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45.8.14纽约“胜利之吻”
1945.9.3重庆庆祝抗战胜利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参赞 乔治·凯南(1945年)
新课导入:
冷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1947-1991)
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思考:为什么不是热战?
二战深刻教训;人民渴望和平;
军事势均力敌;各国急需恢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1947-1991)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杰里·本特利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冷战开始的原因。
战时同盟基础的消失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1947-1991)
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杜鲁门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冷战开始的原因。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1947-1991)
波兰问题对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俄国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一一斯大林
国家利益的严重冲突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冷战开始的原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1955-1991)
雅尔塔体系
1945
1991
战后国际秩序
政治格局
划分各国边界
建立联合国等
两极格局
冷战
1955
1991
1991
1947
对抗 形式
奠定 基础
从属于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1955-1991)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杜鲁门,1947
(1)表现:
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1955-1991)
(1)表现: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华沙条约组织
(2)两极对峙正式形成
地缘 政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阅读教材P110,填写下列表格
第一次柏林危机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1955-1991)
(2)特点: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3)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
(3)表现:
缓和 美苏开展对话
对抗 概况 1958年11月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
影响 风险空前严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 “政治大国”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964
1967
1970
1971
1972
1979
第一课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中国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主席,各位先生,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现在要寻求一个公正的结局。
我们要求每个人都不受别人干涉。
我们不想因别人而遭受痛苦,
我们不愿被当作国际交易中的贿赂。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1955年万隆会议
1961年不结盟运动
多极化趋势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第三世界兴起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的演变
(1)紧张:
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阿富汗战争是因苏联想维持卫星国的政权而发动的。由于美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组织、资助和装备了阿富汗抵抗苏联军队的起义者,而变成了一场冷战式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苏联的失败证明了里根主义推动对共产主义政权武装抵抗的正确,并使他们为苏联遭到可与美国在越南的遭遇相比的屈辱而感到安慰。这场战争的失败对整个苏联社会及其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苏联帝国的瓦解。美国人和西方人普遍认为,阿富汗战争是冷战最后的、决定性的胜利,是滑铁卢之役。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的演变
(1)紧张:
②美国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的演变
(2)缓和(1985年以后):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1987年,《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等。
1991年7月31日,美苏正式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按此条约,两国将在七年内把各自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削减到1600件,这样,原来具有数量优势的苏联将减少36%左右,美国则只需减少11%左右;条约还规定,双方将把各自的核弹头削减到6000枚,苏联将因此减少50%,而美国只减少35%。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一:20世界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后来逐渐僵化,弊端日益暴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进行改革,不但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材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其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路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材料三:从外部条件来说,东欧剧变和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苏联解体,起了推动作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
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4.评价两极格局的影响
课堂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有何影响?
消极: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②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动荡不安,国际关系恶化。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发动局部“热战”,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积极: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美苏双方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各国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使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随着中国的崛起,部分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美新冷战?
孟晚舟案
中美贸易战
美军南海挑衅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
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小结: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
1991年至今
两极对峙形成
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苏既对抗又缓和
苏东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政治格局
1955
1991
两极格局
冷战
1947
对抗 形式
1991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瓦解
世界多极化趋势
20C50-80S
不可逆转!
西欧
日本
中国
第三世界
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