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⑤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1949
1954
1956
1978
细化1:1个阶段、两大文献、三次会议、三大制度
细化2:伟大转折;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成就
1982
细化3:一国两制意义;港澳回归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史实
人物: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
1949
1956
1978
初期外交
70S初
外交突破
新时期外交调整
细化:区分阶段;
区分外交理论与实践;
重返联合国原因、中美改善原因
2001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b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b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b
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 b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d
53-78
1978
1992
细化2:农村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如何(空间)?农村改革的变与不变?经济特区之特?
细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细化1: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联系与区别;建设探索中的重大史事的排序、特点
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春
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10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11
中共十五大召开 1997.9
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
提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体制
指出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目标和原则的具体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b
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b
②近代以来中国通讯工具的发展 b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报刊、影视业的发展 b
②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b
细化:怎么变?变的阶段性?影响变的因素?
细化: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置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加以考察,注意阶段性;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细化:1956年的重大史实: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完成;《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向科学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