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 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 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
学生:查阅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充分预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学习,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人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小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是中国人的“根”。
2.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感受古代节日的别样魅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自读,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三首》,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朗读屏幕上的生字词。注意“魂”的笔顺和结构。请练习书写“魂”,注意书写姿势,规范正确。
2.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它的停顿和节奏。自己试着读读—听音频朗读—再读—齐读。
3.再读这三首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字或词,暂时读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在旁边打个“?”。
小结:通过借助注释、看插图、查字典等方法,理解了难懂词语的意思。
三、重点研读,领悟方法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古诗《元日》,说说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边读边勾画,并在旁加批注写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2.交流:
(1)三组同学感受到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①从“爆竹”一词仿佛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甚至还闻到了浓浓的烟火味。
②仿佛看到一群小朋友穿着新衣正在院子里放爆竹。说话训练:放爆竹了,孩子们多开心啊!看着插图,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当时的情景。
③朗读: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多么热闹的场景!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欢快。生读--评价—齐读。
(2)一组同学从“屠苏”一词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①仿佛看到家人围在一起边喝屠苏酒,边聊天。
②想象: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看来这春风不仅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中,也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③朗读: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生读—师范读—齐诵。
(3)从后两句诗中仿佛看到,人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将旧桃符取下,换取新桃符时脸上露出的幸福的笑容。
①关注诗人和创作背景,更有利于我们走进诗歌。读读王安石的简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光明的未来,感受到了诗人远大的胸怀。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②出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的文字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出示春联:“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老师也想送一副春联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
3.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
总结: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热闹喜庆的场景。
四、总结学法,迁移学习
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的方法,体会到元日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到诗人的愉悦与欣喜。
请按这个步骤、方法自主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读边想象,这两首诗分别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一)从《清明》一诗中看到了细雨绵绵、行人悲伤、寻找酒家、牧童指路的几个画面,体会到诗人心情复杂多样。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二)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读出王维独自远离家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感受到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带着感受朗读。
五、回顾古诗,整体内化
1.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了诗人深刻的情感,感受到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2.请再次朗读古诗,体会想象画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积累拓展,学以致用
1.积累拓展《乞巧》。
2.作业布置:
(1)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2)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元日》
燃爆竹
饮屠苏 喜庆 魂想象画面
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