(共35张PPT)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必修二整体介绍
必修二构建学习单元,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人口分布(区位最优)
——人口迁移(寻找更优的区位)
——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迁移)
第一单元课题作业
在家学习攻略
利用济南市或学校“空中课堂”或其他网络资源收看(听)视频课,做习题。注意学习任务单和测评题的使用。
收看新授课前做好预习,浏览教材内容,找出不懂的问题,线下及时复习巩固。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或电话、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解决。
同学们之间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交流合作学习。
同伴预习:新授课提前预习效果会更好
预习问题:我国人口分布为什么东多西少?
预习问题:
为什么城市人口分布多,乡村人口少?
第一节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需要: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现状
运用资料学会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根据资料会分析影响某地人口分布的因素
本节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体现人口分布的动态性、区域性
一、世界人口分布
阅读教材第4页,回答:
截止2017年,世界人口总数约为多少?
截止2017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哪些?
一、世界人口分布
阅读教材第4页,回答:
截止2017年,世界人口总数约为多少?75. 50亿
截止2017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哪些?(13个)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
13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分布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教材图1-1-2)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均人口数目,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千米人数。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数量指标
思考: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哪些?
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你能说出世界人口分布总体特征吗。
世界各地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北美地区
欧洲地区
南亚地区
东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
二、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衡性
从半球看:北半球人口多,南半球人口少
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大洋洲最少,南极洲无人定居
人口分布不均衡: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教材第10页案例研究)
胡焕庸线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线
东南部为何稠密?
气候?
地势?
河湖?
经济?
地理学家:胡焕庸
1928年,胡焕庸着手于全国人口地理的研究。当时只有一套不完整的各县人口统计资料,他不得不从各种公报、杂志上逐省、逐县搜集、补充资料,他用每点代表1万人,然后将这些点表达在地图上,共有近5万个点。
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密度,绘出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依据这张地图,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西南向的直线,即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该线描绘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在过去的80多年间基本保持稳定,所揭示的规律至今无人打破。
二、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趋向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人口分布趋向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地区(教材第4页探索)
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范围:20°~40°N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海拔 (米) <100 100-1000 >1000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33.5% 55% 11.5%
近50%~6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100 100-1000
33.5% 55%
(1)世界人口分布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一般来讲,海拔越高,人口越少;海拔越低,人口越多。
同伴学习(小艾同学的学习小组在家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得的答案,你的观点?)
结合教材第六页活动,是不是海拔越低,人口密度越大?
问题:非洲和南美洲人口分布与其他大洲不同的原因
答案:(1)由图表可知,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位于海拔1000米以下,而非洲和南美洲的人口多集中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4000米以下的高原山地地区。
(2)非洲:受气候与地形的影响,非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部、东南部这些海拔较高的地区。西北部地中海气候;东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由于非洲的高原靠近赤道,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更凉爽,反而更适合生存,因此也聚集了较多人口。
(3)南美洲:亚马孙平原虽然海拔较低,但是这里处于热带,丛林密布,气候湿热;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狭长的安第斯山脉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因此以上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而高原地区(如巴西高原)虽然海拔较高,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相比于其他地区而言更适宜人们居住,因而人口密度较大。
南美洲很多国家首都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山地上。
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自然因素——土壤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
同伴回答(教材第8页活动题)
同伴回答(教材第8页活动题,你的回答?)
1.分析导致俄罗斯人口分布西密东疏的自然原因
东部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低,西部气候更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作物生长。
西部伏尔加河流域土壤肥沃,利于耕种,东部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下。
降水西多东少,伏尔加河流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西部主要地形区为东欧平原,地势平坦,适宜人类活动,东部主要地形为高原山地,不适宜人类活动。
2.俄罗斯人口分布与中国人口分布的异同点
异:中国人口密度东(南)部大,西(北)部小,俄罗斯人口密度东部小,西部大。
两国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都有充足的降水量,都有河流流经。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2.社会经济因素:
就业、收入、治安、环境、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发展
文化传统因素
民族和政治因素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知识小结
人口分布
人口特点:不均衡、趋向性(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沿河、近海)
影响因素: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随堂测评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B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东临大西洋,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答案】2.D
【解析】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生活,故开发时间较早,人口稠密。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3~4题。
3.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水源 C.地形 D.矿产
4.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答案】 3.C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
【答案】 4.A
【解析】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