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北斗联盟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提到如此的高度,把文化置于立国之本的地位。文艺本来就
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
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
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
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
成为经典。《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
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
现,对自然的礼赞,是对宇宙的敬畏。这些经典都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文艺创作是有
层次的,那种看山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才能写出
精神,写出文化。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
高低。
文化无处不在,同时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在变迁,在激荡,在淘汰,在创造,在积累,不同
的时代与社会有不同时代与社会的文化。对文艺作品来说,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
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理解与创造。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包含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
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
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
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主要就在于它塑造了众多成功而典型的人物形象
他们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老舍的《茶馆》是一部人像展览式作品,茶馆是舞台,更是
社会的缩影。一般来说,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文化间的冲突。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是
一出家庭悲剧,更是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它突出地提出了19世纪末一个重要的文化问题:人可以
成为什么?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
文艺对文化的表达还会借助于文化的形式,或者在表达中将文化抽象、晶化、积淀为审美形式,
所以,在许多审美活动中,艺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贾平凹对秦腔的理解是深入到了文化,深入
到了秦人的生活方式中的,他在长篇散文《秦腔》中说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镇、地籁、人籁的共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
第1页
共8页北斗联盟 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答案
1. D A“充分表明”强加因果 B两个“变化”关系颠倒 C两个“不是”应是“不只是”
2.C “文艺的文化表达”应为“文化的文艺表达”或“文艺对文化的表达”
3.A 《孔雀东南飞》属乐府民歌,其主题是揭批封建家长制的危害,两家求合葬的结局安排只是
民间一种自发的美好愿望
4. ①只有具备充分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②文艺应该表现文化,文化自信能够推动文
艺创作;③文艺家在创作中应自觉追求文化自觉与自信,创作出经典文艺作品,为我们的文化立国
做出贡献。
(3分。每点 1分)
5. ①鲁迅塑造了阿 Q 这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典型人物形象,使其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一种符号
②鲁迅通过这篇小说,写出了那个时代麻木的国民精神,再现出旧时代的中国文化
③鲁迅通过这篇小说,深刻揭示旧时代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为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6分。“形象塑造”“文化形式”“创作目的(自觉)”三个角度每个 2分,意思对即可)
6. B A“说明她俩长期有着很大的矛盾”错 C“质量很差的照片”错,照片只是“黯淡”
D“因为她已长大懂事了,原谅了妈妈当初的不辞而别”的原因理解错误
7.A “火”是实际描写,没有象征意义
8. 【例】师傅每次画像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次却是从鼻子画起,这一反常细节设置了悬念,引发
了读者急切想要知道原因的阅读欲望,为后来揭示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埋下了伏笔。
其他如,师傅画这幅画像时无比艰难的细节,表现了革命者面对战友遗像时内心的无比悲痛;
半夜里师傅亲手把艰难画成的画像烧掉的细节,表现了师傅对画像一旦暴露会对革命者及其家人造
成危险的担心,等等。
(4 分。细节各 1 分,相应作用各 1 分)
9. ①几次画像而又一直无法完成,表现了无法拒绝却又无法完成的矛盾,凸显了革命者为民族大义
隐忍负重的形象。
②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
③不断制造悬念,造成阅读期待,吸引读者。
④使故事不断蓄势,使结尾的真相大白更具震撼力,更有力地凸显主题。
(6 分。每点 2 分,3 点满分。其他答案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10. B
11. D 是曾皙(点)所言之志
12. D 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晋人“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13.(8分)
①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
息哀伤,(却)不能在心里明白。
(4 分。“由”“契”“喻”各 1 分,整体句意通顺 1 分)
②郑铉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
(4 分。“以”“属”“序”各 1 分,整体句意通顺 1 分)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1页 共 3 页
14. 王羲之的目的是批评道家(庄子)把生死看作一样的虚诞,寄情后人要敢于直面快乐时光总是
短暂、生命终会消亡的现实,从而珍惜欢乐,思考生命。(1分)
宋濂的目的是否定借修禊事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旧俗以及兰亭集会中的人崇尚清虚的态度。
(1分)主张效仿孔门弟子求知乐学、修养身心的积极有为的情怀志向。(1分)
15. C 两人所见之景并非一样
16. 【同】①都化用或引用了谢眺的“澄江”名句
②都动静结合地写景
③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④都联想丰富
【异】黄诗 “朱弦”“青眼”用典,李诗颔联写景以动衬静
(6 分。相同点 4 分,每点 2 分;不同点 2 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7.(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辞不就职
(6 分。每句 1 分,有错字、别字、增字、减字的,该句不得分)
18. C
19. D
20. B 原文引号是特殊含义。A 项表示直接引用;C 项表示讽刺反语;D 项特定称谓
21.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 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6 分。每句 2 分,其中内容基本符合 1 分,表达基本连贯 1 分)
22. 【参考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自古繁华。这里有烟柳
画桥、高树江涛,人烟阜盛,珠玑罗绮,灿烂辉煌。这里更有清幽秀美的西湖,像一位柔情似水的
美人,水平如镜的湖面是她滑嫩如洗的肌肤;那荡漾的微波,是她回眸一笑的千姿百媚;清澈见底
的湖水如她碧眸,微风拂过是她的罗裙在飘舞旋举;夹岸的柳树,枝摇叶动,似是妙龄少女扭动着
纤细的腰肢舞动一支《霓裳羽衣曲》,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6分。导言 1分,杭州的自然、人文景象 3分,语言表达生动、得体 2分)
23. 作文(60分)
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与退”的辩证关系。学生需联系社会和自身生活体验,围绕“进与退”
展开论述。若作文只谈对某一方面的理解,而未能辨析两者的辩证关系,则视具体文章降档处理。
主张“进”或是主张“退”,这两种立意都符合题意;围绕“进与退”进行辩证思考,表达出自己
的观点态度,这种立意最佳。
【基准分】42分。
【论述类文章评分】
一类卷(53-60):能联系材料辩证地表达观点,见解深刻或独到,逻辑严密,表达充分有层次。
二类卷(46-52):能思考两者关系,或主张一方观点,思考较深入,论证充分,思路清晰。
三类卷(36-45):主张一方观点,态度明确,有一定的分析论证,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完整。
四类卷(26-35):内容与所给观点有点游离,简单将两方面观点相加或态度前后有点矛盾。
五类卷(25分及以下):脱离材料观点另起炉灶,或三观明显不正,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记叙类文章评分】
一类卷:(53-60)切合题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构思精彩,行文流畅,语言有文采。
二类卷:(46-52)符合题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行文顺畅,语言规整。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2页 共 3 页
三类卷:(36-45)基本符合题旨,中心较明确,结构较完整,行文较顺畅,语言通顺。
四类卷:(26-35)形似合题旨,中心欠明确,结构欠完整,行文欠顺畅,有语病及较多错别字。
五类文:(25分及以下)脱离题旨,没有中心,胡乱编造,三观不正,不成篇章,文理不通。
【说明】
(1)以演讲稿、书信等某种特有文体来写的,若格式及语言与该文体不够吻合,最高也只能评为三
类卷。
(2)每个错别字扣 1分,扣满 3分为止,重复不计。
(3)缺题目扣 2分。
(4)字数不足,每少 50字扣 1分;全文不足 600字,最高不超过 40分;全文不足 400字,评为五
类卷。
(5)确认抄袭的,在 10分以下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高耸而葱茏茂密的山,就是玄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的水从那
里流出来。到了丙申年(元顺帝十六年)三月上巳日(初一),郑彦真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
并览尽山泉怪石的美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又过了三里,
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叫做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
潭上石坛有一丈左右那么宽,可以垂钓。又走六七步,叫做饮鹤川。又走四十步,水流汇进水潭。
回到石坛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
过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向下。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
正按次第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像相互敬酒的样子。
酒过三巡,年纪最大的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众
人高兴的答应了。等到结束回去的时候,夕阳已经在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君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所赋的诗句并嘱托我来作序。我按照《韩诗内传》作:
三月初一,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洧二水上,招魂续魄,佩执兰草用来拔除不祥之气。现在离
那时已经两千年,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更胜从前。他们的后裔能集合贤大夫来进
行修禊活动,难道或是遗风还未消逝吗?虽然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去做。作为我辈中人,应该追
随浴沂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许可以性情跟环境相适应,快乐跟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孔圣人
的门生,然后不愧于作七尺男儿,能不勉励吗!
我为游览美景作序之后,又重申这样的箴言。其他的像晋人兰亭雅集,多崇尚道家的清净无为,也
没什么可取的。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3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