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单选题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节水型水龙头大多是通过加气或减小过流面积来降低通过水量。下图为某种节水型水龙头工作原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水龙头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 B.节流
C.海水淡化 D.净化
2.下列生活方式中与上图体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A.用淘米水洗菜 B.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C.用节水马桶 D.用淡化后的海水做饭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突出粮食优势产区,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原则。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完成对湖北省所有县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综合调查,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进行了等级划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 )
A.气候资源 B.耕地条件
C.灌溉水源 D.人口密度
4.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
A.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 B.农业受灾面积增多
C.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D.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近年来,跨境水冲突事件正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其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下图示意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主要的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亚洲高压 D.西南季风
6.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 B.城市较多,水源利用分散
C.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多元 D.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 1.68 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不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8.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A.关闭需水量大的工业部门
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9.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重要有色金属矿产是( )
A.稀土 B.镍矿 C.铅锌 D.金
读“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完成下列各题。
10.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13.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4.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
A.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C.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D.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
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煤炭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氧、生物质制氢等。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石油资源、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2018年白城市着手发展氢能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图为白城市区位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石油相比,氢能的突出优势为( )
A.清洁无污染 B.再生周期短 C.可用管道运输 D.普及程度高
16.白城市氢能开发最可能采取的制氢技术为( )
A.煤炭制氢 B.电解水制氢 C.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 D.生物质制氢
17.白城市打造“中国北方氢谷”能够( )
①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彻底解决东北地区风电外送和消纳问题
③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形成成熟城市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地球超载日是指地球已用完年度可再生自然资源额度,当天进入生态赤字状态。下图为1969-2017年地球超载日期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地球超载日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超越地球生态临界点的年份大约是( )
A.1969年 B.1970年 C.1987年 D.2017年
19.2020年“地球超载日”比2019年推迟了三个多星期,原因可能是( )
A.技术发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 B.开发力度加大使资源总量增加
C.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数量减少 D.新冠疫情使短期消费模式改变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2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西部地区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结合的供能方式代替燃煤。下图为当地某居民家庭能源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当地采用太阳能、风能代替煤炭主要原因是( )
A.煤炭价格昂贵,居民负担重 B.煤炭形成困难,需要保护
C.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无污染 D.煤炭资源缺乏
23.该模式( )
A.冬季效果优于夏季 B.可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C.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D.西藏使用效果优于山西晋中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虚拟水理念的提出,将水资源与粮食安全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工具。下图为2005年中国粮食虚拟水资源流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上图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交通运输 D.政策调配
25.下列有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可行措施是( )
A.保持我国现有虚拟水流动方向
B.扩大粮食进口,减小国内粮食生产规模
C.增加北粮南运,保证南方粮食安全
D.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缺水
二、填空题
26.资源安全问题概念
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____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27.资源安全概念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____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8.资源安全问题危害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____,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三、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少且复种指数低,其中棉花种植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图为塔吉克斯坦地理位置图。
分析塔吉克斯坦水资源多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原因及大面积种植棉花对该国资源安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意大利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比重大。近年来,意大利政府重视清洁能源开发,到2018年已占能源消费结构的18.9%,尤其是风能占比达到9%,在整个欧盟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下图为意大利风能发电站分布示意图。
(1)分析意大利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占绝对优势的主要原因。
(2)概括意大利风能发电站的空间分布特点。
(3)阐释意大利风能发电站布局的合理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1.该图是节水型水龙头工作原理示意图,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节流,B对。该方式不能开源,不能增加水资源的数量,A错。海水淡化属于开源的方法,C错。不能净化水资源,D错。
2.该图体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是节流,用淘米水来洗菜,是节流措施,A相同。用洗菜水来浇花、使用节水马桶都是节流措施,B、C错。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属于开源,不是节流,D不同,选D。
3.B
4.C
【解析】
3.
读图可知,图中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粮食安全保障功能高,山区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低,所以,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耕地条件,B正确。气候、水源、人口密度均不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ACD错误。故选B。
4.
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鄂东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C正确。与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关系不大,A错误。没有农业受灾面积增多的相关信息,B错误。鄂东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并不落后,D错误。故选C。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
5.B
6.A
【解析】
【分析】
5.
由图并结合材料“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可知,密集分布区于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因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B正确;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是带来降水的,不是引起干旱缺水的因素,AD错误;亚洲高压是以北纬50度为中心,冬季的天气系统,对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6.
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A正确;中亚、西亚、东非等 地经济落后,城市少,B错误;商业贸易对水资源缺水影响不大,C错误;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是跨境水冲突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7.A
8.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7.地下水漏斗群导致地下承压力减小,会引起地 面下沉,导致地面建筑倒塌,A正确。
8.关闭需水量大的工业部门,影响经济发展,不现实,A错误。雨季时地表水丰富,可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B正确。旱季时地表缺水,不可能进行地下回灌,向地下灌入海水,地下水水质变差,C错误;用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不仅做不到,而且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D错误。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分布的有色金属矿产是金昌的镍矿,B正确;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A错误;我国铅锌矿的主要产地为青海锡铁山和湖南水口山,C错误;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为记忆性题目,在学习时应注意积累基础知识。
10.B
11.B
【解析】
10.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 9.6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据此分析选B。
11.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故选B。
12.C
13.B
14.B
【解析】
【分析】
考查水资源概念,区域水资源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12.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而世界上各洲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这两个量之差就是多年平均径流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由材料分析可知,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较少,水资源总量少,再加上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需水量大,而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为了解决该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问题,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判断,①④正确,故选B。
14.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节流”措施,B正确。故选B。
【点睛】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空间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
(2)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意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15.A
16.B
17.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氢能资源的优势和白城市氢能开发采取的技术和影响等地理知识,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氢能属于新能源,相比石油更清洁,目前普及程度较低。开发新能源能够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能源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
15.
与石油相比,氢能属于新能源,清洁无污染,A正确;氢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属于二次能源,石油是直接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加工生产的,氢能再生周期较长,B错误;石油可以使用管道运输,C错误;氢能目前普及程度低,D错误。故选A。
16.
结合材料可知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石油资源、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且当地有河流,水源丰富,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电解水制氢的可能性较大,B正确;当地没有丰富的煤炭,且易产生各种废弃物,因此煤炭制氢和生物质质氢的可能性较小,AD错误;本地区石油资源、风力和太阳能丰富,工业副产氢不丰富,C错误。故选:B。
17.
白城市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开发零污染物排放的氢能,保障我国能源俺去,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①正确;氢能的开发无法彻底解决东北地区风电外送和消纳问题,②错误;可以借助当地丰富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带动制氢、储运氢、用氢全产业链条,③正确;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可以带动城市化发展,但不能形成成熟的城市群,④错误。故选:C。
【点睛】
白城制氢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利用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来电解水制氢。相比于煤制氢、石油天然气制氢,以及化工厂副产气制氢等方式,包括用燃煤电厂发的电来电解水制氢方式,整个过程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污染物排放,甚至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在用氢环节,由于氢能本身的特点,不管是直接燃烧,还是通过氢燃料电池转换成电能或其它形式能源,其直接排放物是清洁的水,可以实现零污染物排放。同时,白城制氢用的风能与光能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是可持续的。
18.B
19.D
【解析】
18.
据图可知,1969年可再生自然资源额度并未用完,还有结余,但是到了1971年末,出现了生态赤字状态,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超越地球生态临界点的年份大约是1970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9.
2020年从年初开始出现了新冠疫情,多国公民减少了外出消费,使短期消费模式改变,因此“地球超载日”比2019年推迟了三个多星期,故D正确。2020年技术发展、资源开发力度、人口政策与2019年相比没有较大变化,不是影响地球超载日推迟的主要原因,故ABC错误。
20.B
21.A
【解析】
20.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形成的,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无关,故选B。
21.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
【点睛】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率很低,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积累能力弱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强烈依赖又导致在市场分工中只生产初级产品,产业结构产生不断低级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而且把利润转移到关联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
2、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巩固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企业过多过小,地方小企业和国家大型资源企业两者互相封闭,形成了明显的两元结构,造成了资源管理难,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安全隐患多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集约化经营开发,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以外向型经济牵动,加速与国际接轨。
4、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规划着手,重视转型中的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废弃的土地可以通过政府出资恢复地貌、出售土地、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新型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企业, 尤其是排污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加速资源采掘、开发、加工的环保技术改造。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严格管制对新建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投产都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企业生产的运营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内部环境调整和改造,也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22.C
23.D
【解析】
【分析】
22.
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太阳能、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替代煤炭作为燃料,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改善民生。故选C。
23.
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发电效果不如夏季,A错误;太阳能、风能易受天气变化影响,C错误;我国太阳能、风能分布不均匀,欠丰富地区不太适合大规模推广,B错误;西藏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比山西晋中更丰富,该模式使用效果优于山西晋中,D正确。故选D。
【点睛】
24.A
25.D
【解析】
24.材料信息表明,“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水,因此粮食虚拟水是指粮食生产过程消耗的水资源,如果某区域输出粮食,即粮食虚拟水流出,如果输入粮食,即粮食虚拟水流入。图中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粮食虚拟水净流出为正值,这是因为我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高,有大量商品粮输出,因此影响上图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耕地资源,A符合题意;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并不占优势,甚至是劣势,因此水资源不是导致我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虚拟水净流出的原因,排除B;交通运输和政策调配不是粮食输出和输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也不是影响上图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排除C、D。故选A。
25.我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但目前粮食虚拟水呈净流出状态,如果保持我国现有虚拟水流动方向,则会加剧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不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A不符合题意;扩大粮食进口,减小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可能有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安全,但不利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B不符合题意;增加北粮南运,可以保证南方粮食安全,但不利于维护北方地区水资源安全,C不符合题意;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缺水,补充北方地区因粮食虚拟水净流出的损失,有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虚拟水战略则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寻找与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寻找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虚拟水贸易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地区来说,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并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能较好地减轻局部水资源紧缺的压力。
26.资源短缺
【解析】
略
27.自然资源
【解析】
略
28.物质基础
【解析】
略
29.原因:帕米尔高原位于该国的东部,海拔高且位于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水资源丰富;位于塔吉克斯坦主要大河的上游,径流量较大。不利影响:农业结构单一,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小,粮食等农产品对外依赖度高,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棉花需水量大,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草地破坏、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土地资源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土地资源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结合图中纬度信息以及等高线信息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该国的东部,海拔高,区域地处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一定水汽,遇到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同时,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存在冰川分布,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结合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主要大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受高山冰雪融水和部分山地降水的补给,径流量相对较大,塔吉克斯坦主要位于这些大河的上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塔吉克斯坦耕地总面积小,且复种指数低,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会压缩该国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使得其该国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较小,尤其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小,从而增加了该国粮食的对外依赖度,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整体而言,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而棉花的耗水量较大,大面积种植棉花可能导致该国的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安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整体偏少,大面积种植棉花会开垦新的耕地,导致草地资源破坏,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灌溉也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沙化等问题,从而引发土地资源安全问题。
30.(1)意大利近距北非、西亚等油、气资源丰富地区,运输便利,运费较低;清洁能源开发难度大,且技术不成熟,难以有效替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2)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半岛山脉以西和岛屿上。
(3)半岛山脉以西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且稳定;岛屿周围被海洋包围,海洋摩擦力小,岛上风力强劲。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意大利为背景材料考查能源及其开发问题,主要考查阐述问题和调运知识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北非是重要的是由产区,从图上可以看出意大利靠近西亚、北非等地,因此有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较低的运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难度大,且技术要求高,意大利在技术方面还不太成熟,新能源难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2)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能发电站总体上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风力较大的半岛以西和岛屿上。
(3)
从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来判断,该地的风向为盛行西风,该半岛以西为迎风坡,风力强劲且稳定;岛屿四周为海洋,由于海洋特殊的下垫面,摩擦力小,风力大,发电量稳定。
【点睛】
意大利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该地盛行风主要为西南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