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07: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第I卷
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共60分)
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2.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大一统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发生于武帝时期的是( )
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② “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③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④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3.《资治通鉴》载贞观元年:“上(太宗)谓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样做的根本意图是( )
A.明确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B.相互配合,增强宰相职能
C.相互监督,减少决策失误 D.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5.以下言论中,体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6.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制度落后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 D.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C.促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消除了知识界在革命道路上的分歧
9.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 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
1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首创于(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1.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日军占领沈阳
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抗日战争胜利
B.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和解放战争胜利
14.新中国建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以及抗美援朝,它们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政权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15.若以“初登国际舞台”为题设计展板,应选择下列哪一事件( )
A.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中日建交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7.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3月,已经有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
A.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 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具体体现
C.给参加国提供发展机遇 D.是解决祖国统一大业提供的方案
18.下面是古代文明概况表。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地区 地理环境 最早培育的作物 文字
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大麦、小麦、豆类 楔形文字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 象形文字
东亚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水稻、粟 甲骨文
希腊 爱琴海附近岛屿 —— 腓尼基字母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创立文字、彼此借鉴
C.人口流动、文明融合 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19.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故事。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关于洪水故事的最早版本属于( )
A.北非的尼罗河文明 B.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C.欧洲的爱琴海文明 D.南亚印度恒河文明
20.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利于( )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B.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传
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D.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
2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 ②城市复兴 ③民主制度盛行 ④大学产生 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
B.发明了 “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D.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
23.公元645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专横的中央豪族,组成新政权,仿唐制建年号为大化,进行全面改革,史称“大化革新”。“大化革新”使日本( )
A.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24.它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它的国王被称为太阳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在全国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埃及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 D.希腊文明
25.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西欧市场金银价格持续暴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分化与封建制度的解体
C.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 D.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
A.意图在于恢复古代文化 B.力求推翻教会的统治
C.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需求 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2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B.反对教会的权威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28.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2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A B.B C.C D.D
3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
A.原料、资本、劳动力 B.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
C.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 D.市场、资本、劳动力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的黄金时代》一书的作者W·杜兰总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最狭隘,系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最充实,是谓全体公民在管制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的直接与平等权利”。
——张强《雅典春秋——古典文明的繁荣与衰落》
材料二:议会民主成为近代民主的象征。由于代议制民主是一个“最复杂的政体形式”(康德语),因而演绎出某些重要特征。首先是普选制的诞生,其次是近代政党的问世……第五,资产阶级改造并控制议会之后,使议会成为与行政机构相抗衡的机构。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权力机构遂成为近代民主政治政权组织的基本原则。
——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知识,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实行了哪些不同于苏联的政治制度?综上所述,你如何认识“民主制度”?(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墨子》卷八
材料二 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导致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6分)
33.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4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民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
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A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A B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C A C A D C D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等。
(2)区别:古希腊: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民主:代议制民主或间接民主。
(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认识:民主制度是多样性、渐进性、长期性的发展过程;民主制度的建立要根据本国历史和适合国情;民主制度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寻求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
32.(1)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工业化提供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国人民的支持。
33.(1)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核心:人文主义。
(2)表现:促进了物种和人口的迁移。影响:是世界经济开始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