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抒情 (共7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抒情 (共7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9 15: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作文课
同 步 习 作
第 二 单 元
学习抒情
真情实感 家国情怀
单 元 主 题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写作中,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目 标 要 求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法。
2.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在写作中运用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 习 目 标
第 一 课 时
习作知识
1
课文回顾
2
课外阅读
3
专项训练
4
随堂微作
5
1.概念。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2.“抒情”的分类。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3.“抒情”的方法。
(1)直抒胸臆。
①呼告式。
②顿悟式。
③反复式。
(2)间接抒情。
①叙、议含情。
②咏物抒情。
③借景抒情。
④托物言志。
⑤融情于理。
4.抒情的要求。
(1)抒情要真。
(2)抒情要积极向上。
(3)抒发情感要恰当。
(4)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配合使用。
5.意义。
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具体可以分为: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三种。
(1)呼告式。
呼告,就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与其对话。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呼告这种修辞手法,必须是在情绪激动,而且不吐不快时才适合运用,否则会被认为无病呻吟,反而得到负面效果。
如《黄河颂》开篇“啊,朋友”用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黄河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让作者内心激荡。于是,抛开读者,作者直接与黄河对话,抒发对黄河的颂扬之情。呼告式直接抒情,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并点出“颂黄河”的主题。
《土地的誓言》中“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作者回忆了家乡的美丽以及自己在家乡的成长足迹后,情感难以遏制,直接与土地、家乡对话,这满怀激情的誓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为家乡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呼告式直接抒情,能增强抒情效果,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顿悟式。
顿悟,就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体验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情感,在叙述或描述过程当中,将对事件及事物当下产生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从而感染读者。
如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发现了许多不同寻常之处。这时他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
顿悟式直抒胸臆,表达小弗朗士万分难过的心情。顿悟式的直接抒情,往往在叙述事件终了之时,对当下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抒发出来,从而感染读者,能增强抒情效果,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3)反复式。
反复,就是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式的抒情句能够增强语气或语势,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节奏美。在使用反复这种修辞时,句式一般不宜太长,短促的句式能够更加有力地表达情感。
如《黄河颂》中连续多次使用“啊!黄河”的句式,结尾再次反复使用“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式的直接抒情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抒发自己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挚爱之情,强调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突出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反复式的直接抒情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土地的誓言》中“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这两个“无时无刻”运用反复式的直接抒情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反复式的直接抒情,写出了木兰从军之急和思亲之深。
反复式的直接抒情可以加强语势,增强语言节奏感,有利于抒发强烈情感,很有感染力。
2.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为媒介来抒发感情。具体可以分为:叙、议含情、咏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理这五种。
(1)叙、议含情。
叙、议含情就是在叙述和议论的过程中抒情。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但是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如《老山界》中“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选段写了长征队伍中,每个人都克服困难努力向前。叙中抒情,运输员总是负重前行,可是他们偏偏跑到前面去了;医务人员照顾伤病员本来就很辛苦了,联系前文来看,单是翻过这陡峭的山峰就很艰难,可是医务人员却还要搀扶着伤病员行军,更何况都是女同志。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当中,包含着作者对战友的敬佩之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邓稼先》一文的结尾,作者在稼先逝世以后,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议论抒情的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这段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议中抒情,表明邓稼先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杨振宁对老友邓稼先的敬佩之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咏物抒情。
咏物抒情,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抒情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土地的誓言》中: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作者先通过描写一连串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表达出作者对于故乡的炽热的爱恋,故乡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感情,同时也激发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这种寄情于物、咏物抒情的手法,可以使自己的感情显得更加浓烈、真挚、感人。
(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黄河颂》中: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通过一个“望”字统领下文,先写出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精神,这为下文的直接抒情和议论奠定了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
老舍《济南的冬天》中: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一个“妙”字统领全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冬天的山景,草色和雪色相间的美景,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可爱的情态,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托“陋室”这一“物”来寄托“志行高洁、安贫乐道”这一“志”。
如《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
托“莲”这一“物”来寄托“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志”。
(5)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融情于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给人启迪。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具体可以分为: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三种。
(1)呼告式。
吴承恩《西游记》中:
且不言他三人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啼,思量他那徒弟。眼中流泪道:“悟能啊,不知你在那个村中逢了善友,贪着斋供;悟净啊,你又不知在那里寻他,可能得会?岂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难!几时得会你们,脱了大难,早赴灵山!”
唐僧师徒几人去西天取经,唐僧屡被妖魔鬼怪捉去,每次都是靠徒弟们营救才幸免于难。这一次他又被妖魔捉入山洞,心里悲伤,盼望徒弟们来救他出去。在他被抓之前,悟能(猪八戒)去化斋饭,悟净(沙僧)见悟能许久没回来,便又出去寻找,故唐僧心里害怕被妖魔吃了,戚戚地呼唤他们两人,希望他们早点得知师父被抓,早点来解救。唐僧对不在眼前的悟能和悟净说话,呼唤他们,希望得知他们的消息,这就是呼告。
高尔基《海燕》中: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借预言家之口,以饱满的激情呼唤暴风雨的到来,抒发豪情壮志,并以无产阶级先行者的战斗姿态,表达时刻准备战斗、积极投身斗争的渴望。运用呼告的抒情方式,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顿悟式。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中: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弱女子,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居然学会了不少字,创造了奇迹,使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海伦·凯勒在拼搏奋斗中突然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这种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了她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反复式。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为了赞美保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艾青在这里一连反复使用了六个“她含着笑””,使勤劳而乐观的保姆形象跃然纸上,抒发了强烈的赞美之情。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节奏美和韵律美。
2.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为媒介来抒发感情。具体可以分为:叙、议含情、咏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理这五种。
(1)叙、议含情。
首先,叙中含情,如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文章开头便说: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清然泪下。……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是多么严峻。
作者有层次的写了石缝间的小草、花朵、树木等顽强生长的景象,做到了情随叙生。由叙生情,情叙交融,动人心弦。
其次,议中含情,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优秀品质。通过议论来抒情,给予了闻一多先生高度的评价和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的赞扬之情。
(2)咏物抒情。
冰心《荷叶 母亲》中: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遮蔽红莲,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母亲是给红莲遮风挡雨的荷叶。作者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咏荷叶覆盖荷花,正如母亲呵护儿女,以此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3)借景抒情。
朱自清的《春》中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彩。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对花的描写,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花百花竟放的绚丽多彩,这里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描绘盛开的野花由上转下,作者把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再如: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从鸟鸣声、轻风流水声,牧童吹笛声三个角度写出春风和谐悦耳。既写出了春风中的乐感,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欢快喜悦之情。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调。
(4)托物言志。
宗璞《紫藤萝瀑布》中: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通过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后的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受的不幸。正是这种含蓄而又节制地情感表达,自然得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人生感悟。
(5)融情于理。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情于理,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训练一:阅读名篇,明确抒情方式。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四个材料,思考每一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三则材料都分别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材料一: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材料一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美之情;材料二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感受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赞歌;材料三通过对家乡丰饶的物产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
通过上面三个文段的分析,我们发现材料一直接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出来,这就是直接抒情。材料二、三表达比较委婉,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由读者慢慢体会,这种抒情方式叫间接抒情。
训练二: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
片段一: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再塑生命的人》
方法总结一:直抒胸臆。
人在情绪高涨或激愤的时候,往往要找朋友倾诉;或将它写在文章中,用纸、笔为代替物,将感情发泄出来,这就叫“直抒胸臆”。
片段二:“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方法总结二: 变换人称,善用修辞。
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力。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训练三: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
片段一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方法总结一:细化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通过对事物形状、色彩和声音如实的摹写,写出了初春的气息,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悟,语言灵动而隽永。
片段二
A.这时,母亲就会躲起来。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B.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儿……”
——《秋天的怀念》
方法总结二:描摹人物,“让情感站立起来”。
面对暴怒无常的我,母亲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她“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发泄心中的痛苦;“偷偷地”听着,是母亲担心我一人留在房间里会做一些不好的、伤害自己的事情;又“悄悄地”进来,是因为她怕自己的动静再次引发我的暴怒;“眼边红红的”可以看出母亲看到我发脾气时的悲痛。她隐忍不发的哭声,是要给我信心,使我坚强。短短几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母爱的真谛。
片段三
A.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感谢那次爬山,感谢我的父亲,您的教育我终生难忘!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
方法总结三:议论点睛,“让情感深邃无底”。
议论结尾,画龙点睛,这件小小的事情就变得意义非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彩。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观看
同 步 习 作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