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物理 备课组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1课时
课题 15.3伏安法测电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测定电阻的原理。 (2)使学生会选择安培表的内外接法,滑线变阻器的接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1)测定电阻的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测定方案
难点 (1)测定电阻的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测定方案
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
新课导入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5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2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让两个同学板演) 师: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 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二、新课教学 (一)提出问题 师:如果要测量这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用什么测? 生:用电压表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表测电阻的电流。 师:根据什么公式算出这个电阻的阻值? 生: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 (引入实验原理) 师:对,R=U/I 这就是这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下面请大家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写出所要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二、实验步骤(学生自己设计,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同时移动滑片时,移动速度要慢。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测出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做好记录。 (三)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与讨论 各小组报告测量结果,交流一下实验数据, 1.讨论一下灯丝电阻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是否相同。 2.随着灯丝发光亮度的增加, 灯丝的温度如何变化?你测出的电阻值是增加还是减小?这说明灯丝电阻与温度高低有什么关系? 3.实验数据说明灯丝电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猜想一下,如果我们使灯丝的温度不断降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连接电路时,为什么要将开关断开?为什么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都有哪些作用? (五)巩固练习 (六)拓展延伸 试一试,如何用电压表或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板书设计 电流I/A电压U/v被测电阻RX/ 计算电阻值RX/
作业布置 课课练
课后 反思 本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归纳,突出“做中学”,在体验中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去分析,从而得到结论。这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整节课大致是按照我预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但也有个别的学生较粗心,开关闭合之前没把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处,导致灯泡烧坏了几个,只有一组学生把电流表短接,幸好我发现及时,才没烧坏电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