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白于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均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我国人口空间格局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历史和文化
D.政治和经济
6.我国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
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
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地处山麓,邻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日本地狭人稠,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①自然资源贫乏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人均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0.“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据此完成11~12题。
11.诗句描述的是( )
①乡村 ②城镇 ③平原 ④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微信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下图为“西安市某区域a、b两功能区一天内热力密度变化图”(下左图)及“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下右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左图中a功能区位于右图中的( )
A.①~②区间 B.②~④区间
C.③~⑤区间 D.④~⑥区间
14.符合b功能区特征的是( )
A.建筑物高大,密度低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 D.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圆圈越大,城市用地规模越大)。读图,回答15~16题。
15.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16.图中显示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是( )
①城镇人口增多 ②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 ③城镇数量增多 ④城镇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部分国家城镇人口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图”,完成17~18题。
17.1992年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A.韩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18.下列关于城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城镇的发展
B.城镇是区域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C.城镇化可有效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D.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一定越发达
由于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万别。如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
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
化;清中叶以前,东北人喜欢咸重、辛辣与生
食口味,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
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下图为“中国区
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形成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饮食文
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土壤土质
C.政治经济 D.文化习俗
20.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 )
A.新鲜蔬菜丰富 B.冬季漫长寒冷
C.酸菜新鲜度差 D.蔬菜种类较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2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1949年前,中国有东北、新疆、海南三地分别为“北大荒”“西大荒”“南大荒”,合称“三大荒”。下图为“1949年前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南大荒”现已成为我国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其冬季瓜菜能远销我国北方主要得益于 ( )
A.当地冬季瓜菜质量最好
B.我国交通及通信设施的完善
C.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
D.北方瓜菜市场需求量扩大
24.“西大荒”现已成为我国棉花主产区,其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全年高温 ②冰雪融水,灌溉条件好
③降水丰富 ④夏季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25~27题。
25.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6.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27.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28~30题。
28.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9.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0.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问题。(14分)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1)试比较川东地区和川西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4分)
(2)每年都有大量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哪些地区?为什么?(4分)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6分)
32.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推断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
理由。(6分)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
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
说明理由。(6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2分)
33.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4分)
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8分)
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2×30)
1.A 2.B 3.A 4.C 5.A 6.B 7.C 8.D 9.C 10.A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C 20.B
21.A 22.A 23.B 24.C 25.C 26.A 27.B 28.D 29.C 30.B
二、综合题
31. (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
32. (1)a:商业区。理由: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
b:居住区。理由: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
c:工业区。理由: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及河流的下游地区,且靠近河流、公路,交通便捷。
(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的上风向,污染的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原因: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但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是③地。(本题不要求学生答原因)
33.(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几乎无需施用化肥。(任答两点得4分)
(2)单产低的原因:东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耕作较为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热量不足,只能保证一年一熟;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任答两点得4分)
商品率高的原因:东北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