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8.1 电能的产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8.1 电能的产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10: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9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十八章 电能从哪里来 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
课时说明 本节课完成内容:常见的电池、常用的发电方式。
课程标准 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张情况。
3、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观点认识电源及其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对常见电池的认识;(2)常用发电方式介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在本节的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有西红柿电池引入,让学生们认识到能量的存在。在实施两个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利用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的内容的学习,从而锻炼学习获取信息、编辑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并通过此过程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水平 学生对所学知识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之前所具有的认识都是基于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张情况;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水平 学习通过近2年的物理学习,具有初步的获取信息、编辑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新课引入2min 西红柿电池 制作西红柿电池:将铜棒、铝棒分别插入西红柿用导线连接铜棒、铝棒和耳机之间的接线柱,然后用与铜棒(或铝棒)接触的夹子轻轻刮擦,听耳机中的声音 提供西红柿、导线、铜棒、铝棒、耳机实物展台 认识能量及其存在方式
新课教学之认识电池15min 1.实例展示,设置疑问生活中常见电源有哪些? 利用手机等上网学习有关知识 自备电子设备(可上网) 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并通过此过程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分析讲解:电池(1)电池的作用:将其他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电池的分类(3)各种电池工作特点 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编辑加工,归纳总结 实物展台Ppt课件 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并通过此过程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新课教学之认识发电机15min 1.展示视频和图片,设置疑问视频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发电方式有哪些? 利用手机等上网学习有关知识 自备电子设备(可上网) 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并通过此过程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分析讲解:发电机(1)发电机的作用:(2)发电方式:(3)各种发电机工作特点 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编辑加工,归纳总结 实物展台Ppt课件 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并通过此过程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3.拓展延伸:观看发电机视频和图片 观看水电站发电机部件的组装及发电厂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后作业 1.观察日常生活,从中发现能源浪费的现象,思考节约能源的措施。2.了解能源危机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ppt展示
教学流程图
板书
ppt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Ppt
鼓励学生处理收集的信息
Ppt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演示实验
演示西红柿电池的组装
处理搜集信息
引导点 评
巡视引 导
提供学习课题
总结学习结论
筛选编辑加工所得信息
整理概括总结得出正确结果
小组分工合作记录整理信息
积极从网络搜集所需信息
开始
结束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积极处理所得信息升华所学
观察并组装西红柿电池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
分组进行网络学习
重要
环节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开始结束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