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8 16: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教材中已多次渗透了估计的思想,学生对估算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教材安排本活动在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后,利用生活中的数据来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历了多次,但如何把估算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归纳,则成为本单元“估算”内容教学的一个重点。利用春游等一系列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理解估算的算理。
2.经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解释估算算理的过程,形成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3.在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教学中更应该强调方法的探索,能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和估算作为本课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口算和估算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关键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教法:用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法:自主探索、交流归纳去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四年级学生春天一日游,这次春游,学校打算带同学们去游乐场,这可是同学们喜欢去的地方呀!我们四(3)班2名正副班主任和80名学生,共82人,都想报名参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车票是每人24元。
黄老师想知道:准备1500元钱够车费吗?
师:那怎样估算?
师:为什么估计的钱不够,实际的就不够呢?
师: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乘数看成整十数。这样可以使算式计算简便。很好,同学们不仅会算,还能把估算的道理说明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乘法估算。(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的积淀,引发他们思考,为后面的新知探究进行铺垫和孕伏。让学生组内交流,互相了解,同时满足学生说的欲望,获得心理愉悦。自然引入课题,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探究方法,理解新知
1.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最后,实验小学选派四年级10名正副班主任和108名学生,共118人,参加春天一日游活动。
(计算机出示题目)从学校到春游的地点路程是61千米,客车每分钟大约可以行853米,客车62分钟能否到达地点?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估算,教师巡视。
2.交流解题方法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估算方法的不同。
算好后,学生上讲台反馈不同的估算方法。
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继续找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们有了两类方案。这两种法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明白:往大了估、往小了估。
[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估算方法,反馈交流情况,引导开展课堂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要引导学生符合实际情况,在此题中要估大些,才是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想法,这很不错。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4.乘法估算,能完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吗?
师生共同总结估算的原则:
1.要使算式计算简便;2.要使方法符合实际需要;3.要使结果接近准确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后,引导学生注意估算的原则,特别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学会根据需要调整估算结果,优化地考虑较合适的方法,既使学生对估算有一个深层次较准确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计算机出示摩天轮项目。
1.用大估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来到了游乐场,这么多的游乐项目啊!你喜欢玩哪个项目?想不想玩摩天轮?
师: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如果我们四年级108个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那么同学们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反馈学生的估算方法。
2.用小估法解决问题
师: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如果我们四年级392个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那么同学们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释放情感和天性,再引导学生理智地考虑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估算策略。]
3.没有参照物的估算
海盗船每人每次14元,四年级108名学生,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船票?
师:学生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反馈学生的估算情况。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感悟一般在估算需要带多少钱时,通常都应把结果估大一些,多带一些钱。]
(四)拓展练习
拓展: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5分钟,四年级 108人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在这次一日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师:春游即将结束,同学们即将返回学校。
[设计意图:这部分两个环节是本课的实践活动部分,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巧妙拓展例题,融入实际内容,把学生对游玩项目的兴趣引导到估算的运用上。]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本节课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生活当中的熟悉的素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再引导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形成文字。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3.整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体验,鼓励他们去讨论、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乘法的估算
计算简便
符合实际需要
接近准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