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名家(欧亨利)作品预测合集 课件+试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名家(欧亨利)作品预测合集 课件+试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8 19:31:32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节 欧亨利
2022年中考冲刺名家作品预测合集
2022
4
CONTENTS
知人论世
热点预测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爱的牺牲
1
2
目录
钟摆
知人论世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1
一、人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二、主要作品
1902《哈格里弗斯的两面性》
1903《改过自新》
1904《警察与赞美诗》
1904《白菜与国王》
1905《麦琪的礼物》
1906《四百万》
1907《艺术良心》
1908《最后一片叶子》
1908《命运之路》
1909《红毛酋长的赎金》
三、创作特点及风格
1.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2.“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剑桥美国文学史》评)
“(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美国作家德莱赛评)
3.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4.为了纪念欧·亨利,每年五月,位于美国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四、社会评价及影响
1.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2.“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剑桥美国文学史》评)
“(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美国作家德莱赛评)
3.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4.为了纪念欧·亨利,每年五月,位于美国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热点预测
①平日里总是穿着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的出租马车车夫自然有他的想法。也许和其他任何行业的追随者们比起来,这种想法单纯得多,那就是捕捉每一个愿意乘车的对象来赚钱糊口,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
2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①平日里总是穿着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的出租马车车夫自然有他的想法。也许和其他任何行业的追随者们比起来,这种想法单纯得多,那就是捕捉每一个愿意乘车的对象来赚钱糊口,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当然,如果碰上坐了车没钱给的浪荡子和无赖,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时运不济,有时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被打一顿,而且往往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②一天晚上,从一所砖砌的廉价大公寓里传出人们狂欢的嘈杂声,这所公寓和麦加里家庭餐馆之间只隔了一所房子。听声音像是从沃尔什家里发出来的。人行道上堆满了好奇的人,人群中议论纷纷,很快狂欢的真相就被弄清楚了:原来是原来是诺拉 沃尔什正在举行婚礼。
③婚宴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喝喜酒的人们都拥了出来,跑到人行道上。没被邀请的客人们也围了上来,加入他们的行列。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欢快的叫声、祝贺声、笑声,还有麦加里餐馆忙着供应婚礼物品而发出的各式各样的喧闹声。
④杰里 奥多诺范的马车就停在路边,你很容易就能看见杰里那饱经风霜的高礼帽,还有他那胡萝卜似的红鼻子,哪些无聊好斗的阔少爷和不好惹的乘客可是在他那里吃尽了苦头。那些围上来的晃来晃去、大声喧嚷的每个人都对着早早走出来的他热情地打着招呼,穿着一件半新长礼服的杰里红着一张脸兴高采烈的回应,从脸红的程度和回应的大嗓门来看,显然,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杰里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⑤不知是从人群拥挤的街上,还是从别的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戴着廉价银制戒指的年轻女人,她很快地走过来,在马车前停了下来。凭着一双敏锐的鹰眼,杰里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就像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他完全没有作用一样。
⑥杰里跌跌撞撞地向马车冲过去,撞倒了三四个看热闹的人,他一定要拿到这个生意,要不自己今晚提早离场就没有意义了。这是杰里唯一的想法。如果不是抓住了防火栓,他一定会被自己礼服的长尾绊个大跟头。杰里终于 爬上了他的宝座,但一坐上去,麦加里餐厅的酒精似乎就又开始起作用了。
⑦“上来吧,太太。”杰里一边殷勤地说,一边醉眼朦胧地收拾绳索。
⑧年轻女人上了马车:车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杰里的马鞭在空中噼里啪啦,街上的人群慌忙闪避,这辆华丽的出租马车分奔着穿越城区。
⑨那匹吃足燕麦的妈猛跑一阵之后,杰里推开马车的小窗,透过孔眼用破喇叭似的声音极力讨好地问道:“哪儿,现在,你要去?”
⑩“你喜欢哪儿,就上哪儿吧。”回答声好像音乐,十分愉快,同时又带有一种对已经来到的命运的温顺与服从。
她难道是坐车玩的?”杰里诧异地想,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好说话的游客,于是他友好地建议说:“到公园里去转转吧,太太。那儿又高雅又凉爽。”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我亲爱的人,到你喜欢去的地方吧。”乘客高兴地回答说,完全没有异议。
马车从第五大街飞驰而过。杰里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左右摇晃。麦加里的烈性酒劲儿开始躁动了,还让他的头脑一阵阵晕眩着,几乎没有听清乘客的话。
马车里,乘客直端端地坐在垫子上,左顾右盼,观赏那些灯光和房屋,就算是在这幽暗的马车里,很显然,它对这样的夜间巡游已是司空见惯。
车里的乘客靠着座位,着了迷一样,深深地吸着青草、树叶和花朵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
酒精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了,杰里越来越没精打采,不过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他拉开了马车的顶盖,好心地问道:“要在娱乐场下吗?女士?来点儿点心饮料什么的,听听音乐,大家都喜欢在这儿游玩呐。”
“嗯,你说的都行。”乘客说。
他们在娱乐场的入口猛地收住了脚步。车门打开了,乘客跳了下来。一阵令人陶醉的音乐立马吸引了她,一大片缤纷的灯光也叫她眼花缭乱了。有人把一张小卡片塞到她的手里,上面印着一个号码:三十四。她到处看了看,她坐过的马车已经在二十码以外的地方了,那里正排着一长串的马车和汽车,那辆马车就在其中。随后,她在爬满丁香藤的栏杆旁的一张小桌子边坐了下来。
服务生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个刚刚进来的衣着普通的人,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她喝着啤酒,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像是魔法林中仙宫里的新奇生活。
娱乐场里满是些衣着光鲜、珠光宝气的绅士淑女们,有人还时不时地超杰里的这位乘客投来好奇的眼光。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个样貌平常的女人,穿着“印度薄软绸”的料子做成的粉红色绸衣,但她的脸上却满是一个踏入生命新的阶段的女性对生活的热爱,这简直让那些贵族淑女们嫉妒得要命。
时钟的分针走了两个整圈后,那些坐在露天宝座上的绅士淑女陆续散去,一个个乘坐着华丽的车子在一片喧闹声中离开。音乐也退回到木头盒子和毛皮袋子里休息。服务生换着桌布,就快来到这个样貌、服饰都很平常的女人身边,眼下,整个娱乐场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女人站了起来,伸手亮了亮带号码的卡片,“这卡片是做什么用的?”她问。
服务生告诉她那是她的马车号,她应该把它交给入口处的那个人。那人接过卡片,叫了号码。只有三辆双轮马车还排在那儿。其中一个车夫把在马车里熟睡着的杰里拖了起来。乘客钻了进来,马车抄着最近的路,在公园的凉风中飞快地驶去。
刚到门口的时候,杰里糊里糊涂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丝疑虑,他一下子想起了些什么。于是他停住马,推开顶篷上的盖子,用那留声机般的破嗓子从孔里朝下喊着,就像扔下去了一个铅锤: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你得先给我四美元,要不我不走了。你带钱了吗?”
“四美元!”乘客柔声笑着,“哎呀,我亲爱的人,我没有。这儿只有一两角和几分零币。”
“我亲爱的人”这个词在杰里这里碰了壁,杰里关上了盖子,对着他那只吃燕麦的马猛抽了一鞭。马蹄的得得声也盖不住他的咒骂声。他对着星空嘶哑着嗓子不住地咒骂;他恶意地朝着过往的车辆挥着鞭子;他沿路凶狠地诅咒着,就连一个赶着回家的卡车司机听了也别扭极了。可他一心只想着把钱讨回来,飞快地向前跑去。
他在一所台阶旁闪着绿灯的房子前面停了下来,猛地推开车门,重重地跳到地上。
“给我下来,你。”他粗暴地嚷着。
他的乘客下了车,平凡的脸上还挂着在娱乐场里的梦幻般的平和微笑。杰里抓着她的胳膊,把她拖进了警察局。一个灰胡子警官隔着办公桌感兴趣地望着他们,他对车夫可一点儿不陌生。
“警官,”杰里扯着沙哑的嗓子,满肚子委屈地大声抱怨开了,“这个坐车的,她坐车没--”
说到这里,杰里突然停了下来,一只通红、粗糙的手摸了摸额头。麦加里餐馆的酒精造成的迷雾渐渐散开了。
“警官,这个人,”他咧开嘴笑着说了下去,“今天晚上在老沃尔什的家里刚办的婚礼。今晚过得可真不赖,没错儿。快去和警官握个手,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1.欧 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诺拉与杰里是什么关系?从结尾部分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答案】
1.本文结局提到的诺拉与杰里是新婚夫妻关系。结尾部分:杰里看了看乘客的手,发现两个人戴着的银戒指;今晚他们在老沃尔什的家中举办了婚礼。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关系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然后分析小说结局的内容。从倒数第二段“他举起一只又红又糙的带着银制戒指的手摸了摸额头,又看了看乘客的手”,以及倒数第一段语言描写“今晩我们在老沃尔什的家中举办了婚礼”,可见两人是新婚夫妻关系。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2.小说结尾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安排了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四处。
【答案】2.文中伏笔:围上来的每个人都对杰里热情地打着招呼。马车车夫平时穿的都是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杰里穿的是半新的长礼服。乘客对于杰里的安排完全没有异议。车上乘客两次称呼杰里为“我亲爱的人”。在公园坐着的乘客的脸上满是一个踏入生命新的阶段的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女乘客到了警局,脸上仍然挂着梦幻般的平和微笑。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理解。“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筛选文中语句“那些围上来的晃来晃去、大声喧嚷的每个人都对着早早走出来的他热情地打着招呼”“我亲爱的人,到你喜欢去的地方吧”“哎呀,我亲爱的人,我没有”“回答声好像音乐,十分愉快,同时又带有一种对已经来到的命运的温顺与服从”“一张普通的脸上还挂着在娱乐场里的梦幻般的平和微笑”,可知为结尾两人为新婚夫妇埋下了伏笔。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3.“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请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答案】
3.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对“看了看”“仔细”“点了点”“干巴巴”“零碎硬币”“这才放心”“一杯”等词语的强调,形象而生动地写出诺拉的经济拮据,反映了诺拉新婚生活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时需要阅读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品析表达效果。其中“看了看”“仔细点了点”“放心地要了一杯”是诺拉在娱乐场里点啤酒的表现,是经济拮据的生活状况使她犹豫不决,但联系“她喝着啤酒,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像是魔法林中仙宫里的新奇生活”一句,可知诺拉有对未来新婚生活的美好期盼。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4.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杰里的人物形象特征。
【答案】
4.杰里是个工作忘我而投入的人(举行完婚礼提前退场,在马车前等候要乘车的人们)。善良而友好的人(友好地建议乘客去高雅又凉爽的公园玩;好心地询问要不要在娱乐场下)。殷勤而有职业道德的人(酒劲越来越大,而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脾气火爆,维护自己利益的人(听说没有钱后的咒骂;那些无聊好斗的阔少爷和不好惹的乘客在他那吃尽了苦头;警官对车夫不陌生)。太投入工作以致变得冷漠与无情的人(辛勤工作忘记了自己刚刚新婚的妻子)。精明的人(坐车说好价格;没有钱就不走;询问顾客带了钱没有)。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注意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文章细节进行分析。例如,从“杰里跌跌撞撞地向马车冲过去,撞倒了三四个看热闹的人,他一定要拿到这个生意,要不自己今晚提早离场就没有意义了,这是杰里唯一的想法”可知,杰里举行完婚礼提前退场,在马车旁揽生意,他是一个工作忘我而投入的人;从“他友好地建议说:‘到公园里去转转吧,太太。那儿又高雅又凉爽’”以及“好心地问道:‘要在娱乐场下吗,女士?’可知,他表现出关心乘客,是个善良的人;从“酒精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了,杰里越来越没精打采,不过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可知,他努力让酒精不影响工作,是有职业道德的人;从“用他那副破嗓子朝下喊道”“马蹄的嘚嘚声也盖不住他的咒骂声。他对着星空扯着嘶哑的嗓子咒骂着,手里的鞭子朝着过往的车辆愤怒地挥着”可知他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5.小说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案】
5.表现了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忙碌到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表达了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批判有钱人的醉生梦死,底层劳动人民却要忍受浪荡子和无赖的欺压,连警察也没有办法。诺拉在公园的表现(或杰里说的“今天是个好日子”),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虽然贫困,但仍然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主题的理解。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情节,从而概括出主旨。从杰里搭载乘客这一事件过程里,不难看出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忙碌到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而文中相关描述“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当然,如果碰上坐了车没钱给的浪荡子和无赖,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时运不济,有时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被打一顿,而且往往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又能联系到社会状况的黑暗:有钱人醉生梦死,底层劳动人民却要忍受浪荡子和无赖的欺压。作者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了黑暗社会的批判。而对从杰里夫妇的描绘,如诺拉的表现和杰里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又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爱的牺牲
①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②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③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④“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 皮 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⑤“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 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⑥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好吧,”乔说,“可是我
爱的牺牲
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⑦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⑧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这是什么 ”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 ”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可不是吗 ”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伤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
爱的牺牲
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⑨“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 ”他问道。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⑩“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爱的牺牲
1.阅读小说,请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概括故事的情节。
【答案】
1.①开端:乔和德丽雅因爱和艺术而结婚并幸福地生活。②发展:婚后两人经济拮据,德丽雅决定出去教钢琴挣钱来供乔继续深造,乔也偶尔到公园卖画。③高潮:德丽雅受伤回家,真相大白;④结局:两位年轻人都为对方爱的付出而感动。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的能力。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超和结局。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梳理来小说的情节结构:读懂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故事 开端:有绘画天赋的乔和有音乐天赋的德丽雅在画室一见钟情,并结婚。发展:婚后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但随着经济的拮据,德丽雅决定出去教钢琴挣钱供乔继续深造,乔也偶尔到公园卖画。高潮:一天,德丽雅手受伤回家,这时才发现德丽雅没有教钢琴而是在是洗衣房挣钱,而他乔也在洗衣房烧锅炉并没有卖掉一幅画。结局:两位年轻都为对方的爱的付出而感动,并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
爱的牺牲
2.如何理解标题“爱的牺牲”的深刻内涵?
【答案】
①因对艺术的真爱而付出任何形式的牺牲(包括爱人的牺牲和为爱人的牺牲);②因对爱人的深爱而为对方做出的任何形式的牺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通过分析可知本文标题的含义是: 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爱人对你做出的牺牲;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爱的牺牲
3.小说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勤劳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支持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②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③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 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泣。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坚强乐观,在困境中相信生活会更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爱的牺牲
4.小说的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
【答案】
结局出乎意料:德丽雅以教音乐为名在洗衣房烫衣;丈夫以在公园画画售画为名在洗衣房做烧火工。结局合乎情理:德丽雅掐钱回来后疲惫不堪和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为下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掐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段落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暗示主题,强化感情;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呼应开头。通过分析可知, 结局出乎意料:德丽雅以教音乐为名在洗衣房烫衣;丈夫以在公园画画售画为名在洗衣房做烧火工。结局合乎情理:德丽雅掐钱回来后疲惫不堪和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为下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掐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
钟摆
①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②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晨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黃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约翰 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遗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③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于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钟摆
④他没有心思抽烟。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夜晚是属于他的。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现在羁绊解除了。凯蒂不在了。
⑤约翰 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他烦恼的主要原因。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⑥“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 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呆在家里陪陪凯蒂。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 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我要带她出去娱乐。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钟摆
⑦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 帕金斯出去。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哒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帕金斯的兴致了。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 帕金斯的眼睛。一旦她回来,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他一定要弥补以往他的所有疏忽。失去了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⑧门打开了。凯蒂提着一个小提包走了进来。约翰吃惊地张着嘴,痴呆地望着她。
“啊呀!回到家真高兴。”凯蒂说,“妈病得并不厉害。萨姆在车站上等着我,他说妈的病只不过稍微发作了一下,电报发出之后就没事了。于是我搭下一班火车回来了。我现在真想喝杯咖啡。”
⑨约翰 帕金斯看了看钟。八点一刻。他伸手拿起帽子,朝门口走去。
⑩“约翰 帕金斯,我倒要知道知道,你这会儿想到哪里去?”
“我打算去麦克洛斯基那儿,”约翰说,“跟朋友打一两盘弹子。”
(选自《欧 亨利短篇小说》,有改动)
钟摆
1.本文第二段不避其繁描写屋内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4分)
【答案】
(1)营造出屋内的凌乱氛围,说明凯蒂临行的匆忙与慌乱,给读者留下悬念。
(2)面对空洞的房间和妻子留下的生活痕迹,帕金斯有着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和对妻子的依恋;
(3)引出下文帕金斯对生活的思考,他曾经竭力逃避的一切现在竟成了奢侈的希望,他曾经无视妻子的存在,他痛自忏悔。
(评分参考:写出1、2点各得1分,写出第3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钟摆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反复写到窗外的城市,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用城市的喧闹反衬妻子离去后约翰 帕金斯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感伤;
(2)用城市外在的诱惑对比约翰 帕金斯的不为所动,表明他当时的后悔之情。
(评分参考: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每点手法1分,内容1分。)
钟摆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答案】
特点:情节陡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艺术效果:
(1)呼应前文“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使情节既富有变化, 又合乎情理。
(2)与前文约翰的忏悔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嘲讽幽默色彩。
(3)丰富了人物形象;(面对突然回来的妻子,约翰的温情和依恋瞬间无影无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且点明了主题。(很多东西,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理所当然也从来没有想过珍惜;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这些,我们变得不习惯、不安、无助,并发誓自己一旦重新拥有将视其为珍宝;而当我们重新得到了这些东西时,我们却又陷入了之前的那种模式。)
(评分参考:特点1分;艺术效果写出前3点中的2点即得3分,第4点主题2分。)
钟摆
4.结合小说的标题“钟摆”探究小说的意蕴,并就小说反映的问题做简要评析。(6分)
【答案】
意蕴:(1)钟摆象征单调不变的生活,循环往复,了无生趣;
(2)钟摆也象征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有时对过去的日子充满各种悔恨,但是如果能有机会重来一遍,会依然拧上生活固有的发条一如既往地摆动。
评析:(1)得到的想抛弃,失去的想挽回,人总是在生活在这样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烦躁中;
(2)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后悔,复得后又不以为意旧态复燃,因为无法预知未来,当然也是人性使然。
(评分参考:意蕴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评析写出1点即可得2分,允许不同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谢谢观看
2022年中考冲刺名家作品预测合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六节 欧亨利
一、人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二、主要代表作品
1902《哈格里弗斯的两面性》
1903《改过自新》
1904《警察与赞美诗》
1904《白菜与国王》
1905《麦琪的礼物》
1906《四百万》
1907《艺术良心》
1908《最后一片叶子》
1908《命运之路》
1909《红毛酋长的赎金》
三、创作特点及风格
1.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2.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
3.欧·亨利对恶具有同样的敏感,他把美国这个名利场上的把戏看得十分透彻,那些“丛林中的孩子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行的都“丛林法则”。残忍遇到狠毒,小骗碰上大骗,强盗骗子纵然高明,却仍然斗不过金融家,华尔街的经纪人是决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这种对财富的角逐中,人们的灵魂受到腐蚀,年轻的姑娘明明在饭馆当出纳员,却偏偏装腔作势,假冒名门望族。忙忙碌碌的经纪人竟然忘了昨夜的新婚,向妻子再一次求婚。不过,欧·亨利笔下的善与恶并不那么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它们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中存在着良心发现,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种种可能性。
4.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5.欧·亨利的小说常常采用全知叙述者,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地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不过,“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视角为主导的小说中,故事外叙事者有时也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视角,采用人物视角来揭示人物对某个特定空间的心理感受。”人物视角就会作为人物的感知而构成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四、社会评价及影响
1.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2.“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剑桥美国文学史》评)
“(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美国作家德莱赛评)
3.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4.为了纪念欧·亨利,每年五月,位于美国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①平日里总是穿着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的出租马车车夫自然有他的想法。也许和其他任何行业的追随者们比起来,这种想法单纯得多,那就是捕捉每一个愿意乘车的对象来赚钱糊口,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当然,如果碰上坐了车没钱给的浪荡子和无赖,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时运不济,有时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被打一顿,而且往往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②一天晚上,从一所砖砌的廉价大公寓里传出人们狂欢的嘈杂声,这所公寓和麦加里家庭餐馆之间只隔了一所房子。听声音像是从沃尔什家里发出来的。人行道上堆满了好奇的人,人群中议论纷纷,很快狂欢的真相就被弄清楚了:原来是原来是诺拉 沃尔什正在举行婚礼。
③婚宴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喝喜酒的人们都拥了出来,跑到人行道上。没被邀请的客人们也围了上来,加入他们的行列。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欢快的叫声、祝贺声、笑声,还有麦加里餐馆忙着供应婚礼物品而发出的各式各样的喧闹声。
④杰里 奥多诺范的马车就停在路边,你很容易就能看见杰里那饱经风霜的高礼帽,还有他那胡萝卜似的红鼻子,哪些无聊好斗的阔少爷和不好惹的乘客可是在他那里吃尽了苦头。那些围上来的晃来晃去、大声喧嚷的每个人都对着早早走出来的他热情地打着招呼,穿着一件半新长礼服的杰里红着一张脸兴高采烈的回应,从脸红的程度和回应的大嗓门来看,显然,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杰里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⑤不知是从人群拥挤的街上,还是从别的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戴着廉价银制戒指的年轻女人,她很快地走过来,在马车前停了下来。凭着一双敏锐的鹰眼,杰里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就像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他完全没有作用一样。
⑥杰里跌跌撞撞地向马车冲过去,撞倒了三四个看热闹的人,他一定要拿到这个生意,要不自己今晚提早离场就没有意义了。这是杰里唯一的想法。如果不是抓住了防火栓,他一定会被自己礼服的长尾绊个大跟头。杰里终于 爬上了他的宝座,但一坐上去,麦加里餐厅的酒精似乎就又开始起作用了。
⑦“上来吧,太太。”杰里一边殷勤地说,一边醉眼朦胧地收拾绳索。
⑧年轻女人上了马车:车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杰里的马鞭在空中噼里啪啦,街上的人群慌忙闪避,这辆华丽的出租马车分奔着穿越城区。
⑨那匹吃足燕麦的妈猛跑一阵之后,杰里推开马车的小窗,透过孔眼用破喇叭似的声音极力讨好地问道:“哪儿,现在,你要去?”
⑩“你喜欢哪儿,就上哪儿吧。”回答声好像音乐,十分愉快,同时又带有一种对已经来到的命运的温顺与服从。
她难道是坐车玩的?”杰里诧异地想,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好说话的游客,于是他友好地建议说:“到公园里去转转吧,太太。那儿又高雅又凉爽。”
“我亲爱的人,到你喜欢去的地方吧。”乘客高兴地回答说,完全没有异议。
马车从第五大街飞驰而过。杰里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左右摇晃。麦加里的烈性酒劲儿开始躁动了,还让他的头脑一阵阵晕眩着,几乎没有听清乘客的话。
马车里,乘客直端端地坐在垫子上,左顾右盼,观赏那些灯光和房屋,就算是在这幽暗的马车里,很显然,它对这样的夜间巡游已是司空见惯。
车里的乘客靠着座位,着了迷一样,深深地吸着青草、树叶和花朵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
酒精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了,杰里越来越没精打采,不过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他拉开了马车的顶盖,好心地问道:“要在娱乐场下吗?女士?来点儿点心饮料什么的,听听音乐,大家都喜欢在这儿游玩呐。”
“嗯,你说的都行。”乘客说。
他们在娱乐场的入口猛地收住了脚步。车门打开了,乘客跳了下来。一阵令人陶醉的音乐立马吸引了她,一大片缤纷的灯光也叫她眼花缭乱了。有人把一张小卡片塞到她的手里,上面印着一个号码:三十四。她到处看了看,她坐过的马车已经在二十码以外的地方了,那里正排着一长串的马车和汽车,那辆马车就在其中。随后,她在爬满丁香藤的栏杆旁的一张小桌子边坐了下来。
服务生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个刚刚进来的衣着普通的人,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她喝着啤酒,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像是魔法林中仙宫里的新奇生活。
娱乐场里满是些衣着光鲜、珠光宝气的绅士淑女们,有人还时不时地超杰里的这位乘客投来好奇的眼光。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个样貌平常的女人,穿着“印度薄软绸”的料子做成的粉红色绸衣,但她的脸上却满是一个踏入生命新的阶段的女性对生活的热爱,这简直让那些贵族淑女们嫉妒得要命。
时钟的分针走了两个整圈后,那些坐在露天宝座上的绅士淑女陆续散去,一个个乘坐着华丽的车子在一片喧闹声中离开。音乐也退回到木头盒子和毛皮袋子里休息。服务生换着桌布,就快来到这个样貌、服饰都很平常的女人身边,眼下,整个娱乐场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女人站了起来,伸手亮了亮带号码的卡片,“这卡片是做什么用的?”她问。
服务生告诉她那是她的马车号,她应该把它交给入口处的那个人。那人接过卡片,叫了号码。只有三辆双轮马车还排在那儿。其中一个车夫把在马车里熟睡着的杰里拖了起来。乘客钻了进来,马车抄着最近的路,在公园的凉风中飞快地驶去。
刚到门口的时候,杰里糊里糊涂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丝疑虑,他一下子想起了些什么。于是他停住马,推开顶篷上的盖子,用那留声机般的破嗓子从孔里朝下喊着,就像扔下去了一个铅锤:
“你得先给我四美元,要不我不走了。你带钱了吗?”
“四美元!”乘客柔声笑着,“哎呀,我亲爱的人,我没有。这儿只有一两角和几分零币。”
“我亲爱的人”这个词在杰里这里碰了壁,杰里关上了盖子,对着他那只吃燕麦的马猛抽了一鞭。马蹄的得得声也盖不住他的咒骂声。他对着星空嘶哑着嗓子不住地咒骂;他恶意地朝着过往的车辆挥着鞭子;他沿路凶狠地诅咒着,就连一个赶着回家的卡车司机听了也别扭极了。可他一心只想着把钱讨回来,飞快地向前跑去。
他在一所台阶旁闪着绿灯的房子前面停了下来,猛地推开车门,重重地跳到地上。
“给我下来,你。”他粗暴地嚷着。
他的乘客下了车,平凡的脸上还挂着在娱乐场里的梦幻般的平和微笑。杰里抓着她的胳膊,把她拖进了警察局。一个灰胡子警官隔着办公桌感兴趣地望着他们,他对车夫可一点儿不陌生。
“警官,”杰里扯着沙哑的嗓子,满肚子委屈地大声抱怨开了,“这个坐车的,她坐车没--”
说到这里,杰里突然停了下来,一只通红、粗糙的手摸了摸额头。麦加里餐馆的酒精造成的迷雾渐渐散开了。
“警官,这个人,”他咧开嘴笑着说了下去,“今天晚上在老沃尔什的家里刚办的婚礼。今晚过得可真不赖,没错儿。快去和警官握个手,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1.欧 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诺拉与杰里是什么关系?从结尾部分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2.小说结尾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安排了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四处。
3.“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请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杰里的人物形象特征。
5.小说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案】
1.本文结局提到的诺拉与杰里是新婚夫妻关系。结尾部分:杰里看了看乘客的手,发现两个人戴着的银戒指;今晚他们在老沃尔什的家中举办了婚礼。
2.文中伏笔:围上来的每个人都对杰里热情地打着招呼。马车车夫平时穿的都是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杰里穿的是半新的长礼服。乘客对于杰里的安排完全没有异议。车上乘客两次称呼杰里为“我亲爱的人”。在公园坐着的乘客的脸上满是一个踏入生命新的阶段的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女乘客到了警局,脸上仍然挂着梦幻般的平和微笑。
3.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对“看了看”“仔细”“点了点”“干巴巴”“零碎硬币”“这才放心”“一杯”等词语的强调,形象而生动地写出诺拉的经济拮据,反映了诺拉新婚生活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4.杰里是个工作忘我而投入的人(举行完婚礼提前退场,在马车前等候要乘车的人们)。善良而友好的人(友好地建议乘客去高雅又凉爽的公园玩;好心地询问要不要在娱乐场下)。殷勤而有职业道德的人(酒劲越来越大,而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脾气火爆,维护自己利益的人(听说没有钱后的咒骂;那些无聊好斗的阔少爷和不好惹的乘客在他那吃尽了苦头;警官对车夫不陌生)。太投入工作以致变得冷漠与无情的人(辛勤工作忘记了自己刚刚新婚的妻子)。精明的人(坐车说好价格;没有钱就不走;询问顾客带了钱没有)。
5.表现了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忙碌到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表达了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批判有钱人的醉生梦死,底层劳动人民却要忍受浪荡子和无赖的欺压,连警察也没有办法。诺拉在公园的表现(或杰里说的“今天是个好日子”),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虽然贫困,但仍然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关系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然后分析小说结局的内容。从倒数第二段“他举起一只又红又糙的带着银制戒指的手摸了摸额头,又看了看乘客的手”,以及倒数第一段语言描写“今晩我们在老沃尔什的家中举办了婚礼”,可见两人是新婚夫妻关系。
2.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理解。“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筛选文中语句“那些围上来的晃来晃去、大声喧嚷的每个人都对着早早走出来的他热情地打着招呼”“我亲爱的人,到你喜欢去的地方吧”“哎呀,我亲爱的人,我没有”“回答声好像音乐,十分愉快,同时又带有一种对已经来到的命运的温顺与服从”“一张普通的脸上还挂着在娱乐场里的梦幻般的平和微笑”,可知为结尾两人为新婚夫妇埋下了伏笔。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时需要阅读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品析表达效果。其中“看了看”“仔细点了点”“放心地要了一杯”是诺拉在娱乐场里点啤酒的表现,是经济拮据的生活状况使她犹豫不决,但联系“她喝着啤酒,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像是魔法林中仙宫里的新奇生活”一句,可知诺拉有对未来新婚生活的美好期盼。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注意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文章细节进行分析。例如,从“杰里跌跌撞撞地向马车冲过去,撞倒了三四个看热闹的人,他一定要拿到这个生意,要不自己今晚提早离场就没有意义了,这是杰里唯一的想法”可知,杰里举行完婚礼提前退场,在马车旁揽生意,他是一个工作忘我而投入的人;从“他友好地建议说:‘到公园里去转转吧,太太。那儿又高雅又凉爽’”以及“好心地问道:‘要在娱乐场下吗,女士?’可知,他表现出关心乘客,是个善良的人;从“酒精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了,杰里越来越没精打采,不过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可知,他努力让酒精不影响工作,是有职业道德的人;从“用他那副破嗓子朝下喊道”“马蹄的嘚嘚声也盖不住他的咒骂声。他对着星空扯着嘶哑的嗓子咒骂着,手里的鞭子朝着过往的车辆愤怒地挥着”可知他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
5.本题考查小说主题的理解。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情节,从而概括出主旨。从杰里搭载乘客这一事件过程里,不难看出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忙碌到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而文中相关描述“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当然,如果碰上坐了车没钱给的浪荡子和无赖,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时运不济,有时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被打一顿,而且往往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又能联系到社会状况的黑暗:有钱人醉生梦死,底层劳动人民却要忍受浪荡子和无赖的欺压。作者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了黑暗社会的批判。而对从杰里夫妇的描绘,如诺拉的表现和杰里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又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爱的牺牲
①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②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③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④“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 皮 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⑤“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 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⑥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⑦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⑧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这是什么 ”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 ”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可不是吗 ”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伤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⑨“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 ”他问道。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⑩“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阅读小说,请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概括故事的情节。
2.如何理解标题“爱的牺牲”的深刻内涵?
3.小说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
【答案】
1.①开端:乔和德丽雅因爱和艺术而结婚并幸福地生活。②发展:婚后两人经济拮据,德丽雅决定出去教钢琴挣钱来供乔继续深造,乔也偶尔到公园卖画。③高潮:德丽雅受伤回家,真相大白;④结局:两位年轻人都为对方爱的付出而感动。
2.①因对艺术的真爱而付出任何形式的牺牲(包括爱人的牺牲和为爱人的牺牲);②因对爱人的深爱而为对方做出的任何形式的牺牲。
3.①勤劳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支持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②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③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4.结局出乎意料:德丽雅以教音乐为名在洗衣房烫衣;丈夫以在公园画画售画为名在洗衣房做烧火工。结局合乎情理:德丽雅掐钱回来后疲惫不堪和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为下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掐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的能力。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超和结局。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梳理来小说的情节结构:读懂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故事 开端:有绘画天赋的乔和有音乐天赋的德丽雅在画室一见钟情,并结婚。发展:婚后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但随着经济的拮据,德丽雅决定出去教钢琴挣钱供乔继续深造,乔也偶尔到公园卖画。高潮:一天,德丽雅手受伤回家,这时才发现德丽雅没有教钢琴而是在是洗衣房挣钱,而他乔也在洗衣房烧锅炉并没有卖掉一幅画。结局:两位年轻都为对方的爱的付出而感动,并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通过分析可知本文标题的含义是: 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爱人对你做出的牺牲;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 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泣。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坚强乐观,在困境中相信生活会更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段落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暗示主题,强化感情;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呼应开头。通过分析可知, 结局出乎意料:德丽雅以教音乐为名在洗衣房烫衣;丈夫以在公园画画售画为名在洗衣房做烧火工。结局合乎情理:德丽雅掐钱回来后疲惫不堪和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为下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掐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写乔在洗衣店做工埋下伏笔。
钟摆
①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②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晨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黃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约翰 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遗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③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于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④他没有心思抽烟。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夜晚是属于他的。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现在羁绊解除了。凯蒂不在了。
⑤约翰 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他烦恼的主要原因。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⑥“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 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呆在家里陪陪凯蒂。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 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我要带她出去娱乐。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⑦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 帕金斯出去。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哒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帕金斯的兴致了。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 帕金斯的眼睛。一旦她回来,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他一定要弥补以往他的所有疏忽。失去了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⑧门打开了。凯蒂提着一个小提包走了进来。约翰吃惊地张着嘴,痴呆地望着她。
“啊呀!回到家真高兴。”凯蒂说,“妈病得并不厉害。萨姆在车站上等着我,他说妈的病只不过稍微发作了一下,电报发出之后就没事了。于是我搭下一班火车回来了。我现在真想喝杯咖啡。”
⑨约翰 帕金斯看了看钟。八点一刻。他伸手拿起帽子,朝门口走去。
⑩“约翰 帕金斯,我倒要知道知道,你这会儿想到哪里去?”
“我打算去麦克洛斯基那儿,”约翰说,“跟朋友打一两盘弹子。”
(选自《欧 亨利短篇小说》,有改动)
1.本文第二段不避其繁描写屋内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4分)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反复写到窗外的城市,有什么作用?(4分)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4.结合小说的标题“钟摆”探究小说的意蕴,并就小说反映的问题做简要评析。(6分)

1.【答案】
(1)营造出屋内的凌乱氛围,说明凯蒂临行的匆忙与慌乱,给读者留下悬念。
(2)面对空洞的房间和妻子留下的生活痕迹,帕金斯有着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和对妻子的依恋;
(3)引出下文帕金斯对生活的思考,他曾经竭力逃避的一切现在竟成了奢侈的希望,他曾经无视妻子的存在,他痛自忏悔。
(评分参考:写出1、2点各得1分,写出第3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2. 【答案】
(1)用城市的喧闹反衬妻子离去后约翰 帕金斯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感伤;
(2)用城市外在的诱惑对比约翰 帕金斯的不为所动,表明他当时的后悔之情。
(评分参考: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每点手法1分,内容1分。)
3. 【答案】
特点:情节陡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艺术效果:
(1)呼应前文“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使情节既富有变化, 又合乎情理。
(2)与前文约翰的忏悔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嘲讽幽默色彩。
(3)丰富了人物形象;(面对突然回来的妻子,约翰的温情和依恋瞬间无影无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且点明了主题。(很多东西,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理所当然也从来没有想过珍惜;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这些,我们变得不习惯、不安、无助,并发誓自己一旦重新拥有将视其为珍宝;而当我们重新得到了这些东西时,我们却又陷入了之前的那种模式。)
(评分参考:特点1分;艺术效果写出前3点中的2点即得3分,第4点主题2分。)
4. 【答案】
意蕴:(1)钟摆象征单调不变的生活,循环往复,了无生趣;
(2)钟摆也象征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有时对过去的日子充满各种悔恨,但是如果能有机会重来一遍,会依然拧上生活固有的发条一如既往地摆动。
评析:(1)得到的想抛弃,失去的想挽回,人总是在生活在这样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烦躁中;
(2)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后悔,复得后又不以为意旧态复燃,因为无法预知未来,当然也是人性使然。
(评分参考:意蕴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评析写出1点即可得2分,允许不同解读,言之成理即可。)第六节 欧亨利
一、人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二、主要代表作品
1902《哈格里弗斯的两面性》
1903《改过自新》
1904《警察与赞美诗》
1904《白菜与国王》
1905《麦琪的礼物》
1906《四百万》
1907《艺术良心》
1908《最后一片叶子》
1908《命运之路》
1909《红毛酋长的赎金》
三、创作特点及风格
1.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2.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
3.欧·亨利对恶具有同样的敏感,他把美国这个名利场上的把戏看得十分透彻,那些“丛林中的孩子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行的都“丛林法则”。残忍遇到狠毒,小骗碰上大骗,强盗骗子纵然高明,却仍然斗不过金融家,华尔街的经纪人是决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这种对财富的角逐中,人们的灵魂受到腐蚀,年轻的姑娘明明在饭馆当出纳员,却偏偏装腔作势,假冒名门望族。忙忙碌碌的经纪人竟然忘了昨夜的新婚,向妻子再一次求婚。不过,欧·亨利笔下的善与恶并不那么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它们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中存在着良心发现,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种种可能性。
4.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5.欧·亨利的小说常常采用全知叙述者,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地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不过,“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视角为主导的小说中,故事外叙事者有时也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视角,采用人物视角来揭示人物对某个特定空间的心理感受。”人物视角就会作为人物的感知而构成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四、社会评价及影响
1.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2.“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剑桥美国文学史》评)
“(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美国作家德莱赛评)
3.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
4.为了纪念欧·亨利,每年五月,位于美国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出租马车车夫的想法(节选)
①平日里总是穿着政府配发的短装制服的出租马车车夫自然有他的想法。也许和其他任何行业的追随者们比起来,这种想法单纯得多,那就是捕捉每一个愿意乘车的对象来赚钱糊口,因为马车的日租和自己的饭钱就靠他们啦。当然,如果碰上坐了车没钱给的浪荡子和无赖,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时运不济,有时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被打一顿,而且往往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②一天晚上,从一所砖砌的廉价大公寓里传出人们狂欢的嘈杂声,这所公寓和麦加里家庭餐馆之间只隔了一所房子。听声音像是从沃尔什家里发出来的。人行道上堆满了好奇的人,人群中议论纷纷,很快狂欢的真相就被弄清楚了:原来是原来是诺拉 沃尔什正在举行婚礼。
③婚宴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喝喜酒的人们都拥了出来,跑到人行道上。没被邀请的客人们也围了上来,加入他们的行列。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欢快的叫声、祝贺声、笑声,还有麦加里餐馆忙着供应婚礼物品而发出的各式各样的喧闹声。
④杰里 奥多诺范的马车就停在路边,你很容易就能看见杰里那饱经风霜的高礼帽,还有他那胡萝卜似的红鼻子,哪些无聊好斗的阔少爷和不好惹的乘客可是在他那里吃尽了苦头。那些围上来的晃来晃去、大声喧嚷的每个人都对着早早走出来的他热情地打着招呼,穿着一件半新长礼服的杰里红着一张脸兴高采烈的回应,从脸红的程度和回应的大嗓门来看,显然,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杰里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⑤不知是从人群拥挤的街上,还是从别的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戴着廉价银制戒指的年轻女人,她很快地走过来,在马车前停了下来。凭着一双敏锐的鹰眼,杰里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就像麦加里餐馆的酒精对他完全没有作用一样。
⑥杰里跌跌撞撞地向马车冲过去,撞倒了三四个看热闹的人,他一定要拿到这个生意,要不自己今晚提早离场就没有意义了。这是杰里唯一的想法。如果不是抓住了防火栓,他一定会被自己礼服的长尾绊个大跟头。杰里终于 爬上了他的宝座,但一坐上去,麦加里餐厅的酒精似乎就又开始起作用了。
⑦“上来吧,太太。”杰里一边殷勤地说,一边醉眼朦胧地收拾绳索。
⑧年轻女人上了马车:车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杰里的马鞭在空中噼里啪啦,街上的人群慌忙闪避,这辆华丽的出租马车分奔着穿越城区。
⑨那匹吃足燕麦的妈猛跑一阵之后,杰里推开马车的小窗,透过孔眼用破喇叭似的声音极力讨好地问道:“哪儿,现在,你要去?”
⑩“你喜欢哪儿,就上哪儿吧。”回答声好像音乐,十分愉快,同时又带有一种对已经来到的命运的温顺与服从。
她难道是坐车玩的?”杰里诧异地想,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好说话的游客,于是他友好地建议说:“到公园里去转转吧,太太。那儿又高雅又凉爽。”
“我亲爱的人,到你喜欢去的地方吧。”乘客高兴地回答说,完全没有异议。
马车从第五大街飞驰而过。杰里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左右摇晃。麦加里的烈性酒劲儿开始躁动了,还让他的头脑一阵阵晕眩着,几乎没有听清乘客的话。
马车里,乘客直端端地坐在垫子上,左顾右盼,观赏那些灯光和房屋,就算是在这幽暗的马车里,很显然,它对这样的夜间巡游已是司空见惯。
车里的乘客靠着座位,着了迷一样,深深地吸着青草、树叶和花朵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
酒精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了,杰里越来越没精打采,不过职业道德让他清醒了些。他拉开了马车的顶盖,好心地问道:“要在娱乐场下吗?女士?来点儿点心饮料什么的,听听音乐,大家都喜欢在这儿游玩呐。”
“嗯,你说的都行。”乘客说。
他们在娱乐场的入口猛地收住了脚步。车门打开了,乘客跳了下来。一阵令人陶醉的音乐立马吸引了她,一大片缤纷的灯光也叫她眼花缭乱了。有人把一张小卡片塞到她的手里,上面印着一个号码:三十四。她到处看了看,她坐过的马车已经在二十码以外的地方了,那里正排着一长串的马车和汽车,那辆马车就在其中。随后,她在爬满丁香藤的栏杆旁的一张小桌子边坐了下来。
服务生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个刚刚进来的衣着普通的人,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她喝着啤酒,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像是魔法林中仙宫里的新奇生活。
娱乐场里满是些衣着光鲜、珠光宝气的绅士淑女们,有人还时不时地超杰里的这位乘客投来好奇的眼光。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个样貌平常的女人,穿着“印度薄软绸”的料子做成的粉红色绸衣,但她的脸上却满是一个踏入生命新的阶段的女性对生活的热爱,这简直让那些贵族淑女们嫉妒得要命。
时钟的分针走了两个整圈后,那些坐在露天宝座上的绅士淑女陆续散去,一个个乘坐着华丽的车子在一片喧闹声中离开。音乐也退回到木头盒子和毛皮袋子里休息。服务生换着桌布,就快来到这个样貌、服饰都很平常的女人身边,眼下,整个娱乐场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女人站了起来,伸手亮了亮带号码的卡片,“这卡片是做什么用的?”她问。
服务生告诉她那是她的马车号,她应该把它交给入口处的那个人。那人接过卡片,叫了号码。只有三辆双轮马车还排在那儿。其中一个车夫把在马车里熟睡着的杰里拖了起来。乘客钻了进来,马车抄着最近的路,在公园的凉风中飞快地驶去。
刚到门口的时候,杰里糊里糊涂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丝疑虑,他一下子想起了些什么。于是他停住马,推开顶篷上的盖子,用那留声机般的破嗓子从孔里朝下喊着,就像扔下去了一个铅锤:
“你得先给我四美元,要不我不走了。你带钱了吗?”
“四美元!”乘客柔声笑着,“哎呀,我亲爱的人,我没有。这儿只有一两角和几分零币。”
“我亲爱的人”这个词在杰里这里碰了壁,杰里关上了盖子,对着他那只吃燕麦的马猛抽了一鞭。马蹄的得得声也盖不住他的咒骂声。他对着星空嘶哑着嗓子不住地咒骂;他恶意地朝着过往的车辆挥着鞭子;他沿路凶狠地诅咒着,就连一个赶着回家的卡车司机听了也别扭极了。可他一心只想着把钱讨回来,飞快地向前跑去。
他在一所台阶旁闪着绿灯的房子前面停了下来,猛地推开车门,重重地跳到地上。
“给我下来,你。”他粗暴地嚷着。
他的乘客下了车,平凡的脸上还挂着在娱乐场里的梦幻般的平和微笑。杰里抓着她的胳膊,把她拖进了警察局。一个灰胡子警官隔着办公桌感兴趣地望着他们,他对车夫可一点儿不陌生。
“警官,”杰里扯着沙哑的嗓子,满肚子委屈地大声抱怨开了,“这个坐车的,她坐车没--”
说到这里,杰里突然停了下来,一只通红、粗糙的手摸了摸额头。麦加里餐馆的酒精造成的迷雾渐渐散开了。
“警官,这个人,”他咧开嘴笑着说了下去,“今天晚上在老沃尔什的家里刚办的婚礼。今晚过得可真不赖,没错儿。快去和警官握个手,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1.欧 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诺拉与杰里是什么关系?从结尾部分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2.小说结尾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安排了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四处。
3.“那个女人看了看价格牌,仔细点了点那只干巴巴的钱袋里的零碎硬币,这才放心地要了一杯啤酒。”请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杰里的人物形象特征。
5.小说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爱的牺牲
①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②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③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④“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 皮 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⑤“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 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⑥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⑦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⑧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这是什么 ”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 ”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可不是吗 ”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伤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⑨“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 ”他问道。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⑩“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阅读小说,请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概括故事的情节。
2.如何理解标题“爱的牺牲”的深刻内涵?
3.小说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
钟摆
①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②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晨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黃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约翰 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遗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③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于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④他没有心思抽烟。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夜晚是属于他的。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现在羁绊解除了。凯蒂不在了。
⑤约翰 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他烦恼的主要原因。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⑥“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 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呆在家里陪陪凯蒂。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 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我要带她出去娱乐。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⑦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 帕金斯出去。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哒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帕金斯的兴致了。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 帕金斯的眼睛。一旦她回来,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他一定要弥补以往他的所有疏忽。失去了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⑧门打开了。凯蒂提着一个小提包走了进来。约翰吃惊地张着嘴,痴呆地望着她。
“啊呀!回到家真高兴。”凯蒂说,“妈病得并不厉害。萨姆在车站上等着我,他说妈的病只不过稍微发作了一下,电报发出之后就没事了。于是我搭下一班火车回来了。我现在真想喝杯咖啡。”
⑨约翰 帕金斯看了看钟。八点一刻。他伸手拿起帽子,朝门口走去。
⑩“约翰 帕金斯,我倒要知道知道,你这会儿想到哪里去?”
“我打算去麦克洛斯基那儿,”约翰说,“跟朋友打一两盘弹子。”
(选自《欧 亨利短篇小说》,有改动)
1.本文第二段不避其繁描写屋内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4分)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反复写到窗外的城市,有什么作用?(4分)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4.结合小说的标题“钟摆”探究小说的意蕴,并就小说反映的问题做简要评析。(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