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依据以上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重要概念。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课标第八大主题:生物多样性,要求学生认识不同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作用不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主要,明确要求学生能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类群,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还很欠缺,特别是对真菌的基本特征很模糊,不了解将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也在于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酵母菌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真菌的主要特征解释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几种真菌,制作临时装片,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归纳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认识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辩证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真菌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真菌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资源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用馒头、水果培养的霉菌实验器具: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水纸、胶头滴管、清水、稀释碘液、解剖盘、培养皿、纸片2、PPT、临时装片的制作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收集的各种大型真菌【提问】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你觉得它们与前面学过的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吗?为什么称它们为真菌?我们这节课来认识一类特殊的生物——真菌 观察大型真菌1.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杏鲍菇2.不是绿色的、没有根茎叶3.思考、推测 激发学生兴趣;从宏观方面感知真菌。激发探究欲望
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学习问题 1、明确学习目标并板书 2、明确本节主讲人3、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2人一组,观看学习单要求 做好学习新知准备
学习新知 感知大型真菌,用放大镜观察。感知霉菌:用放大镜观察引导质疑:它们是由细胞构成的吗?有没有叶绿体?它们怎样生活的?制作临时装片,观察霉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酵母菌播放视频:霉菌临时装片的制作 酵母菌临时装片的制作提示注意事项: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五、帮助主讲人引导互助完成学习指南相关问题 六、补充质疑、答疑(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吗?(2)酵母菌如何获得营养?它的营养方式是什么?(3)多细胞的真菌形态有什么共同特点?蘑菇也是有菌丝吗?展示补充资料(4)营养方式是什么?(5)请举出寄生真菌的实例。真菌性脚气 冬虫夏草七、小结并板书一、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二、霉菌是多细胞的真菌三、营寄生或腐生生活总结菌物与人类的关系突出腐生真菌对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作用 观察、质疑分组实验观看视频二人分工合作同时分别制作两种临时装片1.尝试用语言来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丝状,无叶绿体,有的看到细胞核,多细胞尝试语言描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卵形、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将观察结果写在学习单上合作交流讨论主讲人引导互助学习(1)是(2)腐生(3)由菌丝构成(4)寄生或腐生(5)略讨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利:(1)食用、药用(2)发酵食品和酿造(3)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2.有害:食物腐败、中毒、致病质疑相关问题互答质疑问题 从宏观感知、激发疑问,到微观探究分工是为了节约时间,也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思维。对学生未提出的问题,又是教学内容要求的部分进行补充,或者对学生解决的问题不到位的进行深挖。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2、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习一分为二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 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胞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交流与分享
拓展提升 腐生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主要作用 交流本节学习体会 提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真菌一、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一)酵母菌:单细胞 ,有成形细胞核 (二)霉菌:多细胞,由菌丝构成 (三)大型真菌:二、真菌以腐生或寄生方式获取营养三、与人类的关系 1.有利: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2.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