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写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2、学生在复习中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加深感受并归纳、概括相关的知识结构或方法,发展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和整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等学习习惯;在进一步体验知识结构,感受数学学科特点的活动中,逐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课前交流: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忆,揭示课题
提问:小朋友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揭题: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贴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㈠ 复习数数、数的顺序
1、数实物。
⑴ 数星星: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颗星星?要知道一共有多少颗,我们可以数一数,你准备怎样数?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0,数满10颗,就可以圈一圈。(再估计一下)接着数1,2……10,再圈一圈,还剩2颗,所以一共有多少颗?看来和刚才我们估计的差不多。(还是有差距的)
⑵ 数书:图书角还有一些书,请你也来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到底有多少本书,你会数一数吗?你想怎样数?
预设:①5本5本地数 ②10本10本地数③1本1本地数
无③提问:为什么不像刚才一样1本1本地数?
有③提问:这些书摆放得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
指出:(手势)这些书摆放得很有规律,每种都有5本。为了数起来方便、快捷,可以5本5本地数,也可以把两种书看成一个整体,10本10本地数。
师:请小朋友们,独立完成作业纸的第一题。
交流反馈:我们先5本5本地数:5,10,15……50,所以一共有多少本书?那也就是有多少个5本呢?(反馈)接着10本10本地数:10,20……50,一共有多少个10本?5个十就是几十?所以一共有多少本书?(反馈)看来刚才我们估计的挺准的。
⑶ 小结:刚才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数,数出来的都是50本。如果物体排列没有规律,一般可以1个1个地数;如果物体排列很有规律,就可以按规律数。
过渡:接下来,我们先玩一个数数的游戏。(板贴数数)
2、脱离实物数数。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数数?
齐⑴ 1个1个地数,从50数到62;
领⑵ 5个5个地数,从75数到100。
过渡:大家表现地真不错,小动物们也想研究这些知识呢,我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3、数的顺序。
判断:对就打勾,不对就打叉。佩奇、哆啦A梦、巧虎遇到了一个问题。
⑴ 88和90中间的数是89。(都认为是对的,你是怎么想的?)
⑵ 最接近34的数是35和36。(为什么不对?)
⑶ 69前面的一个数是70,后面一个数是68。(哪里不对?你们同意他说的吗?)
小结:在百数表中,1- 100这些数,它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㈡ 复习计数单位、数位、数的组成
谈话:在学习这些数时,我们经常会请小棒来帮忙。
1、回顾计数单位。
课件出示:1根小棒表示1个一,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里面有多少个一?)10捆小棒捆成1大捆表示1个百。(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指出:这里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板贴)
师:除了小棒,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计数器。从右边起,计数器的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2、复习数位。
指出:个位上的一颗珠就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就表示1个十; 百位上的一颗珠就表示1个百。那么根据占了几个数位,我们认识的数就可以分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几个一组成的是一位数)
追问:你知道一位数有哪些吗?最大的一位数是几?这些就是我们认识的一位数。在两位数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这些就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最小的三位数是?三位数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会学习的。
提问:这里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追问:(5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3是单数还是双数?什么样的数是单数?那双数呢?
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关键要看这个数的个位。
3、猜数
谈话:其实数学王国里的每个数都很有意思,瞧!萝卜宝宝就在心里想了一个数,你能猜出来吗?
⑴ 我想的是在56和60之间的一个双数。(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先想一想56和60之间有哪些数?56、57、58、59、60)
⑵ 我想的这个数在20和30之间,个位上是5。(和他想的一样请举手,为什么是25?)
⑶ 我想的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1个十。(指名几人,板书学生答案,你们怎么知道是89?)
⑷ 我想的数个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多1。(指名几人,板书学生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个位是右边起的第几位?哪些答案就不对了?12不对,要注意到数位,写出十位和个位)
小结:在猜数时,小朋友们可以像刚才那样,先根据蔬菜宝宝的话,找到题目中重要的词语,圈一圈,画一画,再有条理的思考,这样就能猜对啦。
过渡:现在,蔬菜宝宝又拨了一些数,你会写一写吗?
㈢ 比较数的大小
1.读、写数
师:拿出作业纸,独立完成第二题,写数,写完后可以轻声读一读。(师巡视,找错例)
展示错例:大家来看这位小朋友写的数有没有问题?那么你写对了吗?现在还有问题吗?(都是一颗珠,为什么这里是1,这里是100?)
提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相机交流读、写法:写数时哪一位上有几颗珠就在那一位下面写几,末尾哪一位没有珠就用0表示。读的时候要读零零吗?但数的读写都要从最高位开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有序排列
提问:你会比一比35和53的大小吗?怎么想的?(都是两位数,可以先比十位,不用比个位了)那35和30比呢?(直接先比个位吗?十位相同,再比个位)1和其他数比?100和其他的数比呢?怎么样?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先比十位,十位相同再比个位。(板贴比较大小)
你能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排起来吗?30 35 53 1 100
指出:排序要看清要求,从小到大排列,数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小于号)为了防止遗漏,你有什么好办法?(我们可以写一个划一个。)
反馈:做对的举手,有错的订正。
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⑴ 从这些数中,选出3个数:30、35、100。
提问:任选两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一说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小朋友说到35比30多,100也比30多,多的程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指出:我们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些词。比如(读题)
⑵ 作业纸第3题
交流:不管是小明、小华、小军都是和谁比?小丽多少本?那么第一个条件,谁和小丽比?和小丽比怎么样?请你在合适答案下面写下来(生写),你怎么知道是31?(差一点点)第二个条件,哪个词语很重要,可能是多少本?(生写)为什么不选24?小军是不是24本呢?第三个条件,如果小军就是24本,24比30怎么样?所以小军就是24本。
小结:虽然这一题的条件有很多,但都是和小丽进行比较,只要我们根据条件依次进行思考,就能一个一个地选出合适的答案。
⑶ 补充练习1:现在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猴和小猫的筐是同样大的。小猴的一筐苹果是20个,小猫的一筐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一个草莓比一个苹果小很多,一筐草莓的个数比一筐苹果多得多)
小结:在完成这类题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东西的实际大小,先判断相差的程度,再确定合适的答案。
⑷ 补充练习2:那么想想看右边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右边的书大约有2个左边那么多。)
小结:刚才我们比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