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测 量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侧重体会分米、毫米和千米的实际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进一步发展测量和估测能力。
1.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还关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第三个问题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验。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重视借助实际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例如,在毫米的引入中,通过让学生测量一支比6厘米长3小格的铅笔,帮助学生体会仅用厘米不能准确测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必须要引入一个新的测量单位“毫米”。在体会10米的长度时,安排了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1个小朋友走多少步是10米、测量教室的长度三个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体会10米的实际长度。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时,借助学生可以感受到的100米跑道,想象10个100米跑道的长就是1千米。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结合估测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例如,在分米的认识中,安排引导学生讨论手的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的估测活动;在千米的认识中,安排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等估测活动。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4~35页“铅笔有多长”。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通过两个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问题串2: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问题串3:通过找、填、想的活动,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问题串4:学习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法与学法 1.运用动手操作测量,感受分米、毫米长度的实际意义;通过估测和交流,积累借助参照物的估测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操作法,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中,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上课之前,请你们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师: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你能用手分别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能用它们量出铅笔的长度吗 (板书:铅笔有多长) 【品析: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境,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童话导入法:孙悟空的金箍棒很厉害,它能伸缩,可以长,也可以短,短时只有1厘米,长时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在刚才的金箍棒变化中,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吗 (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 1厘米呢 (学生用手比划议论) 师:红红遇到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表示它的长度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板书:铅笔有多长) 【品析: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通过金箍棒变化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1:量一量,分别有多长 认一认。 (1)回忆已经学过的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用尺子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生:学过厘米、米。用尺子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 师:下面用直尺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 学生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2)测量绿色铅笔的长度。 出示教材第34页第一幅测量绿色铅笔长度图。 师:这支铅笔的长是多少 生:正好10厘米。 师:下面请同桌两人用尺子测量一下发给大家的学具绿色铅笔的长。同桌互相督查,看看对方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开始测量活动,教师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如果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都是怎么量的,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判断并说出正确的结果。学生一般都会给出10厘米的答案。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一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3)测量红色铅笔的长度。 师:下面同桌两人拿尺子测量一下发给大家的学具红色铅笔的长。 学生进行实践测量活动,可能会遇到困难,多数学生会说是6厘米多,但说不出精确的结果。 师:测量结果是“6厘米多”,多多少 怎样表示呢 大家观察尺子上0厘米和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师:尺子上,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长1毫米。(板书:毫米)那么再次测量红色铅笔的长是多少。 生:(再次测量后汇报)这支红色铅笔长6厘米3毫米。 【品析: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问题串2:找一找,说一说。 (1)量一量、找一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师: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我把手指伸直,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 师: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人们习惯上叫“一拃长”。下面请同桌互相用自己手的“一拃”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学生进行实践测量活动,然后交流课桌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2)量一量、找一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尺子测量2分硬币的厚度。 生:2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量一量、找一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学生进行实践测量活动,然后交流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品析: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串3: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1)回忆学过的所有长度单位,并进行大小排序。 师:直到今天,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2)思考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分别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 生:尺子上最小的1格是1毫米;1厘米有标注说明;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一庹大约是1米。 (3)思考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 师:借助尺子说一说,多少毫米是1厘米 多少厘米是1分米 多少分米是1米 生:10毫米是1厘米,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 师:在课本“填一填,想一想”中完成填空。 学生填写,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品析: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米和分米的进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师生合作能力。】 问题串4: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34页“填一填,说一说”的内容。 3分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填空,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思考解答的。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讨论思考解答的方法。 【品析:通过“填一填,说一说”,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分米,掌握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毫米、分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测量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怎样使用“分米”记录测量的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首先认识到在测量和记录长度超过10厘米时,才有可能用到“分米”。当测量结果超过10厘米时,记录测量结果可以是“几十厘米几毫米”或“几十几厘米几毫米”的格式,也可以把“几十厘米”数转化为“几分米”数的形式,记录为“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但人们习惯上用“几十几厘米几毫米”的格式记录。 【品析:通过质疑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测量结果和记录方式进行分类梳理,掌握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5题。 2.一根彩带长1米8分米,把它剪成长度一样的6段,要剪几次 每段长多少分米 分析:先把单位统一,即把“1米8分米”转换成“18分米”;画示意草图分析一下,剪出的段数比剪的次数多1,由此可以求得“要剪几次”;利用“剪成长度一样”求得每段长。 【参考答案】 6-1=5(次) 1米8分米=18分米 18÷6=3(分米) 答:要剪5次,每段长3分米。 【品析:通过本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毫米、分米的认识,训练长度单位间的转化,强化测量技能。】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总结出:(1)尺子上,1厘米中有10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3)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有没有更长的长度单位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获取知识。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盒的长度,测量铅笔的长度,还有测量2分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为学生建立长度概念打下了基础。 2.本节课的不足: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容易出现活动目标的偏差,比如测量硬币厚度时,会谈论与测量无关的硬币知识、自己储蓄硬币的情况等。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要求测量,不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米(m)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分米(dm) 1分米=10厘米 1 dm=10 cm 1厘米=10毫米 1 cm=10 mm
第2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1千米有多长”。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通过“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量一量”和“走一走,10米大约是多少步”的操作活动,体会10米的实际长度。 问题串2:通过“多人手拉手站成一排”和“走一走,100米大约需要走多少步”的操作活动,体会100米的实际长度。 问题串3: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法与学法 1.运用推想法,引导学生通过短距离长度测量实践,推想1千米有多长,学会在头脑中比较、想象、积累1千米长的空间观念。 2.通过10米、100米长度的实践活动体验测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感受,进行想象,感受1千米有多长。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生: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物品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板书课题:1千米有多长) 【品析: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通过结合实际回忆各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情境导入法:今天的课在操场上进行。远处有大山、树木、白塔、高楼……估一估它们距离我们分别有多远。很显然,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这么远的距离,数据太大了。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1千米有多长) 【品析:利用这节课的特殊场地环境设问,导入新课,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1:10米有多长 照样子做一做。 (1)10人手拉手站队感受10米的长度。 师:我们知道,1名同学伸开双臂大约有1米长。你们每10人为一组,手拉手伸直胳膊站成一排。 学生手拉手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师:测量完成后,再看看10米在这个队伍中,对应地面,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一段长度,在地面上队伍两端对应处各画一个标记,然后散开,看看10米在地面上有多长。 学生散开,站在一边观察地面上10米长的距离。反复实践、比较,加深对10米的整体感受。 (2)数一数,走10米距离的步数。 师:先在地面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标上起点和终点,再自己走一走,看看这10米的距离可以走多少步。 学生每两人合作在操场上先测量出10米距离,再走一走,数数步数,进一步感受10米长的距离。 (3)测量教室的长度。 师:同学们,我们回教室,测量一下教室有多长。(学生回教室里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师:测量完成了,根据你测量的实际情况说一说,教室的长或宽还差多少是10米,或者比10米长多少。(学生汇报交流) 【品析:本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建立10米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问题串2:100米有多长 想一想,做一做。 (1)想象、猜测活动。 师:刚才我们通过“手拉手、走一走”实践活动感受了10米长的距离。接下来想一想,猜一猜,我们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生:不够。我们班只有50名同学,手拉手后的长度大约是50米,不够100米。 师:那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生:一名同学伸开双臂大约有1米长,我想100米大概需要10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 (2)实际测量活动。 师: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下吧。请全班同学手拉手整齐地站成一排。 全班学生站成一排,分别在队伍两端对应的地面上做标记,然后实际测量距离。 师:估计一下,站成100米长大约需要几名同学 生:如果全班有50名同学,一般这5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是50米。这样再有50名同学手拉手大约就能站成100米长。
(3)观察、体会活动。 师:现在我们站一边,观看刚才站成的100米距离,在头脑中想一想100米有多长。 学生目测100米的距离,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下面我们先试试走1米大约要走几步,再根据你走1米用几步,推测一下走100米大约需要走多少步。 生:我走1米需要走2步,所以走100米大约需要走200步。 师:操场上有100米跑道的线,我们走一走跑道上的100米,看看大约走了多少步。 带领学生到操场活动,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走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品析: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00米的概念,学生对100米有了具体的感知,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问题串3:1000米有多长 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 (1)通过100米的距离,推想1000米有多长。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体会了10米、100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来感受更长的距离。下面想一想,2个100米有多长 3个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有多长 生:2个100米是200米,3个100米是300米……10个100米就是1000米。 (2)通过走100米的步数,推想走1000米的步数。 师:请根据我们走1米、10米和100米所走的步数,估计一下,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多少步 生:前面100米我大约走200步,我估计1000米要走的步数大约是2000步。 (3)认识“千米”。 师: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在表示较长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板书)。 师: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怎样读能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师:注意在数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师:你们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吗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并指导。 【品析:通过估一估,说一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千米距离概念,提高估测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对千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关于对千米的认识的知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 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1千米”的单位是千米,“1000米”的单位是米;它们在长度上相等。 【品析:通过质疑内容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更加清晰,建立清晰的1千米的长度概念。】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4题。
2.奇奇去外婆家。 (1)奇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奇奇可能在什么时间到达外婆家 分析:观察图示中的数学信息:两个钟表上的时间差是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奇奇走的路程是4-2=2(千米),那么奇奇每小时行2×2=4(千米)。2:00时,奇奇还剩下4-2=2(千米),恰好是奇奇半小时走的路程,这样就知道可能到达的时间了。 【参考答案】(1)4千米 (2)2:30 【品析:通过这组题的训练,帮助学生从时间变化和路程变化中获取信息,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得出: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距离,“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我们大约要走2000步。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回顾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不断变换活动场所,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距离,建立距离的空间观念,推测估计1千米的距离,深刻体会现实中的1000米,从而将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2.本节课的不足:由于教学活动组织过程比较松散,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而评价过程又有些表面化,使得个别学生成了看客,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以后的教学中应控制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表示较长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用字母“km”表示。 1千米=1000米 1 km=1000 m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4~37页第四单元《测量》。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毫米、分米和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选用适当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情境中对较长距离进行简单的估测。 3.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复习重点 巩固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复习难点 会估测1千米距离的长度。 复习方法 1.复习时,运用自主法引导学生先梳理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交流讨论法补充完善。通过错例收集剖析,帮助学生深化对易错知识点的认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梳理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动手实践、师生合作、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从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引用导入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就是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所以今天我们就要一起上一节复习课。 中国制造的世界首款小口径狙击步枪全重4.1 kg,全长920 mm,枪管长620 mm,有效射程800 m……这组数据中的“mm”是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今天的复习课就从毫米开始。(出示课题) 【品析:先引用孔子的一句名言,不仅突出复习总结的重要性,而且渗透学习方法。再通过我国制造的世界首款小口径狙击步枪的数据导入复习课,新颖独特。】 趣味导入法:出示小猪皮皮的日记: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快速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用40米长的毛巾擦脸,然后坐在80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牛奶。我以每分100毫米的速度跑到学校,刚到门口就碰见身高165千米的大象校长,我连忙向校长问好。到教室后,我拿出1分米厚的课本看了起来。 师:同学们,看完小猪皮皮的日记,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小猪皮皮把日记中错用的长度单位改一改吧! 【品析:创设趣味日记,学生感悟长度单位的选择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师: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生:我们认识了毫米、分米和千米。 师:我们先复习“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复习“千米的认识”。 1.分米、毫米的认识。 (1)尺子上,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3)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千米的认识。 (1)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到更大的单位“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2)1千米=1000米。 (3)一个标准跑道长400米,要跑两圈半才是1千米。 3.毫米、分米和千米与以前学习的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千米=1000米除外),如下: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4.测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通常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右端对应的刻度。 (2)我们走1米大约要走2步,走1千米大约要走2000步。 【品析: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巩固简单的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学习梳理知识的方法,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启发完善,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 三、错例分析,纠偏固正 【例1】填空:2分米=( )厘米 50毫米=( )厘米 2千米=( )米 错误解答:2000 500 20 错因分析:这道题目错在混淆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牢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很快地填出这道题的答案。1分米=10厘米,所以2分米=20厘米;10毫米=1厘米,50毫米里有5个10毫米,所以50毫米=5厘米;1千米=1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 正确解答:20 5 2000 【例2】填空:这张纸条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 错误解答:5 5
错因分析:本题错在没有准确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物体的右端对应着尺子的什么刻度。本题中,纸条的左端对准的是尺子的刻度1,所以测量的长度多出了1厘米,应该用纸条右端所对应的刻度减去1厘米。右端对应刻度为5厘米5毫米,再减去1厘米,纸条的长度是4厘米5毫米。 正确解答:4 5 【品析:通过错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非0刻度线为起点进行测量和长度单位填写等易错点中的问题,分析错在哪儿,哪个知识点易出现模糊,提高学生认知的准确性和测量操作的灵活性。】 四、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1.用心填一填。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飞机每小时飞行890( );跳绳长约24( )。 (2)4米=( )分米 8千米=( )米 ( )毫米=6厘米 (3)小青家离公园6000米,合( )千米;李老师的宿舍和教室相距500米,往返一次是( )千米。 (4)小明走100米大约是200步。他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了一圈,一共走了800步,学校操场跑道一圈大约是( )米。 (5)在里填上“>”“<”或“=”。 2800米 3千米 19分米 20米 90毫米 9厘米 40分米 50厘米 2.认真做一做。 (1)将下面的长度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5000毫米 200厘米 1千米 500米 (2)在下面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3.一根彩带长3米,分成同样长的6段后正好能包扎6个礼盒,要包扎8个这样的礼盒,需要多少米长的彩带 4.在高速公路上,每隔30千米的路程会有一个里程牌,依依从写有“30千米”的里程牌开始乘车,之后接着数了4个里程牌,这时里程牌上面写的是多少千米 【品析:通过一组考查全面的训练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 1.(1)千米 分米 (2)40 8000 60 (3)6 1 (4)400 (5)< < = > 2.(1)1千米>500米>5000毫米>200厘米 (2)略 3.3米=30分米 30÷6=5(分米) 5×8=40(分米) 40分米=4米 答:需要4米长的彩带。 4.30+30+30+30+30=150(千米) 答:这时里程牌上面写的是150千米。 五、课堂小结,提高认识 师:这一节复习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1)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
用到更大的单位“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3)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千米=1000米除外)。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我们梳理了所学的知识点,纠正了常见的测量中的错误,并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学会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通过这节复习课,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对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能在生活中熟练应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本节课的不足:个别学生对1千米的估测误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估测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从学校到周边哪里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然后直接测定路程距离,寻找误差。通过这样进行多条道路估测实践,使学生慢慢在头脑中有了多条路程距离的参照,1千米估测能力就提高了。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测量 长度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毫米(mm)1厘米=10毫米厘米(cm)1分米=10厘米分米(dm)1米=10分米 米(m)1千米=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