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四)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 B.石油分馏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煤的干馏
2.下列物质在水中部分电离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OH B. CH3COOH C.H2SO4 D.CO2
3.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前四为排序正确的是( )
A.氧、硅、铁、铝 B.铁、氧、铝、镁
C.氧、硅、铝、铁 D.硅、氧、铝、铁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4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与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 (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1mol电子
6.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实际应用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工业制取有色玻璃 B.血液透析
C.原油的脱水 D.甘油加水作护肤荆
8.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①HCl ②Cl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9.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B.标准状况下,1 mol Na2O2和22.4LSO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
C.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易溶于水
B.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
C.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D.NaOH溶液通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看是否只含一种元素
C.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12.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酸: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 B.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C.电解质:物质本身导电性 D.氧化物: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C.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能发生电泳的性质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14.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类比对象
结论
A
Cl2+H2OHCl+HClO
I2+H2OHI+HIO
B
C+2CuO2Cu+CO2↑
C+SiO2Si+ CO2↑
C
Na2O+H2O==2NaOH
CuO+H2O==Cu(OH)2
D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SO2+H2O==CaSO3↓+2HClO
15.X、Y、Z、R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以下特点,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①元素X原子的M层比L层少3个电子 ②元素Y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③元素Z原子的L层比M层多5个电子 ④元素R原子的L层比K层多3个电子
A.X B.Y C.Z D.R
16.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蒸馏 B.淀粉水解 C.蛋白质水解 D.煤的干馏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O3,与11.2 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 ( Na0H)相等
D.2SO2(g)+O2(g) = 2SO3 (g)和4SO2(g)+wO2(g) = 4SO3 (g)的△H相等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B.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组成。例如,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C、H、O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的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非金属元素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9.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B.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C.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D.氧化性:MnO2>IO>I2>SO>Mn2+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B.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21.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①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③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C、P、S、Cl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叫做酸
B.实验测得1mol某气体体积为22.4L,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虽然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不是电解质
D.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23.关于卤化银分解实验的设计
有关卤化银的感光性,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
试剂和仪器: 0.1 mol·L-1的NaCl、NaBr、KI溶液,2%的AgNO3溶液。500 mL圆底烧瓶、大烧杯、聚光电筒。
实验步骤:
(1)将3只预先注有4/5容积蒸馏水的圆底烧瓶用大烧杯垫托安置于讲台上,使之处于较好的视觉高度,编号。
(2)依次往上述烧瓶中加入2至5 mL NaCl、NaBr和KI溶液,振荡摇匀。
(3)慢慢地往烧瓶中滴加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三名同学同时操作,3种胶体同时制作,便于比较。注意观察胶体形成的效果,要求胶体颜色明显,无浑浊状态。
(4)胶体制备好后,记录时间,用聚光电筒进行爆光(或置于阳光下),观察分解反应的速度及颜色等现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结论:分解速率:在同样光照条件下,AgBr分解最快,先由浅黄色透明状变成灰黑色浑浊态,时间约2 min;AgCl次之,由乳白透明状变成灰白浑浊态;AgI最慢,较长时间才略有变化。
问题:
(1)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优点?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A.氟化银 A.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24.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尖嘴管有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1)若A为HCl气体,B为石蕊试液,则形成红色的喷泉。试分析红色喷泉形成的原因。
(2)请你根据喷泉形成的原理,选择适当的A和B来完成喷泉实验(至少通过三种途径且其中一种喷泉为有色)。将你的选择填入下表。
A
B
喷泉颜色
途径1
途径2
途径3
(3)已知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可用克拉珀龙方程式表示:pV=nRT(R为常数).你能否根据此关系再找出能够完成喷泉实验的其他条件??
三、计算题
25.在100mL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42g氢氧化钡固体,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体积不变),过滤、干燥得沉淀2.33g,经测定滤液pH=13。试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