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荆轲刺秦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4 19: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战国策一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北:名作状 略:掠夺,夺取二段: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旦暮:名作状 长侍:长久侍奉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谒:请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 购:悬赏4、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诚:如果 说:通悦,喜欢,高兴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以:因为 。 穷困: 处境困窘。长者:德高望重之人。更:改变。三段: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遇:对待 深:刻毒。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4、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名作动5、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把:抓住。揕 :刺。见:被。陵:欺侮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四段: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盛:盛装 函:名作状,用匣子五段: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濡缕:沾湿衣裳六段:秦武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忤视 :正眼看。忤有逆的意思。八段: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顷之:有一会儿 迟:意动用法2、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反:通返。不测:难以预料,凶险。九段: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定语后置。 衣冠:名作动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瞋目:瞪眼睛 上:名作状十段: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币:礼品。 遗:赠给诚:确实。振怖:害怕。通震十一: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唯大王命之。 唯:希望。 十三段: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奉:捧着。以:按照。怪:意动用法。顾:回头。谢:道歉。少:稍微。假借:宽恕
毕使:完成使命。十四段: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发:打开。见:通现。引:身子向上起。
绝:挣断十五段: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还:通环。 卒:通猝。 定语后置 十六段: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是:这。 提:投掷。被:受、遭受十七段: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就:成功。箕踞:傲慢无礼的坐姿。
箕:名作状。 所以:表原因。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用法
5、太子迟之 意动用法
6、发尽上指冠 名作状
7、群臣怪之 意动用法
8、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作动
9、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作状
二、特殊句式:1、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状语后置句:见燕使者咸阳宫 .
设九宾于廷
常痛于骨髓
4、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三、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四、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五、古今词: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窘。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达到目的。 六、成语典故:切齿拊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怒发冲冠:愤怒到了极点。
悲歌易水:常用以形容悲壮苍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