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20: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
①日照市 ②潍坊市 ③青岛市 ④威海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①单位GDP消耗大 ②城市调控能力好
③单位GDP污染小 ④城市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
4.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5.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6.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8.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化工厂—水污染 B.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下图示意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劳动力不足
③生态环境较差④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伊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
①扩大育林面积,加强生态建设 
②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 
③减少林木砍伐,发展高端家具加工业 
④积极转型,建设煤化工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A.秸秆还田 B.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C.“鸭稻共育” D.煤矸石生产水泥
12.下列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提供再生资源②产生新的废弃物③减少污染④节约自然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科学标准的体系全面测量中国绿色GDP,能较好地全面考核中国的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 )
A.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C.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D.强调发展无污染的产业
14.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回答下面小题。
16.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违背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7.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这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掠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荒漠化 B.资源枯竭 C.地震 D.温室效应
19.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B.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
2019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25.3%。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为45.4件。快递包装用纸量不断增加。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 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重复性
21.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 )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②减少森林破坏③增加快递发送速度④减少快递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2.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环境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经济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23.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会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
②增加快递发送速度
③减少森林破坏
④减少快递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煤气净化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显示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缺陷。下图为焦炉煤气的干法净化生产流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若W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水泥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砖瓦厂
25.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有
①粉尘去除率高 ②根本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③热回收利用率高 ④减少污染物质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6.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人口增长放缓 C.人口素质过低 D.资源短缺
27.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关联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要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收到环境中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
A.修建道路 B.人口迁徙 C.封山育林 D.开采矿产
29.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相互协调
30.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
①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③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④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指的是居民在日常生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和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骨头等。)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厨余垃圾的特点有( )
①来源广,数量大②易腐坏③可转化、可利用④油脂含量高⑤含水率高,热值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32.厨余垃圾危害大,主要原因是( )
①造成生态破坏②占地塞河,污染水质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污染大气,污染土壤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33.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34.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②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减少了投资③实现了垃圾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④减少了土地占用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玉狮场是云南省一个古朴的村寨,位于苍翠的群山环抱之中,主要居民是普米族。即使今天,这个村寨几乎没有受到太多外来文明的干扰,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依然是弹羊头琴唱歌,村边清澈的小溪水捧起来就能喝,房子是木板房,甚至有些碗都是用木头挖出来的。村里有500多亩承包地,主要经济作物是土豆、玉米和芸豆,耕作不用化肥,他们把山上的松叶搜集起来铺在牲口圈里,给牲口当被褥,当松叶被踩踏沤烂,就被挑到地里给庄家当肥料。
有人在玉狮场的林区发现了矿脉,指责玉狮场人脑子不开化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也让一些村里人产生了动摇。村干部说,上面指示要搞“开发式扶贫”,发展是硬道理,以后必须“向大山要效益”。
一边是神圣的土地,一边是可以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树木和矿脉,玉狮场百姓心理很矛盾。村里人的坚持成为了被人嘲笑的迂腐,不知这种坚守还能持续多久。
(1)简述玉狮场经济的突出特点。
(2)推测玉狮场村民没有大面积砍伐森林和开矿的主要原因。
(3)描述玉狮场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循环经济内容与过程。
(4)结合玉狮场的具体情况,为玉狮场村民提出“向大山要效益”的具体措施。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罕坝位于内蒙古离原的东南,地处内蒙古离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平均海拔1500m,历史上的赛罕坝是一处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后因掠夺性采伐、开垦和连年山火,到近代,赛罕坝地区变成沙漠,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经过50多年的不断治理,赛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林场现已开发为森林公园,吸引众多游人。
(1)随着赛罕坝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分析森林对当地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的影响。
(2)结合赛罕坝地区的地理环境变迁案例,谈一谈你对人地关系的看法。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辰溪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多,光热条件好,适宜稻花鱼生长,被誉为“稻花鱼之乡”。2014年以来,辰溪将"稻十鱼"作为产业扶贫主打项目,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推广高标准无公害种养模式,对农产品开展深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2018年,辰溪稻花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9年举办了辰溪第三届稻花鱼文化节,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下图示意辰溪稻田剖面形态及稻鱼互利共生关系。
(1)说明稻花鱼和水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2)指出当地农民在稻鱼共生系统建设中采取的主要田间工程措施。
(3)为保障稻花鱼品质,说明在稻花鱼生长期间稻田管理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4)说明辰溪稻鱼养殖经验对我国落后乡村脱贫攻坚的借鉴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
1.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3.B
4.D
【解析】
【分析】
3.
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決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AC错误。效益最大化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
4.
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ABC正确。该产业链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无法实现污染零排放,此说法太绝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5.D
6.B
【解析】
5.从材料中可知,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变废为宝,可能产生清洁生产,D正确。
6.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会带来大气污染,没有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因此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选B。
【点睛】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核心是提高生态效益,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原则是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特再生资源化,目的是经济活动生态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清洁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生态农业。
7.C
8.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7.
根据图示箭头的指向判断: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A正确。b表示人类对资源进行加工,即生产活动,B正确。c表示人类对产品的使用,C不正确,选C。d表示人类往环境中排放废弃物,D正确。所以选C。
8.
图中a表示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煤炭开采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会产生地面塌陷问题,B正确。化工厂生产、火电厂生产是指人类对资源等进行加工,即生产过程,AC错。冰箱使用是人类对产品的使用和消费,D错。所以选B。
【点睛】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的成因:(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9.D
10.A
【解析】
9.
读资料可知,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产业结构单一和资源枯竭,①④正确,D正确;而生态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跟经济衰退联系不大,②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10.
从图中可以看出,伊春是位于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衰退型城市,该市由于森林过度砍伐,森林面积减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今后林业发展应该向扩大育林面积,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故①正确;伊春市今后也应向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方向发展,故②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1.D
12.D
【解析】
【分析】
11.
循环经济是指废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以利用废弃的煤矸石生产水泥属于循环经济,而秸秆还田和鸭稻共育属于生态农业,垃圾填埋属于垃圾处理,都不能较好的体现循环经济,故D正确,ABC错。
12.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废弃物经过分类、再处理,然后排放到环境中,故图中a过程的影响结果是减少污染的排放,③是正确,①提供再生资源、②产生新的废弃物、④节约自然资源,是不正确的,故选D。
【点睛】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3.C
14.A
15.D
【解析】
【分析】
13.
绿色GDP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经济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C正确。保护环境,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经济增长,二者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A错误。发展绿色食品、发展无污染的产业只是绿色GDP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不能体现绿色GDP的内涵,B、D错误。故选C。
14.
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与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它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①②正确。绿色GDP的含义是既要追求GDP的增长速度,也要追求环境质量,做到可持续发展,③错误。绿色GDP的提高会使得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减少,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
根据上题可知,绿色GDP的内涵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符合绿色GDP的内涵和实质,所以③④正确。大力发展传统工业、砍伐出售林木,实现和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不符合绿色GDP的内涵和实质,所以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绿色GDP和现行GDP的区别。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是可持续收入。
16.B
17.C
【解析】
16.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减少带来的影响。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生物资源减少,会减小环境承载力,②错误;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③错误;过度猎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④正确。故选B。
17.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C选项正确。故选C
18.C
19.D
【解析】
【分析】
18.
由材料可知,“牧童经济”是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是不合理的经济模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ABD项错误。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项正确。故选C。
19.
“牧童经济”不仅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经济模式,A项错误。“牧童经济”是低投入、低产出的模式,B项错误。“牧童经济”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C项错误。“牧童经济”是掠夺式、破坏式的经济模式,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牧童经济”是借用牧童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破坏的现象意喻掠夺式资源开发,破坏式环境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牧童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20.B
21.D
【解析】
2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共同性原则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或“协议。由材料可知,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选B。
21.
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如果大力推广,有利于减少纸箱的使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减少快递垃圾,②④正确;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可以降低快递包装成本,但对快递发送速度影响不大,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A
23.D
【解析】
22.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观念。据此分析选A。
23.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能够循环利用,减少纸箱的使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减少快递垃圾;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可以降低快递包装成本,对快递发送速度影响不大。据此分析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24.A
25.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4.通过读图可以看出W主要是以燃烧煤炭后的粉尘为原料,最适宜制造水泥。故选A答案。
25.该生产流程粉尘回收,减少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粉尘,故①正确;不可能根本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②不对。将粉尘、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污染物质排放,故③④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
26.D
27.B
【解析】
26.图中反映我国耕地资源的总量大,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导致人均耕地占有量小,所以反映的问题为资源短缺。故答案选D项。
27.将能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结构单一,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结果会导致生态破坏,①错误。坡度大于25度的地方,不适宜发展耕作业,陡坡上修梯田,投入大,产出少,经济上不合算,也易造成水土流失,④错误。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能有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对;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产出,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③正确。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28.D
29.C
30.A
【解析】
【分析】
28.
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如开采矿产、砍伐森林等,D项正确。修建道路、人口迁徙和封山育林都不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其中修建道路是人类利用资源资源改造环境;人口迁徙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举措;封山育林是人类改善自然环境的措施,C项错误。ABC项错误。故选D。
29.
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消耗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的速度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或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会产生环境问题,A项错误,C项正确。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B项错误。人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可以实现人地协调的,D项错误。故选C。
30.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错误。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很容易产生生态环境问题,④错误。协调人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入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②③正确。即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有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其中共同性原则来看,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31.D
32.B
33.B
34.C
【解析】
31.
厨余垃圾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产生的垃圾,来源广,数量大,①正确。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等,易腐烂,②正确。由图可知,厨余垃圾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成分,能够用于生产沼气,③正确。厨余垃圾来自厨房,会含有较多油脂,④正确。厨余垃圾含水率高,但无机杂质较多,热值低,⑤错误。故选D。
32.
厨余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对生态破坏的影响相对较小,①③两项属于生态破坏。其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占用土地;微生物作用产生废气,污染大气;进入地下水,污染水源和土壤;滋生蚊虫,传播疾病等。②④⑤正确,故选B。
33.
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对,A、C、D错。故选B。
34.
图示垃圾处理,能够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品,减少垃圾总量,且生产过程中未造成二次污染,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①③正确。垃圾资源化的处理过程需要增加投资,②错误。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土地占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④错误。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厨余垃圾处理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该处理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以厨余垃圾为原料,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品,读懂图中物质流向是关键。
35.(1)以农业为主;农业主要有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经济作物品种较多,无污染等。
(2)玉狮场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较丰富;如果大面积砍伐树木或开矿,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等。
(3)村民将山上森林中(林业)的松叶搜集起来铺在牲口圈里(畜牧业),给牲口当被褥,当松叶被踩踏沤烂,就被挑到地里给庄稼当肥料(种植业),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等。
(4)依托政策,宣传并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基于村中的传统文化和森林资源等,发展特色旅游活动等,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
本题立足乡村振新大背景,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玉狮场村为区域载体,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的考查。
(1)
描述特征类问题需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归纳,结合材料可知,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涉及到以土豆、玉米和芸豆为主的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从发展特征来看,经济作物品种多,且无污染。
(2)
结合材料,村寨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地势起伏大,且处于我国云南省,降水较丰富,大面积砍伐森林或挖矿,以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环境问题。
(3)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材料中,村民将山上森林中(林业)的松叶搜集起来铺在牲口圈里(畜牧业),给牲口当被褥,当松叶被踩踏沤烂,就被挑到地里给庄稼当肥料(种植业),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等,体现了对松叶的循环利用的过程。
(4)
本题实际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本题而言,可从产业的转型升级角度分析。一方面依托现有政策,宣传并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另一方面可基于村中的传统文化和森林资源等,发展特色旅游活动等,增加经济收入。
【点睛】
36.(1)森林利于有机质积累,促进当地土壤形成发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水作用,能提高当地土壤水分(保水);森林能利于土壤腐殖质的积累,提高当地土壤肥力(保肥);森林有保土作用,利于增加当地土壤厚度(保土)。
(2)能正确提取信息分析材料(兴-衰-兴);确立观点,理由充分(人地协调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罕坝地区环境变迁的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森林对土壤形成发育的作用及人地关系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
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植被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塞罕坝森林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土壤的水分条件改善;森林能减轻土壤侵蚀,促进沉积,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厚度;森林能促进腐殖质的形成,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
塞罕坝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点睛】
37.(1)稻花鱼的鱼粪及分泌物等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稻花鱼能清除某些杂草和害虫,疏松泥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的稻花、稻叶等能为稻花鱼提供食物;稻株能为稻花鱼生长起到挡风、遮荫、避雨的作用。
(2)培高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凼;开好进、排水口。
(3)稻田要多施有机肥,不施用化肥;稻田病虫害要绿色防控,如采用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不用有毒性的农药。
(4)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将特色农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培育良好的生态系统,打造绿色的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收入,促进农村的发展,对落后乡村的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题中要解释好稻花鱼和水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以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详解】
(1)在本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稻花鱼是互利共生的:稻花鱼的鱼粪及分泌物等,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沃的肥料;而稻花鱼能清除某些杂草和害虫,疏松泥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的稻花、稻叶等能为稻花鱼提供食物;稻株能为稻花鱼生长起到挡风、遮荫、避雨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水稻减少肥料投入,鱼类减少饲料投入,鱼质鲜美,口感好,农民收入增加。
(2)为了防止暴雨时鱼被带走,农民需要培高水稻田的田埂;要开挖鱼沟和鱼凼,有利于鱼类游动;开好进、排水口,确保水田水质好,鱼类质量才好。
(3)为了确保鱼类健康和品质,稻田要多施有机肥,不施用化肥;发生稻田病虫害,要绿色防控,如采用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绝对不用有毒性的农药,这样鱼类的质量好,价格也会高一点;而且确保水质的更新。
(4)借鉴意义是: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加大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将特色农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要积极发展旅游业;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积极开拓市场,要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打开销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