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眉妩·新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眉妩·新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4 19: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眉妩·新月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 了解王沂孙及词作的背景与内容。
2、? 感悟王沂孙怀着故国之爱的文人深长的忧思和对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3、? 赏析本词暗示象征的艺术手法。
重点:
1、? 体会王沂孙对故国之爱的深长的忧思和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2、? 学习借景抒情、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三、教学过程 ? ?导入
晚清著名词家陈延焯称赞宋代一个人“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推崇备至,不无溢美之处。他善于隐晦曲折的艺术手段,通过咏物来表现亡国沉哀,其他词亦多抒时移事去、乐往哀来之慨,表现了一个怀着故国之爱的文人深长的忧思和无力的悲叹。这人就是爱国词人王沂孙。2、? 作者简介?? ???王沂孙(?—约1290),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元兵入会稽,王沂孙与唐珏、周密等结吟社,赋《乐府补题》,托白莲、蝉诸物,寄托亡国之恸。元世祖至元(1271—1294)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晚年往来杭州、绍兴间。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代表作有《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词集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收词60余首。   ? 清代常州派词家对王沂孙这种深密典雅的咏物词体﹐大加赞赏。如周济称“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序论》)。陈廷焯以为王沂孙“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白雨斋词话》)﹐推崇备至﹐不无溢美之处。
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花外集》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印斋所刻词》本﹐孙人和校刊本。
3.背景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南宋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征歌逐舞,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特别是金人统治的北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不欲生。而北方的的金人却伺机而动,希望把南宋消灭。国难当头,时局危急,具有强烈爱国之情的王沂孙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词,曲折的表达了对时局的哀伤情绪和对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4、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全?诗?大?意
新月悬挂柳梢,淡光穿过花丛,隐约冲破了黄昏的阴暗。弯弯新月,将有团圆的迹象,对之深深一拜,和谁相逢在幽香的小径。想象月中嫦蛾未画好眉黛,是由于心中充满幽恨。最是喜爱一弯新月,挂在清冷的夜空上。
千古的盈亏不要问。感叹月轮纵亏,无力回天。太液池仍然在,在那凄凉的地方,什么人在池边重赋赏月的盛事清景。故国夜长,要等待圆月照入窗户。他日月儿虽圆,江山难复,看月光照射下的云外故国,应该是一派苍老的景象。 1 这首词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片刻画初升新月的妩媚动人,借嫦娥之恨抒发人间的离愁,多用闺中意象,轻柔婉丽。
下片望月兴叹,把咏月与感怀巧妙地结合起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发了国亡家破的深深悲痛和无可奈何的叹息,抒发了山河破碎、金镜难补、回天无力的悲慨,流露出深沉的亡国之痛。
本词约作于南宋亡国前后,为咏新月抒情之作,借咏新月寄寓故国沦亡的沉痛之感。
本词多用历史上的传说典故,苍凉悲慨,有良臣不再、金瓯难补之叹。全词意象朦胧,空灵蕴藉,寄慨遥深。2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这三句是如何来刻画初生的新月的?如何理解“渐”字的? 这三句由“渐”字领起,刻画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悬挂柳梢之上。月色轻笼花丛,轻柔的月色像无力笼花,若有若无地穿流于花间,不断升腾仿佛分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霭。三句充满新意地写出新月的独特韵致。对如此清新美妙的新月,自然生出团聚的祈望。“渐”字精当至极,一写出新月徐徐升起之景,二是含有新月渐渐扩展之态。 3“深深拜”一句写出词人什么感情? 表现出词人对“团圆意”的殷切希望。4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新月写成为画完的蛾眉,在拟人化的象征意象中概括了新月的形色特征,又由月及人,借嫦娥懒于梳妆写出自己孤独感伤之情。
5“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词人反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
6.“太液池”原是历代宋帝赏月之处,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
作者由此感发,在强烈的盛衰对比中,反衬今日物是人非不尽凄凉的情景。7 多用隐喻是这首词的一个主要的写作技巧,请找出文中运用隐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全词充满了隐喻。例如“团圆意”寄寓故国恢复的希望,“带离恨”蕴涵旧朝覆亡的怅恨,“千古盈亏”为人世沧桑的对语,“难补金镜”乃无力补天的别称,而慨叹“老尽桂花影”则是词人在元朝黑暗统治下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总概括。8如何理解“故山夜永”中的“夜永”的? “故山夜永”中的“夜永”写出了残月黯淡之景,象征亡国之哀。在漫漫长夜中,永久无尽地煎熬着亡国遗民的心灵。至此,已将词人的亡国哀伤写到了极致。? 9如何理解“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三句的? “最堪爱”三句由月中嫦娥的象外兴感折回新月。在无垠的夜空中,新月像银钩似的遥挂在夜空。夜空浩茫,新月何其小也。秋空之“冷”,新月之“小”,它使词人对新月有了怜爱之情,具有一种幽渺的意蕴。 
以高远冥漠的秋空,衬出新月的纤小,使词人生出无限爱怜之意,表现了纤弱个体间的亲切认同。即对整个社会来说,个人是渺小的,作者自己更感到渺小和微不足道;对浩瀚无垠的苍穹来说,新月也小得可怜,对新月的怜爱中具有一种幽邈的意蕴,寄寓着渺小颖弱的人生与冷漠无情的宇宙相对时所产生的充满悲悯虚无意味的怅惘之情,具有悲剧意识,为下片的慨叹作了铺垫。
主旨:
王沂孙生当宋末元初,作品多以咏物词来寄托家国之慨,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以“难补金镜”感叹国土破碎,以盼望月圆寄托了重整河山之望。? 析本赏词暗示象征的艺术手法此词通篇运用暗示象征手法。以“新月”象征国土大部分沦丧,金瓯破碎,难得重圆,借咏新月寓托故国沦亡的伤痛。由月之圆缺联想到人之悲欢离合,再由人之悲欢离合进一步衍伸到国家兴亡。化用前人诗词成句的有:“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太液池”两句,出陈师道《后山诗话》,“端正”出唐韩愈诗。体会王沂孙对故国之爱的深长的忧思和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上片开篇以“渐”字领出初升新月。“便有”五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新月虽然微弱,但毕竟是满月的一部分而且将来必然会成为满月。暗示国势衰弱,复国一事,虽有希望,但无人促其实现。二是这新月宛如未画完的成的眉,远远望去似有嫦娥背井离乡的愁怨。这里隐喻国破家亡之恨。下片转出寄托之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休问”是无可奈何之词因问无益,不如不问。“太液池”三句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比,可见哀感低回。“何人”又将锋头一转,指向当朝者。“故山夜永”至篇末,从人间着笔,反映人民盼望复国的强烈愿望。 下片明显转出托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太液虽在,清景谁赋?隐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照,可见哀感低回。“故山夜永”,回到自身,虽月圆可待,但国土沦丧,老尽桂影,真使人感恨无穷。全篇反复缠绵,深微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