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师习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名师习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8 15: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01
考点描述
02
读图学文
03
自主学习
04
名师点拨
05
随堂训练
06
链接中考
08
思维导图
07
天盘归纳
课标要求 中考考点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1.清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   ,大力推行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 ,并有较大的发展,为   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的   很发达,   和   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   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城填市场、   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
 商业网 
 区域性市场 
 农村集市 
 商品贸易 
 水运 
 陆路 
 商业 
 清朝前期 
恢复
 垦荒政策 
 农业生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   。
2.(1)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对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   。
(4)   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作物 
 高产作物 
 黄河 
 耕地面积 
 农业生产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
2.(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   。
 工商业市镇 
 商业网 
 手工业工场 
 商品经济 
 稳定和繁荣  
(3)在北京、江宁、   、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   ,比如晋商和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   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   。
 持续发展 
 人地矛盾 
 商帮 
 工商业 
 扬州 
1.易错点:①清以前的江南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清中期的湖广地区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②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③辩证地看待人口问题,人口的增长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但也出现了人地矛盾、生态破坏、社会压力等问题。
2.易错字:手工业工场
一、选择题
(   )1.清初,顺治帝颁布了一道法令:“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卫所官员垦至五十顷以上者记录,一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项法令体现了清初统治者( )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
D.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A 
(   )2.清朝前期,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中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打理杂乱无章的丝线)。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
A.种植业
B.水利业
C.交通业
D.纺织业
 D 
(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股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 
(   )4.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11亿亩、12亿亩。在清朝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贫瘠之地,并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下列关于这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②导致水土流失,地力下降③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④说明清朝粮食亩产量低于宋明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   )5.农业部明确了2016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要求,2016年种植业工作要确保小麦、水稻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扎实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
A.玉米、甘薯
B.小麦、马铃薯
C.水稻、马铃薯
D.花生、玉米
 A 
(   )6.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
A.纺织业
B.矿冶业
C.陶瓷业
D.制茶业
 C 
(   )7.下列不属于清朝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D.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B 
(   )8.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俄国和日本。此叙述直接反映出(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C 
(   )9.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末年
(   )10.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全国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B 
 D 
时间(年) 人口(亿) 耕地(万顷) 人均(亩)
雍正十二年(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十八年(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四十九年(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十七年(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   )11.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高产作物
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
D.康雍乾的有效政策
 B 
(   )12.根据第①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②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②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①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B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问题一: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 
问题二: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
 丝织行业。 
问题三: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 
一、选择题
(   )1. (2021赤峰市6.)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
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
 A 
(   )2.(2020·衡阳)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C 
(   )3.(2020·广东省)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于田赋,而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D 
(   )4.(2020·南宁)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文化的兴盛
(   )5.(2020·广西)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有“无缴不成镇”的说法。这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品经济发展
C.手工业技术进步 D.自然经济的瓦解
 B 
 C 
二、论述题
6.(2020·湖南郴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垦荒政策的作用。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清代开荒执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