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A A C B C A C B D D A B D
1. A 解析:A.“决定自然物的存在”错,原文为“是自然界的共相,代表一般与普遍,是如日、月、星、辰等
诸存在物之所以存在的共同基础”。
2. A 解析:A.《吕氏春秋》不属于儒家经典;且《吕氏春秋》中的语句论证的是“公”是实现“平”的手段。
3. C 解析:A.“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偷换概念,原文是它们的内涵都是“一致性”,即二者都具有一致性的
特点。B.“我要公正”的要求得以实现恰是要证明我与他人的差别和不同。D.“由此可知我国公平传统源自孔子”
分析错误。
4. B 解析:B.“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到 3%”错,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与国
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率,是衡量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
变化,材料一中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左右”。
5. C 解析:C.强加因果,由材料三可知,“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整体规模滞后的问题”是“随着新
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而突显的,原因不在于“2020 年规划建设的公共充电桩较少”;且“2020 年规划建设
的公共充电桩较少”是“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整体规模滞后的问题”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
6. 国家方面:①研究制定能源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从能源结构、质量效率、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②加快新能源
和交通等融合发展项目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探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的利用;③推出优惠政策,做好新能源汽
车投资的窗口指导。企业方面:①在核心技术上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芯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追赶;②完善充
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公共充电桩;③健全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主要解决不同品
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等问题。(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7. A 解析:B.文中并无“不问青红皂白”的信息,“翻工具箱”也是三人的共同行为,“晶是作者要贬斥的一
个对象”过于夸大。C.“没能告知戒指真相的悔恨”理解错误,并不存在悔恨。D.“得知戒指真相后,磊为对琛的
误解而感到无地自容”错,当时磊并不知道戒指真相,且“无地自容”过于夸大,应该是“内心惭愧”。
8. ①“上学的时候,琛是个人品极佳的三好学生”,这为琛自己花钱买戒指证明清白做铺垫,显得合乎情理。②
磊去买戒指时是琛陪着去,还是琛帮他挑选的,说明琛熟悉戒指的款式,这为琛能够再买一个同样的戒指“赔”给
磊提供了可能性。③“工具箱是个塑料的”“琛在说这些的时候显得语无伦次,表情也不太自然”,这说明琛说的
不是真话,只是为自己“赔”戒指找理由,暗示他并没有偷。(每点 2分)
9. 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信任。因为戒指不见了,磊和晶就主观断定是琛拿走了戒指,并为自己的想法找理由,以
致疏远琛,缺少对朋友的信任。②为人处世当坦诚以待。琛重视友情,不想让朋友误会,就自己买了戒指还给磊两
口子,并谎称自己找到的;对女友也没有说明实情,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③日久见人心,不能因为一件事就彻
底否定一个人。因为丢戒指之事,晶就猜测琛不留下吃饭是因为偷了戒指,认为琛为了爱情昏了头,认定琛人品有
问题;琛的女友只因觉得琛有问题就赌气分手。(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C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太祖后以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从元仪平邺,到义台,破慕容麟军,回定中
山,先每一进策,所向克平。
11. B 解析:B.由后面“三皇五帝之典,可以辅王者神智”可知,经书并非指“儒家和道家经典著作”。
12. D 解析:D.选项中所说的计策为讨伐和龙时李先所献。
13. (1)陛下英明神武,威势和德政震慑远方,发兵攻打它,必将摧毁消灭。
(译出大意 2 分,关键词“威德”“遐振”“摧殄”各 1分)
(2)陛下可在其未到之前,派奇兵先占据天渡、柴壁左右,埋下伏兵,防备其表里相应。
(译出大意 2 分,关键词“邀”“备”“表里”各 1分)
【参考译文】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李先最初在前秦任职,担任尚书郎。后来西燕武桓帝慕容永听闻李先的名声,于
是迎接李先到西燕来担任他的谋士。李先劝慕容永据守长子城,慕容永于是称帝,任命李先为黄门郎、秘书监。慕
容垂灭了慕容永,李先徙居中山郡。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陉归顺。太祖后来任命李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跟从元
仪平定邺城,到义台,打败慕容麟的军队,回师平定中山,李先每一次献策,军队所向披靡。皇帝回到代地,任命
李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对李先说:“如今蠕蠕军屡次来侵犯边塞,我打算讨伐,你认为怎么样?”李先说:“陛
下英明神武,威势和德政震慑远方,发兵攻打它,必将摧毁消灭。”皇帝于是北伐,大败蠕蠕军。改任七兵郎。太
祖问李先:“天下什么书最好,可以增长人的精神智慧?”李先回答说:“只有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
给王者神智。”太祖又问:“天下的书籍,共有多少?我打算收集它,怎样能收全呢?”李先回答说:“伏羲创立
制度,帝王相继承,以至于现在,世代相传的国史,天文和记述神秘事物的书籍不计其数。陛下果真想收集它,可
严令天下诸州郡县搜索并全部送来,陛下既然喜好,收集起来也不难。”太祖于是向天下颁发诏令,经籍渐渐收集
起来。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问李先,李先回答说:“我听说用兵以常法交战,战斗以出奇制胜。如听说姚兴打算
屯兵天渡,是为了有利于其运粮之道。陛下可在其未到之前,派奇兵先占据天渡、柴壁左右,埋下伏兵,防备其表
里相应。以陛下神算,观时而动,姚兴欲进不得,退又缺粮。高处被敌人占据,低处被敌人围困,兵法所忌讳的而
姚兴就处在这种境地,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从他的计策,姚兴果然失败而归。太宗即位,问身边旧臣中被先帝
视为亲信的有谁。当时新息公王洛儿回答说:“有个叫李先的,最为先帝所赏识。”太宗召李先来会见,授任他为
安东将军。诏令李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率军袭击冯跋的乙连城,攻克它,全部俘虏该城守军。于是又进军攻打和龙。
李先对道生说:“应当秘密地命令士兵人人准备一捆青草,每一捆围长五尺,用以填塞城壕。攻打城的西南面,断
绝他们的外援,指挥军队急攻,一定能擒获敌人。”道生不依从,于是携掠民众而返还。后来李先出任武邑太守,
有善于治理的名声。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麚二年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诏令赐给一套金丝编织的显示等级
的制服,追赠为定州刺史、中山公,谥号为文懿。
14. D 解析:D.本诗描绘景物是暖色调,与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冷色调不同。
15. ①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
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②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用反衬、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表现作者
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③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不念家国之残破,
“多”字和“自”字,表现了作者的痛心和鄙视之情,在愤激中揭示了作者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每点 2 分)
16.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分)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2 分)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2 分)
17. A 解析: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开疆拓土:开拓疆
域,扩展领土。开天辟地:神话中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或有史以来。规
模化: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规范化:使合于一定的标准。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无
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
18. B 解析:A.“业界籍籍无名的年轻配角”错,由上文“王佩瑜”“蔡阳”和下文“名家名角这‘一棵树’”
可知,应是“有一定资历的名家”。C.“业余化、娱乐化、片面化”不符合语段意思。D.“虽然……但……”前后
句关系错误,且“都是业界已经有一定资历的名家”过于绝对,不符合实情。
19. D 解析:A.“从‘云’端转移”不合逻辑。B.“提升”与“资源”、“丰富”与“品质”不搭配。C.“被
‘云’端转移”不合逻辑。
20. ①这跟女性的先天后天优势有关 ②氧自由基不利于人类的健康寿命 ③相对于女性来说(每处 2分,填
其它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
21. 女性因为先天拥有生物学优势,后天生活习惯更健康、更善于释放情绪,所以一般寿命比男性长。(满分 5分,
内容每点给 1 分,因果关系正确给 2 分)
22. 写作指导:该题要求考生就非生理健康领域的“瘦身提质”展开思考写作文章。审题中有这样几个关键。
一、“其他领域”可以是指个体生命,考生可以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谈“瘦身提质”;“其他领域”也可以是指
国家、社会团体、企业等;“其他领域”还可以指某一具体领域如“教育领域”等,考生适合就某一具体领域阐明
对“瘦身提质”的思考,这样更容易有现实针对性并言之有物。
二、考生要理清“瘦身提质”在具体领域里的具体内涵。如个人生活领域,“提质”的“质”是指生活质量、
生命品质,该“瘦”的“身”是指那些影响生活质量、生命品质提升的习惯、形式、思维等。
三、考生要理清“瘦身提质”的内在逻辑关系。“提质”是目标,“瘦身”是手段,科学的“瘦身”手段才能
达成想要的“提质”目标。该题核心立意不能忽视“瘦身”与“提质”的内在逻辑。考生如果只是从国家、团体、
个人方面泛泛而谈三者需要“瘦身提质”而没有涉及“瘦身提质”具体内涵与逻辑可视为一般立意,如果只谈生理
健康领域的“瘦身提质”可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以“瘦身”促“提质”;生命“提质”需要给欲望“瘦身”;“瘦身”方能“提质”;让教育“瘦
身提质”……
附: 语文作文评分操作细则
1. 等级要求。阅卷中先按评分标准划等级,之后再酌情加减分。
(1)一类作文(48 以上):切合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2)二类作文(40-47):符合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3)三类作文(30-39):偏离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4)四类作文(29 分以下):跑题作文,字数、文体符合要求,但原则上不超过 20 分。
2. 字数要求。
(1)每少 50 字扣 1分。
(2)600 字左右的文章,结构完整,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但原则上不超过 43 分(归为二类下)。
(3)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左右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写标题扣 2 分;只写几句话的,给 1-2 分。
3. 错别字及标点。
(1)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
(2)标点符号错误多的酌情扣 1-2 分。
4. 不能过宽或过严,均分区间为 42-45 分。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平是指大家平等存在。传统中国有关公平的文献记录散见于不同的文本中,如《礼记·大
同》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家语·论礼》中:“子曰:‘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吕氏春秋·贵公》中:“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大道”是自然界的共
相,代表一般与普遍,是如日、月、星、辰等诸存在物之所以存在的共同基础。在儒学中“大道”不是
信条而是客观现实与事实;“大道”不是人为主观“密谋”的封闭信条,而是人人可见的开放事实。
“大道”的本性与本体是“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则是“天下为公”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也就是
“平”。因此,在儒学思想中“公平”这个名词有内在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属性,而不是单纯的、简单性
的独立概念。“公平”是对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大道及其本性最简约、最简单的描述概括与总结。
“大道”一致性地对待万物的结果是万物间呈现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重性,也就是“选贤与能”、
或适者繁荣与适者生存。
公平的本体论重要许诺之一是平等。在自然中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对多的关系和一对一的
关系。”在描述一对多关系时用公平表述,而当描述一对一关系时,用平等表述,它们的内涵都是一
致性。公平主要用于表述在上与下的关系中,上要对所有的下都保持一致性,而平等重点关注的
是在平行性的关系中要保持相互间的一致性。例如人人生而平等的语句中所隐含的是人和人之
间的平行性的平等关系;在我要公平话语中,通常所指向的是要像对待他人一样对待我,也就是要
一致性地对待他人和我。
公平的本体论之另一重要许诺是公正。“天下为公”的公平之目的是实现“选贤与能”。贤与
能中所隐含的是差别、是不平等,因此差别和不平等是公的结果,也就是公正。“我要公正”中所要
求的是在公平的前提下证明和证实我自己的独特性,证明我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公正所指向、所
描述的是个体的价值、个体的独立性、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或比较优势,或日个体自由、个人主义。
仁爱是公平的本体论之另一重要许诺。以公平为前提和基础的“选贤与能”中所隐含的重要
价值和意义之一是差等的爱,也就是“选”和“与”中对个体间差异的证实、证明。以“天下为公”为
前提、以“选贤与能”为基础的儒学差等的仁爱精神与原则不是歧视、不是偏见,而是公平、公正与
平等的现实化与情感化。
公平的本体论许诺的核心精神是一致性,即孔子所言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致性。公平不
仅是儒学道德伦理的基础与大前提,而且也是其首要的与无所不在的初始原则。例如儒学中庸的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