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
3、完整地表演歌曲,完成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 。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2、师: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生:彝族
师: 对,彝族。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生:没有
师:那你们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不知道
师: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3、师:大家对彝族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看来大家对彝族不太了解,老师来对彝族做个单介绍:彝族是位居少数民族人口第七位的一种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五和二十六。彝族人有着特有的朴素、热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族风情。(播放彝族姑娘唱歌的课件)
4、师:唱的是彝家的姑娘去赶圩,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姑娘们唱的比较多的一个衬词是什么呢?
生:啊哩哩
师:啊哩哩就是咱们汉族歌曲里的啦啦啦,表示高兴的意思。赶圩归来啊里里就是说赶圩归来很高兴。让我们听着歌一起来分享姑娘们的快乐吧。在听到“阿里里”候拍拍手,表示你也很高兴,行吗?
生:(听歌、拍手)
5、师:看得出同学们被这首歌快乐的情绪感染了,你们注意到没有,歌里唱到的几处“阿里里”一样吗?再仔细听听。
生:继续听歌。
6、师:听着歌,我仿佛看见一群彝家姑娘背着背篓赶圩归来高兴的边唱边跳。我也深深地被这首歌感染了。现在我特别渴望唱唱这首歌,同学们能给我个机会吗?
生:好!
师:边唱边跳
7、师:我真高兴,仿佛自己就是彝家姑娘。同学们想和彝家姑娘跳个舞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
生:好!(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跳舞)
8、师:大家跳得这么高兴,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生:想
师:我们先用“哩”唱唱。
生:用“哩”随琴的旋律唱。
9、师:用“哩”唱唱试试?就是阿里里的哩,我们知道这是高兴的样子,让我从你的脸上、从你的声音里感觉到你很高兴。
10、我们汉族歌曲里经常唱的衬词是什么?“啦”,也表示高兴的样子,让我们用“啦”唱唱好吗?
生:用“啦”随琴的旋律唱。
11、师:现在我有一个想法,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啊哩里”好不好?
生:好!(和老师对唱)
12、师:和你们合作真是太愉快啦。我还向再请你们唱唱,行吗?
生:好!
13、师:同学们注意到我唱的“回家去啰阿哩哩”了吗?其中“家”字我唱的有什么特点呢?(单独示范这一句)看黑板上这个记号,这叫波音记号,就是把这个音唱得像波浪一样,有一个小小的起伏。谁能试试这个音怎么唱??(根据学生表现: 唱的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跟老师唱唱。
14、师:下面同学们分成两组,对唱好吗?
生:好!(分成两组,对唱)
15、师:完整的唱唱试试。
生:完整地演唱。
16、师:这么好听的一首歌,我们给他加上打击乐器伴奏试试怎么样?下面每个小组看看你们座位上有什么乐器,然后每个组根据你的乐器的声音特点编一条适合这首歌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生:(分小组,商量出节奏型,进行排练。)
17、师:现在请我们的小乐队给大家表演吧。
18、师:每个乐队都有自己的特色,要是大家一起演奏,会怎么样?试试!
19、今天我们又学了一首好听的彝族歌曲,还欣赏了彝家山寨美丽的风光,分享到了彝家姑娘赶圩归来的喜悦。但是同学们对彝族了解还不够,回去有机会查一些有关彝族的资料和音乐,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生:好!
师:下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歌唱表演课。教学目标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完整地表演歌曲,完成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动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思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把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在唱一唱、演一演、动一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进入教室后,用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学生带到了美妙的音乐中,给学生以音乐课独特的美感。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仔细的听。听完几遍后,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在听到衬词的时候拍手,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接下来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更激发了学生学唱、学跳的强烈愿望。然后我邀请学生们一起跳,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发声练习这一环节并不是传统的随琴唱上行下行音阶,而是有机的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发声的目的,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音乐。作好了一切唱的准备,学会唱歌只是水道渠成的事。在刚开始唱歌时,我先和学生对唱,既降低了歌曲难度,又体现了师生互动,接着让学生对唱,再齐唱,使演唱的形式不显的单一。
下面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分组给这首歌加上合适的伴奏。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编排出合适的伴奏型,给歌曲伴奏。没有用乐器的学生载歌载舞,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个环节把本课推向了高潮。
最后,我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个简单的总结。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作业,结束本节课。
总之,在课堂上,我力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