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07:0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
高考对古代世界的内容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时要熟练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点、梭伦改革。罗马法及其影响。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32题进行考查。
易错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易错角度】地理环境并非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易错点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是由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对古代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易错角度】古代雅典享受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人
【易错点拨】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实际上古代雅典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对外邦人,广大奴隶,妇女和未成年人而言,民主遥不可及。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易错角度】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很大弊端
【易错点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公民通过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等国家机关直接参与城邦管理. 政治家与普通公民之间可以直接交流,城邦的一些重大事务由公民直接进行集体表决。 有时候公民会受到政治家演说的影响,做出对城邦不利的决定,甚至会导致集体暴政。 此外,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也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能保证参证质量,这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易错角度】《十二铜表法》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但根本上维护的仍然是贵族的特权
【易错点拨】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解释权的垄断,其中有很多内容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甚至有部分条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但它在根本上维护的仍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属于贵族法。
【易错角度】罗马法具有灵活性, 但也存在缺陷
【易错点拨】 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随着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罗马法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但是罗马法也存在程序烦琐、形式主义特征明显、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等缺陷。
易错点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易错角度】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易错点拨】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然而,过于相信“人的感觉", 否定制度、 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易错角度】苏格拉底的思想弥补了智者学派思想的不足
【易错点拨】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作用。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每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徳;苏格拉底则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追求理性的价值,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其思想弥补了智者学派思想上的不足。
【易错角度】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而是反对直接民主
【易错点拨】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人们的决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他们很可能盲目行事。人的决策往往建立在感觉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因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倡导“精英民主”。
【易错角度】人文主义思想并非古代希腊的主流思想
【易错点拨】 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然而人文精神并不符合古代希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未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因此人文主义思想不是古代希腊的主流思想,只是古代希腊众多思想中的一种。以神为本,强调神权至上,研究自然,探求自然规律,才是当时希腊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罗马人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和“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当时谁也没有在意。该观点意在强调,罗马法( )
A.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缓解社会矛盾
C.对近代西方的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D.稳定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秩序
2.(2021·海南·高考真题)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3.(2021·北京·高考真题)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
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
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
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
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2021·湖南·高考真题)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5.(2022·浙江·高考真题)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罗马法的内容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6.(2022·辽宁·模拟预测)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完全熄灭万民法的火种,万民法所蕴含的普遍主义理念和自然法精神只是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暂时蛰伏下来,一俟经济社会发展,万民法便拂去历史尘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次登上国际私法舞台。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万民法
A.伴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而产生 B.没有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
C.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 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展
7.(2022·安徽合肥·二模)有学者指出:在古希腊,政治是与城邦相关的-切事务,人们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到政治领域中。政治领域的自由不是一种个人独享的权利,而是集体权利压倒个人权利,主要以掌权者即“多数人”的宽容为基础。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实现了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 B.立足于维护城邦的集体荣誉
C.加速城邦体制逐步走向衰落 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8.(2022·浙江绍兴·二模)奥运会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代奥运会停办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举办了首届奥运会,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06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首届青奥会,2012年举办了首届青冬奥会。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办于阿提卡半岛
②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
③法国承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④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 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10.(2022·湖南·模拟预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他这一主张实际上
A.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分裂 B.带有强烈的等级命定论色彩
C.诱导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 D.不认可雅典实行民主政体
11.(2022·云南·二模)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曾塑造一组女战士形象,但无论是人体还是造型,均是男性的健美多于女性的柔美,塑像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这使得动态的人体保持了完美的均衡。这反映了古希腊
A.女性地位低下 B.公民地位至高无上
C.崇尚人文主义 D.雕刻塑造技术精湛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2·浙江·高考真题)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定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三、论述题
13.(2021·湖北·汉阳一中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人类有了精神活动以来,就开始了精神不断进化的过程。但是精神进化发生质变,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的文明轴心时代,另一次则发生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进化的确是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面对这样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人们要扣问的是,在精神进化的过程中,精神内核的变化或曰精神核心价值的变化是什么?人类精神进化的过程与“开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主要体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开放的时代,人类精神进化的步伐会更快些,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些;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进化的内涵当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开放文化观念。
——摘编自梁景和、殷定泉《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罗马人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和“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当时谁也没有在意。该观点意在强调,罗马法( )
A.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缓解社会矛盾
C.对近代西方的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D.稳定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罗马法区分公法和私法,一定程度上在法律意义上区分了公与私,虽然当时人并未在意,但是这一区分对于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重要意义,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商品经济发展和罗马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法律概念的区分,而非法律体系中新增内容,因此“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是强调罗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1·海南·高考真题)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可知,罗马公民权具有排他性,材料“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则意味着罗马公民权的日益开放性,使得罗马人之外的人也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有利于激发意大利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罗马的强大,有利于推动罗马帝国的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给与罗马之外的人以公民权,强调的是罗马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而非贵族和平民的关系,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外邦人获得罗马公民权的前提是“拥有本土权利”,这就意味着一些在本土没有权利的人如奴隶会依然不能享有罗马公民权,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罗马法,而且早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就已经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故选B项。
3.(2021·北京·高考真题)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
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
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
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
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③符合题意;根据“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①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1·湖南·高考真题)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C正确;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护谁,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D。
5.(2022·浙江·高考真题)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罗马法的内容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答案】A
【解析】罗马私法更多强调的是商品经济下的财产关系、经济纠纷,而“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所体现的是中国对法律观念的一个转变,即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不适应现代中国,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不能体现,排除D。
6.(2022·辽宁·模拟预测)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完全熄灭万民法的火种,万民法所蕴含的普遍主义理念和自然法精神只是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暂时蛰伏下来,一俟经济社会发展,万民法便拂去历史尘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次登上国际私法舞台。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万民法
A.伴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而产生 B.没有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
C.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 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一俟经济社会发展,万民法便拂去历史尘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次登上国际私法舞台”可以看出万民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展,D项正确;万民法是伴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而产生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万民法没有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万民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安徽合肥·二模)有学者指出:在古希腊,政治是与城邦相关的-切事务,人们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到政治领域中。政治领域的自由不是一种个人独享的权利,而是集体权利压倒个人权利,主要以掌权者即“多数人”的宽容为基础。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实现了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 B.立足于维护城邦的集体荣誉
C.加速城邦体制逐步走向衰落 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政治领域的自由不是一种个人独享的权利,而是集体权利压倒个人权利,……的宽容为基础”可得出雅典公民的个人自由是要以城邦利益为前提的,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是绝对的自由,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不是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2·浙江绍兴·二模)奥运会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代奥运会停办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举办了首届奥运会,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06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首届青奥会,2012年举办了首届青冬奥会。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办于阿提卡半岛
②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
③法国承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④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①错误;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法国承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城市,②③④说法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 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対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哲学发展有永恒性”,排除B项;“自然哲学不断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湖南·模拟预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他这一主张实际上
A.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分裂 B.带有强烈的等级命定论色彩
C.诱导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 D.不认可雅典实行民主政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分为三个等级,而这三个等级是上帝在造人时就已经决定了的,可见柏拉图的理论带有强烈的等级命定论色彩,B项正确;仅从柏拉图的主张无法得出雅典是否因此而分裂,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国家学说,且西方人文主义的渊源还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排除C项;柏拉图并不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是反对其直接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2·云南·二模)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曾塑造一组女战士形象,但无论是人体还是造型,均是男性的健美多于女性的柔美,塑像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这使得动态的人体保持了完美的均衡。这反映了古希腊
A.女性地位低下 B.公民地位至高无上
C.崇尚人文主义 D.雕刻塑造技术精湛
【答案】C
【解析】古希腊雕塑家在作品中突出“男性的健美”,彰显“动态的人体”“完美的均衡”,体现了人的力量之美,反映出古希腊崇尚人文主义,C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当时希腊的女性“地位低下”,排除A项;“公民”地位至高无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著名雕刻家的塑造技术精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2·浙江·高考真题)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定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答案】(1)名称:《十二铜表法》。
贡献:斯多亚学派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观念;奠定了罗马法的哲学(思想)基础;西塞罗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推动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原因:旧法律弊端重重;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需要巩固;传播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关系:启蒙原则法律化。
(3)政体:君主立宪制。
阐释: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皇帝权力很大,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规律:法制文明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法律制度的制定需要依据国德;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过程。
三、论述题
13.(2021·湖北·汉阳一中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人类有了精神活动以来,就开始了精神不断进化的过程。但是精神进化发生质变,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的文明轴心时代,另一次则发生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进化的确是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面对这样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人们要扣问的是,在精神进化的过程中,精神内核的变化或曰精神核心价值的变化是什么?人类精神进化的过程与“开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主要体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开放的时代,人类精神进化的步伐会更快些,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些;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进化的内涵当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开放文化观念。
——摘编自梁景和、殷定泉《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
论题:人类的精神进化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阐述:在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到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人文主义逐渐传播;此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民主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结论:从以上史实可知,从人文主义萌芽到人文主义发展,再到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盛行先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的精神进化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
【示例2】
论题:由闭关到开放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阐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开明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启强”,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思想,无产阶级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最终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结论: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轨迹可知,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条由闭关自守到向西方寻求救国方案的道路,虽然几经曲折,但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