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4 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10: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升华和凝华
科目:物理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地知道物质状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得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认识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其次,学生具备基本观察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节的侧重观察点还需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明确的观察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现象,领略物态变化的美妙。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五、教学难点
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本节课的实物、照片、图片、视频、文字教师:相关素材,酒精灯、碘锤、火柴、小烧杯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最近几天有霜出现,出示车上、树叶上的霜。 判断“白色物质”是霜。 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而且感受过霜。 疑问霜是怎样形成的。 从贴近学生的现象出发,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快乐学习(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出示目标。(二)温故知新,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框架图,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三)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认识仪器①酒精灯的使用提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②碘锤的使用指导学生阅读碘锤使用说明书。2、分组实验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②强调注意实验安全。③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验证猜想合理评价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总结概括总结6种物态变化。(四)小组交流,解释现象组织好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提示学生按步骤解释现象。 朗读目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回答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小组合作,通过阅读和观察学习碘锤的使用方法。阅读5个问题并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实验。实验完毕,解答问题。齐声朗读,验证猜想。小组内部交流“自然和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组间交流展示。 明确目标。使学生把握本章的整体框架,并明确本节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熟悉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养成严谨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的好习惯。问题导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惊讶之余真切感受到“直接”二字的内涵。初步形成知识框架结构。丰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兴趣。
(五)师生交流,爱国教育播放视频和照片。 观看视频和照片。 领略升华、凝华的美妙;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进行“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教育。 阅读STS,了解人工降雨。 体会科学及技术对社会、自然、人类的影响。
三、当堂训练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部分的习题。2、组内讨论。3、组织学生展示结果,并做好评价和补充。 独立完成学案“当堂训练”。组内讨论。展示,修正与完善。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四、小结收获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3、组织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对照目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升华凝华


吸热
直接


放热
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