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8 19: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题1和练一练,第56页练习八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位“1”,能说出具体情境中的单位“1”;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用数学方法表示具体问题的力量,感受认识分数对生活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分辨和理解单位“1”。
教学过程
一、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大屏幕上有几个三角形?用哪个自然数来表示?
2、引入课题。
提问:大屏上的正方形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来表示?(PPT出示一个正方形)
再问:再看!这又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PPT出示三个正方形)
追问:1和3都是我们学过的自然数,那么如果这样(PPT)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呢?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引题:看来大家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更深入的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认识单位“1”。
1、学生活动(一)
谈话:首先我们小组活动,请同学读一下活动要求:(PPT)每人选择一幅图,先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含义。
2、学生活动,拿出学习卡片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谈话:哪一组的同学来汇报下?涂色部分是谁的几分之几?
八张不同的学习卡片,请学生分别上台描述自己分数的含义。
4、理清单位“1”
提问:仔细看图,你能把被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依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分成四类)
小结: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哪个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三:抽象分数的意义,解释分数单位的含义。
1、抽象分数的意义
提问:想一想这里的分数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生说3到4个,师相机板书)
【设计说明: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建立分数概念的三个关键词。相对于后两个关键词,单位“1”比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为此,上面的设计递进地安排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第一层次,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含义。学生交流时,教师则注意强调每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使他们感受到平均分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从而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层次,引出单位“1”的概念,并突出单位“1”就是自然数1.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由具体的量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单位“1”,体现了本节课的核心要求。第三层次,再次明确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是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单位“1”更加清晰的认识。】
追问:除了这些分数,你还能说出哪个分数?谁能概括性的说一个?
再问:我们回头看看这些分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你认为什么是分数?
小结: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PPT)
2、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出示PPT,你能猜猜涂色部分是哪个分数吗?请你上来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提问:请你挑个分数的跟你的同桌说说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交流
1/4 1/3 1/8 1/X
【设计意图:这一段分两步进行,一是概括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比较几个分数含义中的共同特征,是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二是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单位对于理解分数的计数方法,认识假分数、理解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向学生说明“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后,重点结合具体的分数 ,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分数单位实际上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学生交流时的课件演示也能加深他们这种感受。】
四、练习与应用
1、练一练第2题
谈话:分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你能在直线上找到1/4对应的点吗?
生1:把0~2平均分成4份,1/4在这里。
生2:我不同意,单位“1”不是单位“2”,1/4是把0~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1/4在这里。
对话:听明白了吗?通常用0~1之间的线段表示单位“1”,那么余下的两个点是哪两个分数呢? 2/4、3/4,
追问:1/2 在什么位置? 这说明什么?继续追问:不同在哪里?
2、出示六个正方形,提问:你能写出哪些分数?(1/6~/6,1/3~3/3,1/2~2/2)
试具体情况实物展示台展示。
追问:看到这些分数你想说点什么吗?跟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比较得出:单位“1”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
3、提问:一节数学课是2/3小时,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ppt)
追问:我们用了一节课的2/3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个2/3又是什么含义呢?(PPT)它们有什么不同?
五、自我评价,总结探索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单位“1”、认识了分数、学习了分数单位,把这三个知识点看作三颗星,你能得几颗星?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六、作业
练习八1~4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