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四)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四)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3-14 17: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新制氯水
C.漂白粉           D.液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天然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氧气(光照) B.氯气(加热)
C.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浓硫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的数,没有单位
C.H2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H2的质量之和
D.标准状况下,H2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4.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①HCl ②Cl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 B.石油分馏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煤的干馏
6.3个恰好将2个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7.下图是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a或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与加入的a或b的体积x(mL)的关系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1∶1
B.c(AlCl3)∶c(MgCl2)=3∶1
C.t之前加NaOH溶液,t之后加盐酸
D.盐酸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相同
8.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含碳量:生铁>钢
B.熔点:铁<汞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80℃>20℃
D.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11.下列是某学生自己总结的一些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B.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种反应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2.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将S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C.白磷易溶于水,不能保存在水中
D.高性能通信材料光 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单品硅
1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14.下列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或所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通过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比较三种单质的金属性
C.根据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铝质容器储存的事实,说明常温下铝不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D.打开盛装浓盐酸的试剂瓶塞,观察现象,了解氯化氢的某些物理性质
15.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 ( )
①H2SO4 ②C2H5OH ③NH3 ④CH3COOH ⑤NaOH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发出黄色的火焰。
B.Na2O2是淡黃色固体,是强氧化剂,可用来漂白织物等。
C.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都降低。
D.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弱电解质、单质等写成化学式。
17.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有一种氧化物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
18.下列有关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B.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能发生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称同素异形体
D.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19.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20.0.25 mol A的质量是16 g,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 g·mol―1  B.64 g·mol―1  C.32  D.64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用pH试纸测得25OC时某溶液的pH为4.0
C. BaS04、Ca(OH)2、HN03均为强电解质
D.室温下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sp(AgCl)变大
22.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 8 g B.15.5 g C.11.7 g D.无法计算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23.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①、③、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③ , ⑥ 。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3)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
24.关于卤化银分解实验的设计
有关卤化银的感光性,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
试剂和仪器: 0.1 mol·L-1的NaCl、NaBr、KI溶液,2%的AgNO3溶液。500 mL圆底烧瓶、大烧杯、聚光电筒。
实验步骤:
(1)将3只预先注有4/5容积蒸馏水的圆底烧瓶用大烧杯垫托安置于讲台上,使之处于较好的视觉高度,编号。
(2)依次往上述烧瓶中加入2至5 mL NaCl、NaBr和KI溶液,振荡摇匀。
(3)慢慢地往烧瓶中滴加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三名同学同时操作,3种胶体同时制作,便于比较。注意观察胶体形成的效果,要求胶体颜色明显,无浑浊状态。
(4)胶体制备好后,记录时间,用聚光电筒进行爆光(或置于阳光下),观察分解反应的速度及颜色等现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结论:分解速率:在同样光照条件下,AgBr分解最快,先由浅黄色透明状变成灰黑色浑浊态,时间约2 min;AgCl次之,由乳白透明状变成灰白浑浊态;AgI最慢,较长时间才略有变化。
问题:
(1)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优点?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A.氟化银 A.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三、计算题
25.在标准状况下,100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79 g。试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