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识别有关池塘、草原生态系统的图解、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设计构建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提升构建模型的思维能力,增进观察、分类、推理、制作和交流等技能。科普知识的阅读,增进信息处理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们周围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在特定生态系统内的作用,增强对一草一木的珍爱和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意识。
教学流重难点
重点: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理解生态系统概念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时间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4分钟温故知新 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了解我们身边、密云、北京以及国内的生态系统。地域环境不同,所栖息的生物也就不同。联系初一学习的生态系统内容,在一定区域内,由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互相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我国地大物博,生态系统也是丰富多彩。提问:请同学们区别以下生态系统。 倾听回答问题
新课讲授 12分钟 环节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今天我们一起以古北口中学的小池塘为例,具体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提问:说出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名称?引导学生按照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类区别池塘中的各成分。提问:生物部分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提示:界门纲目科属种)展示图表,具体生物与非生物成分填入表格。 提问:植物由小长大,累积营养物质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才是植物由小长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者的概念。提问:池塘中的最大的黄鱼由小长大,累积营养物质来自于?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图。大黄鱼的营养来小红鱼,而最底层的虾,它的营养物质来自植物。植物在生态系统称之什么?生产者。角色扮演:教师生产者,学生A小虾,B小红鱼,C大黄鱼。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直接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而获得营养物质。消费者的概念。提问:生态系统遗体排泄物去哪了?细菌等分解了。分解者视频枯木上长出蘑菇,过一段时间,内部空了。植物的遗体被蘑菇分解利用了。出了细菌、真菌、还有一些食腐生物如:蚯蚓和蜣螂都可以分解生态系统中产生的遗体和遗物。分解者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学生情况,部分提问)非生物:生物活动的条件生产者: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消费者:利用和传递营养物质分解者:分解遗体和遗物归还于非生物环境,以便再次被生产者利用。 倾听思考回答问题思考回答问题思考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加深理解展示生物图片理解分解者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新课教授 1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环节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作用。但它们彼此也是有联系的。提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黄鱼,它们之间是简单的捕食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的营养方向是?流向大鱼,还是流向植物?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强调初中阶段:用箭头表示营养流动方向,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食物链是以生产者开始的,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连连看,试着画出2条食物链教师展示全部的食物链,具体分析两条,彼此有联系的。在草原生态系统上,再加一只鸟,食物链就更复杂了。 得出结论: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食物网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概念课程三个主要内容: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板书) 思考并回答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流动关系。学生试着画出2条食物链。理解食物链的写法,感受食物链之间的交错复杂关系。 回忆课程内容,以便进行实践小组合作和课堂检测。
实践操作 分享交流 7分钟 环节四:小组合作(构建简单的池塘生态系统)2人一组,分组设计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用剪刀剪下你们需要的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黏在学案上,并用箭头画出其中包含的食物链(两条即可)。 合作探究,展示平台。
5分钟 环节五:讨论试试看,在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可以被去掉?不会使其中的所有生物都死掉。生态系统要维持稳态。
课堂检测 依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 作业:科普阅读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分组合作构建简单的生态系统。 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认识的辨析,对学生8年的知识积累的考察与应用。
评价量规 能制作出简单的模型,能够说出各部分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学会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错误观念,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以真实的情景引入课程,整节课主要围绕以一种生态系统,让学生更好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概念。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理解生物,热爱生命,希望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也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种生物,其他生物也自由平等的享受自然。小组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构建简单的生态模型,提高学生的更高的构建思维能力。生物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联系。通过课程学习,能过正确辨别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并能解释道理。联系除了本节以外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8年的知识积累。联系学生的社会大课堂的参与,涉及到汉石桥湿地公园。体会生活中的生物学。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