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诗经》两首(圈画注释1重点内容)
一、填空题 ⒈《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篇,
包括 、 、 三部分。 ⒉《诗经》的句式以 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
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05风雅颂四赋比兴实战演练诗经六义体制表现手法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赋
比
兴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抄写在书本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兴”与“重章叠句”。字音过关在书本上标好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 )
寤寐( ) 芼( )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jū jiūyǎo tiǎohǎo qiúxìngwù mèimàojiān jiāsù huíméixījīchísìzhǐ解释过关在书本上圈画相关注释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文静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流采。
文静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
文静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亲近。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
文静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抄写在书本上)《关雎》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充分表现人们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抄写蓝字)一、起“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二、“重章叠句”。即一首诗中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各章中只改变几个字,它体现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这首诗的情感表现较为突出,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
伙子虽然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
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能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
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关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洲。 (抄写画线句子)整体把握:《蒹葭》是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一、判断正误 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
是“兴”的手法。( )
⒉《蒹葭》所谓 “伊人” ,指的是“君子”。
( )
⒊《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
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
而不得的惆怅。( )
⒋《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
篇”之首。( )√×√√二、选出下列诗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的露水没有完
B.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C.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阻碍且在右边。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C三、选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 )
A.诗的第三章写到这位采荇菜女子为男子的痴情所感动,已
经答应男子求婚要求,男子喜不自胜弹琴与她结为朋友。
B.诗的第三章是实写男子与采荇菜姑娘成亲共享爱情欢乐。
C.《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追求一个美丽文静姑娘而不可
得的忧思愁怅。表现青年男子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洁愿望。
D.这首诗运用比拟、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
式,成功地表达了真挚朴实的感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感染力。C比较阅读试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抄写蓝字) 两首诗都可看作爱情诗,两者的不同点可有
以下几方面:一、《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叙述
一位小伙子从爱上姑娘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在幻想中得到她的过程。《蒹葭》情感韵味更浓,它没有明确的故事,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诗中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二、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开头写芦苇丛生,在天光水色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人主人公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抄写黄色字体笔记) 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双双对对和鸣的雎鸠,很自然地联想到那美丽的姑娘该是自己的佳偶。这种感情是热烈的,这种追求是大胆的。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对淑女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运用的是“兴”这一艺术手法。同时,雎鸠雌雄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四句诗称得上是“兴”和“比”兼用的范例,历来为读者所推崇。名句赏析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抄写黄色字体笔记)
这四句诗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意中人那坚定的信念。在那萧疏冷清的早晨,芦苇成片,丛生水滨,芦花茫茫,芦叶瑟瑟。露珠晶莹,凝结成霜。我日夜思念的人儿啊,他(她)就在河水那一方。诗人怀着诚挚专一的情意去寻找他(她)的意中人。虽然意中人可望不可即,但是他(她)仍饱含无限深情,孜孜以求。刻骨铭心的思念使他(她)坚信“伊人”就“在水一方”。前两句是诗的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为全诗的感情抒发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现在常常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抒发对意中人的怀恋深情。名句赏析表现手法(认真阅读填空)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 、联想 、对比 、夸张 、 衬托 、 渲染 、 托物言志等 。
1.????????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
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
等寓于象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
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寓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
染力。
2.????????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
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3.?????????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
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
并列的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 、联想 、对比 、夸张 、 衬托 、 渲染 、 托物言志等 。
4.作为表现手法的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的夸张 ,它
是通过对 “ 事件 ” 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
出事物特征,加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
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 “ 正
衬 ” 和 “ 反衬 ” 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
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
6.? 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烘托来加强气
氛,突出人物。
7. 是作者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特定事物之中,通过这一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