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张PPT。赵氏孤儿《史记-赵世家》原文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⑩,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崇。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至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史记》中的“赵氏孤儿”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程婴简介: 程婴(婴邈),程伯符第十四世孙。公自程适晋主于赵宣孟,宣孟子朔贤而友焉。大夫屠岸贾灭朔之族,朔有遗腹子武。贾索之,朔客公孙杵臼,公相与协谋存立赵孤。迨赵武既立,公自杀以报宣孟公孙杵臼于地下。武服斋衰三年,封忠诚君,配享宣子。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2年)诏淮大理寺丞吴处厚奏立祚德庙于绛州,封诚信侯。墓在绛州西南下与赵大夫冢北,曾塑像。高宗绍兴十一年诏立祚德庙于浙之临安。十六年七月进封忠节诚信侯,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加封忠翊疆济公。(此系春秋战国时著名典故《赵氏搜孤救孤》,详见林汉达所编《中国历史故事集》)。娶安定胡开女,生四子伯丕、伯先、伯桃、伯恭。 《赵氏孤儿》与《史记》 《赵氏孤儿》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几千年的历史故事,2010年,陈凯歌将这一幕荡涤心灵的历史悲歌搬上银幕,葛优、范冰冰、黄晓明等国内一流影视明星共同加盟,为我们奉献了一台极具戏剧张力与悲剧气氛的银色大戏。剧中唯美悲壮的画面、精彩的对白,无一不让喜爱这部作品的人们回味无穷。赵氏孤儿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引发了我对历史原著的探究。其实对《史记》中的相关记载,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司马迁根据《左传》等史书的只言片语,和他搜罗到的先秦传说,把它们加以整理、再创作,放进了《史记》,成了千百年流传的道德故事范本;再之后是元杂剧作家纪君祥,进一步整合《史记》和先秦史书,还有汉代刘向所编的《新序》、《说苑》两部历史故事集里的相关情节,进行文学升华,写出了《赵氏孤儿》的第一个剧本。?我认为《左传》和《史记》属于正史,这个故事能编入正史,说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不断变化,时而愤怒,时而惋惜,时而悲痛,时而欣喜。我痛恨屠岸贾,他为了自己谋权篡位,竟假传圣旨,陷害忠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我更佩服韩厥将军、程婴等人,他们不趋炎附势,为了保护忠臣的后代,不惜自己吃苦受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他们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中华名族的道德规范讲的就是“忠孝节义”。在"义"字面前,生命都是次要的。《赵氏孤儿》就是几千年来“义”的典范之作,而先秦时,“朋友之义”是人间最高洁的大义之一,人类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歌颂义士,《赵氏孤儿》本是一出古典悲剧,恰恰凸现英雄的神性。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像秦桧、杨国忠、李林甫等人一样的奸臣,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挑唆君臣之间的关系,以操控整个朝廷。同样,岳飞、程婴等大臣为人正直无私,为官赤胆忠心,令我佩服不已。
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在浩瀚如烟的中华古典名著中,历史著作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更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