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梁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四)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2.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CO3 Na2SiO3 B.Al Na[Al(OH)4]
C.SiO2 H2SiO3 D.C CO2
3.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
A.46∶9 B.32∶9 C.23∶9 D.16∶9
4.已知由三种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存在下列反应,其中a的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组成a分子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小于10,组成b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四种分子中的化学键均是极性键?? B.a、c分子中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C.四种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D.b、d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b大于d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B.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C.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完全:
2H++SO42-+Ba2++2OH-=BaSO4↓+2H2O
B.碳酸钠与醋酸溶液反应:CO32-+2CH3COOH=CO2↑+2CH3COO- +H2O
C.将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到20 mL沸水中:
Fe3++3H2OFe(OH)3(胶体)+3H+
D.氢氧化铁与氢碘酸中和:Fe(OH)3+3H+=Fe3++3H2O
7.某芳香烃的分子式是C8H10,它的同分异构体共( )种。
A.2 B.3 C.4 D.5
8.量取10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 )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D.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黄色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NH4Cl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B.在元素周期表中,呈现+7价的元素一定位于ⅦA族
C.主族元素中,奇数族中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都一定是奇数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这一规律对副族元素不成立
10.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变为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的值是
A.1 B.2 C.3 D.4
11.标准状况下,aLHCl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1,则该盐酸浓度是:
A.a/22.4 mol·L-1
B.ab/22400 mol·L-1
C.ab/(22400+36.5) mol·L-1
D.1000ab/(22400+36.5a) mol·L-1
12.已知N2+O2===2NO为吸热反应,ΔH=+180 kJ·mol-1,其中N≡N、O===O键的键能分别为946 kJ·mol-1、498 kJ·mol-1,则N—O键的键能为( )
A.1 264 kJ·mol-1 B.632 kJ·mol-1 C.316 kJ·mol-1 D.1 624 kJ·mol-1
13.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
A.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14.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与该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该聚酯纤维和羊毛在一定条件下均不能水解
C.合成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由单体合成该聚酯纤维的反应属加聚反应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H2O2 B.K2O2 C.CaCl2 D.FeCl2
16.下图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⑤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⑤
17.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18.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19.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下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铁电极
D.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0.200℃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密封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SO、CO等离子的水溶液中,假设加入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CO2和水蒸气各0.25mol
B.混合气体与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50 mol
C.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溶液中H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21.不论甲和乙以何种比例混合,通入或加入到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不会有沉淀生成的是:
序号
甲
乙
丙
A
CO2
HCl
Ba(OH)2
B
NO2
SO2
BaCl2
C
FeCl2
FeCl3
KSCN
D
AlCl3
MgCl2
NH3·H2O
22.某无色溶液可能含I-、NH4+、Cu2+、SO32-中的若干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2+ 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⑤可能含有SO32-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23.实验室制取乙烯:C2H4↑+H2O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
(1)各装置盛放的试剂是: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__,Ⅳ________(将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确认含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学生为了使过滤操作能自动添加液体,设计了“自动加液过滤器”,如图所示.在倒置的烧瓶中盛放待过滤的液体,液体从“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为使液体顺利流下,还需插入“空气导入管”与大气相通.(空气导入管没有液体流出的可能)
(1)“空气导入管”下口应在 ,上口应在
A.滤纸边沿下方 B.滤纸边沿上方
C.待过滤液液面上 D.待过滤液中
E.A和B项均可 F.C和D项均可
(2)试简要说明自动加液过滤的原理.
三、计算题
25.将一定质量的CuO投入500ml0.1mol/L的盐酸中,待CuO溶解后,再投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溶液中除尚余1.06g固体外全部是FeCl2,求投入CuO和铁粉各多少克?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6.B、C 7.C 8.C 9.AB 10.B 11.D 12.B 13.A 14.C 15.B 16.C 17.B 18.C 19.C 20.B 21.C 22.A
23.(1)A B A D(每空1分)(2)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以免干扰乙烯的实验 检验SO2是否除净
(4)Ⅲ中溶液不褪色,Ⅳ中溶液褪色
24.(1)A C
(2)过滤的原理是:待过滤的液体沿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当漏斗里的液面封住“空气导入管”的管口,空气停止进入烧瓶,液体停止流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当漏斗里的液面降到空气导入管的下口以下时,空气又进入烧瓶,液体又流入漏斗.
25.1.2gCuO,1.5g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