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与急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药物中毒、滥用药物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加强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用药知识,关注安全用药,关注健康,珍爱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用药”一节的教学设计,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宗旨,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为首要策略。本节课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案例和资料分析等教学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及合理设计家庭小药箱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意在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安全用药”是北京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健康地生活》中第四节“安全用药与急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说出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以及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等内容,是“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为学生免受不良用药的危害打下基础。为此,本节课将“合理设计、改善小药箱”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本届的初二学生中,有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做到热情参与、积极投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获取知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药品学生并不陌生,他们也有过不少生病后用药的经历,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医生和家长的叮嘱下用药的,很少有人独自去医院或药店有过买药的经历,而对于用药前对于药品说明书的使用也比较容易忽略,而药品一旦使用不当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非常有必要向学生普及安全用药的知识。
(3)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程课标的要求和教学设计思路,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提供丰富的实物、知识卡等直观资料,结合多媒体手段,使活动资料的呈现和介绍生动直观。从而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供基本数据,增强学生安全用药的防范意识和紧迫感;调查家中常备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实物观察,提高事物的可信度,更好的明确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方法,以及读懂说明书的道理;通过科普阅读,引导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增强宣传意识;通过案例分析,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家庭小药箱的设计,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照顾自己,照顾他人。
此教学方法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本节课的内容性质和学情来制定的。在启发讲授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很容易突破本课的难点了。
(四)技术准备:PPT演示文稿 电子白板 实物投影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2.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3.尝试分析药物说明书中包含的信息和生活中的一些用药行为,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二)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小药箱的探究活动,展示设计结果,学会运用安全用药的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用药安全,关注自己及他人健康,养成独立,全面考虑问题的品格,生成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示意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利用概念图引出课题 展示:第十五章健康的生活概念图提出研究课题:患病后,怎样才能恢复健康呢?——安全用药 构建人体免疫、疾病预防以及安全用药等概念之间的联系。思考并回答明确研究内容 利用概念图,构建概念间的整体联系,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ppt展示概念图 3分钟
认识常见药物 过渡:提到药品,同学们都不陌生,家中都要储备一些药品。指导学生活动:1.出示课前填写的家庭药品清单。2.这些药品是从哪里购买的?3.根据药品的用途将家中储备的药品进行归类。4.你知道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的含义吗?展示交流:指导交流、评价,解答问题。归纳总结:略讲述:举例说明药品的批准文号与生产 批号的含义。提示:辨别药品的真假可以登录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倾听展示课前填写的家庭药品清单,按要求师友组交流相关问题。提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倾听,明确识别假药的基本方法。 通过调查活动,初步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尝试对药物进行分类;初步学会辨析药物真假的基本技能。为安全用药奠定基础。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下填写的家庭药品清单 5分钟
识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过渡:展示用药不当造成危害的几组数据。看了这几组数据,你认为,用药的安全问题仅仅是个例吗?案例:小明感冒了,浑身不舒服,他到药店去购买感冒软胶囊和头孢克洛胶囊这两种药。问题:1.店员只卖给感冒软胶囊,而拒绝卖给他头孢,这是为什么呢?2.国家为什么要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归纳总结: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思考并回答倾听,进入情境。案例分析,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会两种药物的区分方法,进一步为自己安全用药奠定基础。 实物投影展示几种药品的实物 10分钟
读 懂 药 品 说 明 书 问题:小明把从药店买的感冒药带回家,却不知怎么服用,请你为他想一想,这种非处方药的“用药依据”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药品说明书1.哪些内容可以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对症下药”?2.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适用人群?3.什么时间吃药,吃多少,你应该关注哪项内容?4.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质量是否合格?交流与评价:指导交流、评价,解答问题。归纳总结:处方药 vs 非处方药案例:小明服用感冒药的第二天,学校要进行期中考试。他为了让自己尽快好起来,便找到家里人以前吃剩下的青霉素V钾片进行服用。为了尽快好起来,他还特意增加大了药量。结果,服药几分钟后,他便感觉呼吸困难、头晕头痛,并出现满色发白、血压下降等症状。问题:小明在哪些方面做法不当,以致出现了不良的后果呢?归纳总结:不能乱用抗生素 思考并回答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小组派代表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补充。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解答相关问题。倾听并思考 学会阅读和使用药品说明书,是每个公民应掌握的安全用药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为自己安全用药奠定基础。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内化,从而做到知识的迁移和完善,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ppt展示阅读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及相关问题 10分钟
正确认识抗生素类药品 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中提供的《抗生素与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分析相关的问题。 1.有人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2.你认为,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呢? 3.什么是“超级细菌”? 4.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超级细菌”的泛滥,是人类自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 5.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小抗生素所产生的副作用呢?交流评价:指导交流、评价,解答问题。归纳总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阅读知识卡中提供的关于《抗生素与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讨论分析相关的问题。交流学习成果,提出发现的问题。 利用科普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全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宣传的力度。 实物投影展示梳理后的成果 5分钟
学以致用设计家庭小药箱 归纳总结:安全用药问题:1.今天你学习了安全用药的知识,你认为该如何管理自家的小药箱呢?2.家庭小药箱在建立过程中应该从几个角度考虑呢?温情提示:1.调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2.家庭用药不宜多备。 3.按说明书上的贮藏方法存放。 4.经常查看、更换,确保药品质量。 5.除了内服药,还应包括准备一些外用药和一些医用器具。. 根据提示,总结概念。就各自调查的家庭小药箱情况进行表达交流,然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补充完善,扮演好“家庭小医生”的角色。根据提示,整理家庭小药箱。 创设情境,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体会设计的过程。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照顾自己,照顾他人。 ppt展示活动要求及问题 6分钟
课堂小结 结束语:不管是家庭小药箱的设计,还是药物的保管和服用,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这样才能科学、合理使用药物,才能真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问题:关于安全用药,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说出收获和疑问。 强化安全用药的意识 2分钟
目标检测 提示:1.先自己独立完成,2.学师指导学友完成。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相关问题的作答。 学友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第一题,第二题选作;学师两题同时完成。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ppt展示任务提示。 4分钟
板书设计 15.4.1安全用药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知识的评价:通过效果检测、反馈交流及能力提升等多种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能力的评价:随堂观察学生在参与本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知识、训练技能等。对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及家庭小药箱的管理,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关注用药安全,关注自己及他人健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思学同步法,通过观察实物、科普阅读、案例分析等活动,结合多媒体手段,使活动资料的呈现和介绍生动直观。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教材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强又很零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知识的关联性,将本节课的知识串成了一条线:即药品的购买、使用、贮备,将安全用药的常识贯穿在这条主线中,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安全用药的常识,强化安全用药的意识。总之贯穿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知识卡:抗生素与超级细菌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他把这种化学物质叫做青霉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医生用它挽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员的生命。弗莱明因此也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继青霉素之后,又有许多种抗生素陆续被发现,如抵抗结核菌的链霉素、消炎抗菌的红霉素等。但是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不同的抗生素适于治疗不同的敏感(缺乏抗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而且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
在长期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人们还发现原来对疾病有特效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变得不那么灵验了,于是不得不加大剂量以保证抑菌消炎效果。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细菌对抗生素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甚至已经发现了几种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超级细菌”。
对于“超级细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细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6年5月26日,美国卫生官员报告,美国发现首例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细菌感染病例,如果这种超级细菌传播,可能造成日常感染的严重危险。
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它使亿万人受益。但是,滥用抗生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请你根据这篇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你 (认同/不认同)这种说法,理由是 。
2.由于抗生素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滥用抗生素,在杀死或抑制有害细菌的同时,还会杀死人体内 的细菌,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的 。
3.与普通细菌相比,“超级细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具有 性的细菌。
4. 有人认为“超级细菌”的泛滥,是人类自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我们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群体内由于变异现象的存在,
(存在/不存在)具有抗药能力的个体。人们使用抗生素抑菌的过程中,普通细菌被杀死,而 的细菌则容易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细菌繁殖出的大量后代中,由于 作用,后代中普遍存在抗抗生素的能力。
5.正确使用抗生素,即关系到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小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呢 。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展示概念图
利用概念图
引出课题
分析概念间的联系,明确研究内容。
初步认识家中常备药物,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
实物投影展示药品品清单
组织学生调查家中常备药物
利用实物,引导学生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与非处方药
实物投影展示药品的实物
分析案例,观察药品实物,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PPT演示文稿展示相关问题
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安全用药的一般原则。
组织学生阅读
药品说明书
引导学生分析滥用抗生素的社会危害
通过科普阅读,明确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达到以身作则,拒绝滥用抗生素的目的。
教师活动
媒体运用
学生活动
结束
ppt展示检测题。
独立完成检测题
引导学生检
测学习效果
ppt展示任务提示。
实物投影展示分析后的成果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设计家庭小药箱
根据提示,设计家庭小药箱。
概念
分类
安全用药
处方药(无统一标识)
关注适应症——对症下药
非处方药(OTC)
关注用法用量——准确用药
原则
正规途径购药
关注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阅读药品说明书
关注保质期和贮藏——发挥最佳效果
正确对待抗生素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