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训练题
选择题
1.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2.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自治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技术的窗口 ②管理的窗口 ③知识的窗口
④对外开放的窗口 ⑤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5. 阅读右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6.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7.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8. 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唯一目的
B. 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 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 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9.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迈克·穆尔曾经说道:“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这一状况在哪一年得到改变( )
A.1978年 B.1991年
C.2001年 D.2008年
10.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我国( )
A.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迅速建立了珠海经济特区
C.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D.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11. 如图中“?”处最适宜填入的是 (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李明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依次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A.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B.厦门—武汉—珠江三角洲—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地区
D.上海—汕头—辽东半岛—重庆
13.下面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图。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 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C. 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在短暂的时间里人口从只有2.5万,发展到已经超过1000万,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能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这幅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开放的主要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对外开放,我国现在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设置的4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2)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国应当如何面对 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
1-5BACBD 6-10DDDCC 11-15CABCA
16、(1)1980年国家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都位于沿海地区。
(3)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7、(1)福建省、广东省。
(2)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开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