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8 18: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涨
1914
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觉醒
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战前
二战后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
运动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民族运动:指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如埃及人民抗英,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
民主运动:指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如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945
承前启后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括、特点及历史意义。
【难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卡德纳斯
毛泽东
甘地

1.阅读课本95页,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课本95至97页,梳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概况
(1)印尼苏加诺反荷殖民统治:经过、领导者、方式或政策、结果
(2)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反英斗争:阶段、措施、结果
3.阅读课本97至98页,梳理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的概况
(1)背景 (2)概况
<1>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运动:领导者、斗争方式、过程、性质
<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领导人、结果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概况、结果、性质
4.阅读课本98至99页,梳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概况
(1)背景 (2)概况
<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时间、组织者、目标、战旗、斗争对象与方式、结果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内容、性质
5.阅读课本99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影响

材料一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论非暴力》
材料二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材料三 他(甘地)为争取自治—独立和改造印度所设计的方案以及所作的努力,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实现农民小生产者心目中理想王国。
——贺圣达
材料四 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 ——罗曼·罗兰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材料2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原因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① 一战和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③ 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材料3: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一战),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力量增强了……——王助民著《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材料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1.中国: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汉口、九江);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3.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5.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概况
经过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印尼民族大起义
(1926-1927)
武装起义
印尼共产党
(无产阶级)
被镇压,失败后转入低下
民族独立运动(1927-1945)
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印尼国父苏加诺
(1)印尼苏加诺反荷殖民统治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起义的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
变化: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原因:印尼国情: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2.代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2)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反英斗争
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并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甘地主义”:
哲学宗教观念: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 政治思想: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
社会思想: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平等和谐的社会。
经济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 、提倡手工纺织。
目标:实现民族独立。
“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目标)。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
“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
阶段 措施 结果
1920—1922
1930—1934
1940—1942
▲“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 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率领非暴力反抗者前往西海岸,徒步24天426千米抵达丹迪海滨,亲自煮盐。
过程:
“退出印度”
“食盐进军”
特点:和平、合法方式;
群众基础广;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斗争持续时间长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阿姆利则惨案后号召人民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荣誉, 罢课罢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 拒绝纳税。
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甘地停止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英印当局逮捕甘地,
运动陷入低谷
项目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背景 (原因)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③发展阶段(阅读教材P96、97)
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非暴力不抵抗运动→英军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1)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2)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3)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的手段。
(1)甘地亲自纺纱,它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2)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营法”。
(1)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和释放政治犯等正义要求;(2)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
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
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运动陷入低谷。
④特点:
和平、合法方式;
群众基础广;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斗争持续时间长
材料一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论非暴力》
材料二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材料三 他(甘地)为争取自治—独立和改造印度所设计的方案以及所作的努力,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实现农民小生产者心目中理想王国。 ——贺圣达
材料四 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 ——罗曼·罗兰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积极: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创立了一条反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②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为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③甘地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深刻影响了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
局限:①非暴力束缚了革命的深入开展;
②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③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2.表现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抗英运动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1)领导者: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
(1)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运动
2)斗争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等
3)过程
①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扎格鲁尔(1857—1927)
“现代埃及之父”
示威游行的埃及妇女
4)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意义:①迫使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促成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②加快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
1)领导人:酋长克里姆。
2)结果:
①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部落联合政权);
③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里夫共和国领袖
克里姆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战争是其反侵略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埃塞俄比亚人民在持续6年的反侵略斗争中给意大利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鼓舞了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概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尔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1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国内:
材料2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2)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1)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国外:
(2)思想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1)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背景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2.概况
智利
左派及其他社会阶层成立反法西斯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工人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
卡德萨斯改革
(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时间:1926年
组织者:桑地诺
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斗争对象与方式: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结果: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卡德纳斯(1934~1940)
任墨西哥总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仍在继续
针对上述问题,卡斯纳斯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土地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土地分配,从内部瓦解了大庄园经济。
瓦解封建经济
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巩固民主政体
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石油国有。
打击帝国主义力量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总统是选举产生的,每届总统的任期只能是6年,不得连选连任,避免长期个人独裁制度的复活。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影响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2)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
(4)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埃及扎格鲁尔
墨西哥
卡德纳斯
尼加拉瓜桑地诺
埃塞俄比亚
塞拉西一世
印度 甘地
印尼 苏加诺
摩洛哥克里姆
中国 孙中山
中国 毛泽东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封建国王
部落酋长
武装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和平斗争及武装起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改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多样性:
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
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等;
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有革命运动、改革运动、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士兵起义等。
(3)持续性:从1918年至1939年,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
(4)目标更高更明确:民族自决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府成为普遍诉求。
(5)影响更加深远: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广泛性:地域广,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参与阶层广,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社会各阶层。
小结
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
民主运动
非洲独立
意识的觉醒
拉美民族民主
革命与改革
中国国民革命
印尼反对荷兰的民族民主运动
印度反对英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反抗英国的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里夫反抗法国、西班牙斗争
埃塞尔比亚反抗意大利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抗美国游击战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概况:
特点: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各国发展不平衡,地区广泛性,斗争方式多样性等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主要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②十月革命后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巩固练习
C
2.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3.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扩展
B.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
D.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B
4.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据此可知,甘地的经济思想是
A.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争取独立
B.排斥西方制度强调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C.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
D.以西方物质文明为基础发展传统经济
C
5.桑地诺抗美斗争是拉丁美洲反帝、反独裁运动的一面旗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斗争目标是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B.高举红黑黄三色战旗
C.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D.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
B
6.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属于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的是
A.遏制军人势力 B.号召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
C.成立了国大党 D.废除了《罗拉特法》
A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下列有关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收回了汉口、九江等英租界
B.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墨西哥——卡德纳斯——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D.埃及——扎格鲁尔——收回苏伊士运河
D
8.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最突出的新动向是A.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B.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C.资产阶级运动成为主流
D.各革命阶级建立了联盟
C
9.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到深入发展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B.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B
10.1923年,在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下,爪哇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工人恢复了1921年的工资水平,被捕工友被释放,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当时这一斗争矛头指向的是( )A.北洋军阀 B.英国东印度公司C.英印当局 D.荷兰殖民当局
D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A
12.一位同学进行拓展阅读时做了如下笔记,他学习的内容应是
土地改革:瓦解了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度,打击了传统地主寡头的势力
国有化运动:提高了国民的民族主义意识,削弱了外国垄断资本
官方党的改组:使总统选举和权力移交有序进行,有利于后来政局的长期稳定
A.明治维新 B.罗斯福新政 C.卡德纳斯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C
13.亚洲的觉醒标志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促使亚洲进入新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资本主义各国对外扩张的不断加剧
D.亚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趋向衰落
B
14.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A
15.为了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卡德纳斯采取了( )A.打击寡头势力
B.推行土地改革C.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D.发展教育
C
16.据统计,拉丁美洲从独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短短的百年间里共发生了115次成功的“革命”,颁布百余部宪法,但大多执政者依然代表大地主和教会利益。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拉美地区A.未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B.缺乏民族危机意识C.无法摆脱宗主国控制 D.现代化道路的曲折
D
17.埃及的扎格鲁尔和印度的甘地两个历史人物可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战败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C.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D.一战后的殖民地解放斗争
D
18.某校历史研学小组在探究20世纪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时列出了一些关键词,例如“爱与真理”“阿姆利则惨案”“非暴力”“食盐进军”等,由此可知,该运动发生在A.印度 B.埃及 C.尼加拉瓜 D.墨西哥
A
19.拉美各国独立后,尽管时不时仍有破坏民主的军人政权出现,但是,民主的破坏往往是暂时的,危机过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复。这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A.使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 B.使各国的政局动荡不安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
20.桑地诺明确提出“要祖国,要自由”,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和独裁统治,明确提出美帝国主义是尼加拉瓜人民的主要敌人;实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和各政治力量共同对敌。材料反映了A.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尼加拉瓜经济的发展B.桑地诺领导的反美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C.桑地诺思想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D.桑地诺反美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帮助
B
21.1922年2月,由于乔里—乔拉村村民打死了22名向示威游行者开枪的警察,甘地认为没能制止暴力行动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并停止了全国的不合作运动。这表明了当时印度A.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B.用合法手段赢得独立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殖民者的残酷压迫
C
22.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德兰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位官员如此述说的原因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A.彻底瓦解了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体系B.推动了非洲民族自决思想的进一步觉醒C.使法国无力控制这些参战的非洲士兵D.使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法国援助
B
23.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写道:“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准确含义是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被打破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胜利
D.亚洲各国先后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B
24.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如果通过暴力获取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这说明,甘地A.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
B.倡导实行非暴力的抵抗C.以多种方式争取民族独立
D.主张维持英国殖民统治
B
25.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是印度的国父,被誉为圣雄。他领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猛烈冲击了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C.以“英国退出印度”为运动宗旨
D.使得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
B
26.1938年,卡德纳斯将墨西哥国民革命党以地方首领控制的地方党组织改为以地方的军人、工人、农民和民众团体为党的基层组织系统,在中央设工人、农民、军人和人民四个部,将墨西哥工人联合会、全国农民联合会及其他全国性群众团体纳入党内。这次改组( )A.增加了地方党组织独立性
B.奠定了制宪运动的阶级基础C.有利于增强改革的民意支持度
D.建立了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政权
C
27.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