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作文课
同 步 习 作
第 一 单 元
写出人物的精神
典型细节 内在精神
单 元 主 题
通过选择典型的事例,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最能够展现其精神面貌的细微之处,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发掘人物内心的秘密地带和自带的人性光芒,让人物有个性化,有自己的精神气质,有形象感。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写作训练,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优化典型细节,巧用点睛之笔,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目 标 要 求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恰当理解写人不仅要写出外在的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的精神。
3.学会选择典型事例,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用抒情议论的手法凸显人物精神。
学 习 目 标
第 一 课 时
习作知识
1
课文回顾
2
课外阅读
3
专项训练
4
随堂微作
5
1.“精神”概念。
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精神风貌,包含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2.“精神”分类。
(1)思想品质:如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忠贞不渝等。
(2)气质内涵:如沉稳平和、敢于冒险、温文尔雅、理性冷静等。
(3)品格修养:如朴素真诚、淡泊宁静、宽以待人、忍耐谦让等。
(4)个性风貌:如风趣幽默、多愁善感、洒脱坦率、活泼可人等。
3.“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步骤与方法。
(1)明确要写的人物。
①熟悉的人;②具有某种精神品质的人。
(2)选取典型事件。
①选能反应人物内在精神的事;②选有代表性的事,一到三件为宜;③选使自己有切身感受的事。
(3)确定呈现方式。
①以形传神,内外兼备,体现人物精神;
②典型细节,具体而微,凸显人物精神;
③抒情议论,画龙点睛,提炼人物精神;
④运用写作手法,如衬托、对比、正侧面结合等,深化人物精神。
4.意义。
让笔下的人物能呼吸,有血肉,有光芒,有温度,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人物显得鲜活,有情感;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做到形神兼备,才能使人物有形象感。
1.以形传神,内外兼备,体现人物精神。
(1)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中,作者写闻一多先生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其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八个字,抓住了闻一多先生的外在特点,从其外在的昂扬姿态和长须特点,来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作为一名民主革命战士那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和从容气度的内在精神。
(2)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文章一开头就写鲁迅先生的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这是别具一格的描写,为了突出鲁迅先生“内心的欢喜”,表现在:“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正是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外在形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喜悦、爽朗的性格特点,从而了解到鲁迅先生除了有以笔为枪、处处呐喊的革命姿态之外,还富有生活气息中极为乐观的一面。这样具有烟火气息的笔触,形神皆备,让我们读来觉得人物形象的丰饶和亲切。
2.典型细节,具体而微,凸显人物精神。
(1)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作者抓住“微笑起来”“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样典型的动作细节,细致地突出了寿镜吾先生读到精彩语句时,那种自我陶醉的神态与情感,不仅刻画了寿镜吾先生可爱的“宿儒”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专注、质朴的气质和博学的修养。
(2)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中对闻一多先生的细节刻画:“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里以闻一多先生头发和书桌的凌乱,表面上看闻先生不注重也无暇注重自己的外表和生活的秩序,而实质上为了反衬出闻一多先生一心投入革命事业的专注精神;接着,文章又以“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样的典型细节,来写现闻一多先生在学问和研究上的勤奋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采用反衬的写作手法,让人物的内在精神更加凸显。
3.抒情议论,画龙点睛,提炼人物精神。
写某一种精神的“画龙点睛法”:如冰心的《荷叶·母亲》文末的抒情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见到荷叶护莲,作者想到了母亲呵护儿女的情景,并以此来抒发情感,表达出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母亲是那个真正遮蔽和摆渡自己的人,一句真挚而由衷的抒情,彰显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在文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多种精神的“概括总结法”: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一文末尾写道:“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样精炼的抒情议论语句,用热情洋溢的话语,由衷地表达了作者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一生兼而有之的诗人气质、学术成就、和作为民主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礼赞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堪称时代的楷模!把概括人物的精神作为文章的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写多种精神的“多次点化法”:如《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适时写出这样几处点睛之笔: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
这些根植于叙事基础上的抒情议论句,在文中多次点化提炼,直接赞美了邓稼先的许多品质特征,也体现了作者与人物的深厚情感,全面而准确地凸显了人物精神形象的立体感。
4.运用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正侧面结合等,深化人物精神。
(1)对比传神。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几段文字,将奥本海默锋芒毕露、没有分寸和邓稼先忠厚平实、谦虚坦诚的性格和为人作对比,衬托出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使人物的优秀精神更鲜明。
(2)侧面烘托。如《孙权劝学》一文中,为表现吕蒙“善听劝告”“学问大进”,文中写道: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是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鲁肃在与吕蒙讨论国家大事后,发现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令鲁肃十分惊奇。吕蒙因就“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通过鲁肃的夸赞,则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可见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也突出了孙权劝学的结果。
1.以形传神,内外兼备,体现人物精神。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写过一个旧书贩门德尔:
我看见他,旧书贩门德尔坐在那里,戴着眼镜,满脸胡子,全身着黑,摇晃着身子在读书,活像风中的一丛幽暗的灌木。我们走上前去,他没有察觉。他仍旧坐着读书,上身像宝塔似的在桌子上方前后摆动,他后面的钩子上,挂着他那件破旧的黑大衣,口袋里塞满了杂志和书单。我的那位朋友使劲咳嗽,好让他知道我们来找他了。但是,厚眼镜几乎贴在书上的门德尔还是没有察觉。末了,我的朋友像敲门似的用力敲桌面。门德尔终于呆呆地抬起头来,机械地迅速把笨重的钢丝边眼镜推到前额上,直竖的灰白眉毛下一双奇特的眼睛正盯着我们,机警的黑色小眼睛,像蟒蛇的舌头一般又尖又灵巧,闪闪发亮。
这是一个旧书贩,也是一个书籍魔术师,作者描绘了门德尔“全身着黑”“宝塔似的”身影,“摇晃着”“前后摆动”,从身姿可以看出门德尔读书时的全神贯注。他“厚眼镜几乎贴在书上”,可见门德尔读书时的艰难和沉醉。而他“机警的黑色小眼睛”,又透出他眼神的睿智和机警。作者通过外表表现内在,以形传神,将一个看起来相貌极为普通,却在知识的世界里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过目难忘。
2.典型细节,具体而微,凸显人物精神。
(1)《骆驼祥子》第一节中,祥子通过三年的努力,拼死拼活,用自己的血汗钱攒下了第一辆买车的钱,终于相中了一辆车: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祥子终于买下了这辆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文章在写祥子买车时和买车后,两次写到祥子“哆嗦”。写到祥子拉车时“几乎要哭出来”,之后对车的“细细端详”。这些典型的细节一下子就看出祥子对这辆车的重视态度,使读者能体会到祥子对通过劳动改变命运的内心期盼,表现出他渴望自食其力及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2)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沉默:
一次是“我”毕业典礼前,如愿以偿地达到父亲的期许,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爸爸因为病重不能参加: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这一典型细节,写出了病重的父亲无力应邀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内心非常难过,但又极力地克制和隐忍,细节处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以无声的方式写出了父亲内心的波澜和不平静。
另有一次,是“我”赖床想要逃学,父亲打了我之后又去学校看我: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这一典型的动作细节,同样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传递了父亲对我的安慰,父亲以极为细腻的方式在弥补着,温暖着自己的女儿,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3.抒情议论,画龙点睛,提炼人物精神。
汪曾祺写沈从文的文章《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多次把议论抒情的语句,放在段末尾,去点化提炼人物精神品质的特征: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用秃笔写那样小的字,不但清楚,而且顿挫有致,真是一个功夫。
……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
这样的抒情议论语句,在对沈从文生平事迹的记述基础之上,他的文章如星斗一般闪耀,做人如赤子一般诚善。以凝练而真诚的语句,赞扬了沈从文先生治学刻苦,心地纯净、真诚乐观的精神。最后用“这样一个人”提炼总结了沈从文一生高贵的精神品质。用深情似海的抒情语句,道出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离去的哀伤和悲痛。
4.运用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正侧面结合等,深化人物精神。
(1)对比手法。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中,有一段文字写宗月大师帮助我上学: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宗月大师那时是“极富的人”,但他却在“终日不得闲”中来看望“穷朋友”,这里首先是身份的对比,“富”与“穷”的差别,富人对穷人的救济和关怀,让宗月大师的悲悯情怀显现出来;且在我的眼中,“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而“我”当时的处境“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资助人和受助人这样的反差,才更加体现出宗月大师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内在品格。在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穷孩子”的眼中,宗月大师的豪爽乐观和不计得失帮助孩子读书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2)侧面烘托。阿城的《棋王》中,王一生错过了地区运动会的象棋比赛,他决定挑战象棋比赛的优胜者,与十个获奖的选手进行了一对十的比赛,他最后迎战的是一位冠军老者:
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这里没有正面直接写王一生怎么下棋,而是写冠军的老头出来求和,借冠军老者对王一生的夸赞,从侧面表现了棋王棋艺的精湛高超。另外,通过写“平手言和”从另一侧面烘托出棋王淡泊名利、宽容谦让、以和为贵的精神修养。
再如,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刷子李,正面、侧面相结合进行描写: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文章先从正面直接写刷子李的动作、节奏、房顶刷白后的效果,来突出他刷墙技艺的高超之后,又从侧面进行了烘托,则通过徒弟曹小三的质疑和崇拜来侧面展现刷子李的技艺非凡。这样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更加凸显了人物个性特征。
训练一:以形传神,体现精神。
如中考高分作文《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一文,这位考生写自己的班主任,为什么能在众多写自己老师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段落。
我们的老班姓张,是个约摸40岁的男子。他留着很年轻的西瓜皮式的头型,几绺紧贴在脑门上佯作团结状,几绺又很不羁地翘起。他很瘦,肤色呈青铜色,一副刻板的模样。然而其衣着风格又极其多变,每当看到他极单薄的身躯在宽大的耐克T恤衫里荡悠,我就忍不住想到虬枝的大树,快被吹倒的旗杆,我就忍不住要发笑。
多么活泼的文字,原来可以这样写自己爱戴的老师。为什么写老师就一定要严肃呆板呢?你有没有遇到这样有个性的老师,请你写出他独特的外形,且能以形传神,表现他独特的个性。字数在一百字左右。
解析 这是一道写人片段的训练,意在通过示例,来打破学生在人物描写时要求完美的思维惯性,强调真实而不失本色地来写出身边人物的个性,保持人物的鲜活性。
我的语文老师很年轻,但却喜欢着正装,他身材微胖,但却极其灵活,有时候讲课讲到精彩的地方,会在讲台上转出一个漂亮的弧度,也显得他的正装有些拘谨和束缚,他尴尬地笑笑,整理一下衣襟,又端正地念起古诗来。
训练二:典型事件,突出精神。
下面是作家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一文中写奶奶的文字,请概括出文中所选的主要事件,以及体现出的人物的精神。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解析 该题是通过对主要事件的提取来领会人物的精神,给学生以写作的启示,并懂得主要事件和人物精神如何契合在一起的。概括时要简明扼要,人物精神的表述要恰切而明确。
主要事件:奶奶在灯下学习,读报时向我请教问题。
人物精神:表现出奶奶紧跟时代、刻苦学习、不耻下问、宽容谦让的精神。
训练三:典型细节,刻画精神。
散文作家鲍尔吉·原野的《盛筵》写到一个叫“亮亮”的七岁孩子,在墙头自画的精神餐馆享受美食。作者感慨“我感动了,这顿大餐在逼真的情景下,已让人无法怀疑味道的珍贵。我悄悄退场。路上想,我参加过的一些宴会,均不及此筵尽兴,应有尽有,非常浪费,俨然富豪。”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补写文段中亮亮画、吃、扔香蕉的细节,要求刻画出小孩子那种童趣和纯粹的天性。字数在80字左右。
车库拐过去,有一面墙壁,是拆迁的旧房的山墙。亮亮在上面画满了吃的东西:苹果、鸭梨……“还有香蕉,用黄笔,”________
又画了一个东西,像泅水的天鹅。“烧鸡,”他又说,掏出来“啧啧”地痛吃。这种吃法让我心驰神往。“烧鸡不好吃!”他又往地上扔。“喝酒!”没想到这孩子还嗜酒。“可乐。”他不再画瓶,以墙上旧有的为蓝本,仰脖。“雪碧!”仰脖。
解析 该题是要求在横线上补充亮亮画香蕉、吃香蕉的细节,必须注意细节描写既要符合事件的合理性,又要保持过程的连贯性,更要符合孩子的天性,写出童真感。
亮亮自言自语,从兜里掏出一支黄粉笔,画出的香蕉宛如胳膊。他站定,做出把墙上的香蕉挖出来的手势,口里发出响亮的“啧啧”声。吃了几口,往地上一扔,嘟着嘴说:“香蕉不好吃。”
训练四:抒情议论,凸显精神。
下面是一个考生的作文片段,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相互扶持,彼此偕老的情景,文字细腻、详实。请根据详略的安排技巧,在该片段后加一个抒情的结尾,要求既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凸显人物的精神。
这时,旁边的一对老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夫妻互相扶持着,一步一顿,却有说有笑,怡然自得。他们在我斜对面的石椅上坐了下来,隔得不远,我甚至清晰地看到老妇手边袋子里装的糯米、猪肉、酱油以及棕叶。老爷爷微微叹口气道:“又是端午了呀,只可惜儿孙不能回家吃你包的粽子。”老奶奶笑了笑,岁月的眼纹有了深度。“不是还有你吗?你呀你,胃并不好,却还像个不知节制的小孩,一回要吃三四个呢!”“老了,年轻那会儿,我一口气能吃五六个呢!回家吧,回家包粽子吃……”他们慢慢地站起,蹒跚地从我面前经过,这时我又发现,他们的手还一直牵着。
解析 这里要求写一个抒情的结尾,要注意用画龙点睛的方式把意思表达准确,内容要结合文段互敬互爱、携手共进的精神主题,语言表达要有真挚的情感。
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过了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坎坎坷坷,如今相依相伴,颐养天年,让我好生敬佩!是啊,爱,不一定非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云淡风轻也足以让人刻骨铭心,温暖一生。
训练五:综合训练,凸显精神。
丰子恺先生写《我的母亲》:
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
四岁时,父亲丁艰在家,忧郁隐遁,母亲一人料理家事,我从书堂出来向母亲讨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九岁时,父亲去世,家里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全由母亲负担。工人、店伙们、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同母亲交涉或者应酬。有时四班人同时到来,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者应酬。
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1.文章中写我的母亲,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文章通过对母亲的抒写,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样的精神品格始终围绕母亲在不同处境中的两处细节来呈现,这两处细节是什么?
3.如果你是作者,请你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一段话,以抒情和议论的方式,来深化母亲的精神,表达母亲给我的影响,你会怎么写?
解析 该题是综合性训练题,涉及到人物写作的顺序、精神品格的凸显,以及对细节的捕捉等,最后一题要求抒情议论来进行深化,要注意结合前面的叙事部分,同时有分寸地表达母亲对我的影响,注意兼顾“严肃的光辉”和“慈爱的笑容”两个方面。
1.作者成长的时间顺序。
2.母亲坚韧勤劳、严肃端正、慈爱关切的精神品格;两处细节是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3.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兼任严父慈母之职来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
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像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2选1做题)
1.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她)有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请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写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提示:
(1)确定人物,找出内在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在局部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气质。
(2选1做题)
1.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她)有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请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写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提示:
(1)确定人物,找出内在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在局部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气质。
(3)也可以运用对比、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
我的好朋友:________,他(她)的性格气质:____________
片段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场景,描摹不同性格的人物在争论中不同的外在表现,每个人物不少于50字。
提示:
争论的场景:__________,参与争论的人物:___________
人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观看
同 步 习 作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