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9 15:0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6*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七年级语文RJ版·下册
授课人:XXXX
导入新课
“为赋新辞强说愁”,说的就是我们这样年华的一群人,没吃过什么苦,却整天叫喊着苦。但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
近代著名改革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他的《最苦与最乐》,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讨论了哪些问题?
初读感知
2、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最大的苦?什么又是最大的乐?
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是人生最苦的事,背负的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初读感知
3、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3)论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6)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字词积累
揽(lǎn) 失意 达观 契约(qì)
监督(dū) 排解 循环(xún)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悲天悯人(mǐn)
读读写写
字词积累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 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新课讲解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作者用这样一组设问构成的排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突出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观点,使人深受震撼。
1、这一部分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
新课讲解
作者认为,“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2、作者为什么说“不尽责任最苦”?
新课讲解
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新课讲解
4、作者是如何证明“责任未了是人生最大的苦”这一观点的?
贫、失意、老、病、死不能算苦
对比
末尽到责任是最苦
层层深入
对比论证
新课讲解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新课讲解
1、为什么说尽责会快乐?
责任完成才能得到快乐
从苦中得来乐,才算是真乐。
新课讲解
两个方面
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打比方,论证尽了责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观点。这叫比喻论证法。
2、“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新课讲解
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便得快乐,相反,不尽责便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你怎么理解“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你怎么理解第5段中曾子说的话?
曾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男子汉大丈夫,肩上的重担总是会很重大,路途也很遥远。这句话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这一观点。这是引用论证。
新课讲解
2、在第5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论据?
首先,作者引用了曾子的话,这是理论论据,其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其次,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这是实事论据,其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新课讲解
3、文章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话在文中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
新课讲解
4、在作者看来,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新课讲解
写法探究
论据
写法探究
论证方法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
语言特色
设问
反问
比喻
课堂小结
希望快乐并没有错,但如果只想快乐,而忽略了快乐与痛苦的孪生关系,那么,你所谓的快乐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句子中蓝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 mǐn )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2)我若是将责任卸( xiè )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3)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 监督 )在后头。
(4)这种苦乐xún huán( 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2、下面句子中蓝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B. 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C.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指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D. 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C
巩固提升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B
巩固提升
拓展延伸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我们的人生经历,能体会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弄懂这个问题。但关于苦与乐的成语、名言却有不少,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成语、名言,与同学们交流。
课后板书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3) 分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4)
结 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5~6) 总
最苦与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