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9 11: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B.凡事要商量着解决,靠打架是无济于事的。
C.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无独有偶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D.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B.看着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劳动、上课。
C.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了20多部新影片。
D.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3.《最珍贵的礼物》的总体框架,你认为好的是(  )
A.(1)在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画,这是“我”的朋友西西送给“我”的。
(2)“我”和西西关系很好,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形影不离。
(3)后来,他要随父亲到另一个城市,“我们”俩难分难舍。
(4)临分别时,他把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画送给了“我”。
(5)每当看到这幅画,“我”就想起了西西的音容笑貌,想起了“我们”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B.(1)最珍贵的礼物是西西送“我”的一幅画。
(2)这幅画的内容。
(3)“我”喜欢这幅画,把它挂在了书房的墙上。
4.在下面情景中说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的杨柳就像一个正在梳理着自己长发的小姑娘。”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句中两个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C.“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与“答应别人的事非做到不可吗 ”意思一样。
D.“即使一阵阵寒意袭来,但是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温暖”,句中关联词语运用恰当。
二、填空题
6.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可______( )______( )
月______( )______( )
莫______( )______( )
象______( )______( )
7.给加点字注音,并改正书写错误的字。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陀(改为:________),四方脸,高颧( )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2.到了宿( )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 )着青稞( )面给我们做饭。
3.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 ),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代(改为:_______)出草地。
三、语言表达
8.口语交际。
语文课上,王老师发现李玲在偷看课外书,他想制止她,又不想打击她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王老师应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的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10.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鱼汤特别少,老班长为什么还要“笑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反映了老班长怎么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谈谈你对文中划线部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汶川,好熟悉的名字。去年夏天游九寨沟,一路沿岷江南下,夜宿茂县。茂县的夜晚幽静动人,暖风中裹着花香,在古老的城门外,我们买了许多甜枇杷。转天清晨起早赶路,大约一个多钟头后,车子来到一个笼罩在朝霞中的美丽小城。从各式牌匾上,我一下就记住了:汶川,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汶川的街道极干净,大小店铺前的街上洒着清水,穿着羌族服装的妇女并排走,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跳着去上学。那一刻我很是生出羡慕之意,这里安静,空气好,水好,人更好。说人更好是说这一路走走停停不断看景点和购物,除了买各种土特产如花椒药材等,旅游团中的女士们更是大买水果尤其是枇杷。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有人还是讨价,但一路下来,买卖总是顺利,从无吵架声。和谐之风在这遥远岷江旁拂动,令人为之陶醉……
可是,就是这么一条秀美丰润的山川,这么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城,为何在5月12日14时28分遭遇了灭顶之灾?!
我不愿意相信,但没有办法,随后就是久久的心痛。1964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都在湖北。湖北人对地震的感受是无比深沉悲重的,以至在很长时间,我都不愿意回忆提及大地颤抖轰轰作响的那一时刻。
但从5月12日午后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的心中又不断地生发着感动和激动之情: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声音,胡主席要求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温总理亲赴前线指挥救灾,并冒雨到坍楼前安慰待救的人员。国家各有关部门,都紧急行动起来。可亲可敬的成都市民,在自己饱受惊颤之后,又纷纷去献血……昨夜,雨淅淅地下,我久久不能入睡。我知道那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战斗之夜、行进之夜,又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御大灾的热血沸腾之夜。
从电视上看到公路上无数巨石塌方,人们就明白了救灾部队遇到何等大的困难。但温总理讲了,一定要打通通往受害县城、乡镇的道路!这铮铮话语,分明就是一把利剑,指引救灾将士扫清一切障碍,直抵汶川,把光明和希望带给了灾区人民。
1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沸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的横线上
16.仔细短文回答问题。
①汶川地震前的样子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了短文你想对汶川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中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A.截然不同: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B.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C.无独有偶: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本句属于病句,词语搭配不当,根据句子句意应该将“无独有偶”改成“独一无二”。
D.赴汤蹈火:赴:奔向;汤:开水;蹈:踩。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2.D
【解析】
【详解】
A项搭配不当,应删去“的作者”或“写的”;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上课”后加“的情景”;C项不合逻辑,可删去“了”或“准备”。
故答案为:D
3.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即文章的总体思路。解答此题需要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有清楚的了解。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知《最珍贵的礼物》的总体框架是:
(1)在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画,这是“我”的朋友西西送给“我”的。
(2)“我”和西西关系很好,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形影不离。
(3)后来,他要随父亲到另一个城市,“我们”俩难分难舍。
(4)临分别时,他把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画送给了“我”。
(5)每当看到这幅画,“我”就想起了西西的音容笑貌,想起了“我们”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A
【解析】

5.B
【解析】

6. 河 河水 何 何时 钥 钥匙 阴 阴凉 摸 抚摸 模 模样 像 好像 橡 橡皮
【解析】

7. 驼 quán sù huò kē mǔ 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及字音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对于字音结合掌握的拼音知识和词义,正确拼读后写出即可。
1.陀:[~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驼:脊背弯曲,直不起来。结合句意“陀”应为“驼”。
2.宿:[sù]:夜里睡觉;过夜。[xiǔ]:用于计算夜。[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故选“sù”。
和:[hé]:平和;和缓。[hè]:和谐地跟着唱。[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故选“huò”
3.代:代替。带:随身拿着;携带。结合句意“代”应为“带”。
8.喜欢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对语文学习也是有益的补充。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和语文课的关系,上课看课外书,既影响了正常听课,又影响了阅读质量,何不课后再看呢?
【解析】

9. 鱼钩上闪烁着光芒!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不行。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他一起锅就吃,比我们还先吃呢。
【解析】

10.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11.至少还是有吃的,笑着对他们说,是为了减轻其他人的心理负担。
12.表达了老班长那种焦急的心情,因为照顾好这几个战士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对老班长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折磨,所以他焦急。
13.指三位战士的生还还是死亡,老班长不希望三位战士死亡,所以不让小梁告诉他们。是老班长在暗示我要安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不要让小战士知道实情而忧心。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解析】
10.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划线句子中,“我”觉得这个豌有千斤重,正常的豌不会有千斤重,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仿写时要注意是夸大或者夸小。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1.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鱼汤特别少,说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为了鼓舞战士们继续坚强的活下去,老班长要给他们展示坚定的信念,给战士们树立榜样,所以才笑着说。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老班长看到两个小同志怎么也不肯喝鱼汤,心里很是着急,也很担心战士们的身体,所以才会皱眉头。
13.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理解句子需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结合“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可知,只有“我”知道,因为只有“我”知道老班长手里那碗并不是真正的鱼汤,老班长希望“我”带头喝下鱼汤,给小同志做榜样,同时内心要坚强,要活着走出草地。
14. 因为某种原因产生的抖动,文中指作者不愿意想起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原指水到100摄氏度的样子,文中指中华民族的人民抗御大地震的热情, 情绪激昂。
15.那一刻
16. 地震前是安静,空气好,水好,人更好,是座如诗如画的小城….地震后是塌方,公路上到处是巨石,楼房倒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一定要挺住啊!
【解析】
14.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掌握,对句意的掌握,尤其是词语在语句中的应用。因此在解答时,不仅要了解和掌握词语的解释,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5.考查了拟写标题的能力。写文章的标题,要选择一些能全面表达文章意思的词语,让人一看到标题就能大概知晓文章的内容。还要注意文字的概括性,选择一些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的字眼,能大概概括文章的主体。
16.①考查根据题目要求筛选信息,“地震前”定位选文第一自然段;“现在”定位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要表达出对汶川人们的支持和鼓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