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党史学习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0: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目录
CONTENTS
不忘初心在践行
第三部分
前 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百年党史为人民
前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地下党到天下第一大党,据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成立时我国党员总数才58人,至今天9100多万,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共产党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心里时刻装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靠的是人民的爱戴和衷心拥护!
归根到底是一条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为国家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安康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历经磨难终能一步步走向胜利。
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7.23~7.31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古代中华盛世
开元盛世(唐)文景之治(西汉)
光武中兴(东汉)
开皇之治(隋)
贞观之治(唐)
康乾盛世(清)
但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内忧外患,国力衰落,民不聊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1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余家博物馆收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日本仅在侵华期间掠夺的中国文物就达360余万件。流失海外的3万片珍贵的甲骨文片,日本就有约1.3万片。
据记载,战后日本归还部分战争时期掠夺的中国文物多达近16万车给中国,其中,珍贵文物就有2000余件。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大肆掠夺,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入英、法、美等国,成为各国博物馆引以自豪的经典收藏。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国珍贵文物的数量,实在无法统计,估计应该在1600万件以上,大约有30万件以上的皇宫国宝流失宫外。
他们掠夺的文物,主要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掠夺北京以及盗窃龙门石窟、敦煌藏经洞等地珍贵藏品,包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离骚经》和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浮雕等等。”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据《辛丑条约》,11国(加上比,西,荷)共勒索中国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亿两。至于他们打进北京烧杀抢掠,掠走的白银,数目太大,史学界也无法估计出准确数字。目前能统计的是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其中日军劫掠户部(今公安部院内)库存白银2914856两,并立即放火烧房,掩盖罪证。
地主阶级的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方案
结果:林则徐出师未捷,被充军新疆,魏源著作《海国图志》满腔热血与方案,未能实践。
先进的国人
艰难的探索
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在行动上实践林、魏的“师夷长技”的理论,用西方科技来富强封建王朝。结果:甲午战败,“自强”“求富”之梦破灭。
农民阶级:洪秀全 杨秀清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以《天朝田亩产制度》为纲领,搞绝对平均主义,天国政权实与封建王朝无异 结果:天京变乱之后走向衰败——最后被残酷镇压。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从反清灭洋到扶清灭洋,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八国联军侵华,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0年后再次掠杀北京城,清朝丧权辱国,成了“洋人的朝庭”
资产阶级:
维新派:康、梁、严及“戊戌六君子”
学英德日, 搞君主立宪,行维新变法,结果:仅百日而亡。
革命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章太炎等
学美国民主,搞民主共和。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主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推翻了帝制,结果是:袁世凯摘了桃子,使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当时有一戏联,上下联分别是: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民国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不是东西。
横批:民国总统
说明了什么?中国学习美式民主共和,搞三权分立,当时行不通,更无法救国救民。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实业救国:
南张北周,荣氏兄弟等:
教育救国:蔡元培、陶行知等
科技救国:詹天佑、侯德榜、熊庆来、李四光等
清末状元张謇父亲去世之后,留给他一张纸条,告诫张謇性格太直,不宜做官,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这一天,张謇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在一家茶楼里喝茶。当朋友问张謇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没有,张謇思索了一会便回答到:我要创办实业。紧接着他又说道,当前大清政府每年从国外进口棉纱数量位居第一,比钢铁还要多,清政府每年都要从日本进口将近一亿两白银的棉纱,基本被日本人所垄断。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棉纱生产工厂,如果创办纱厂,不仅能获得巨额利润还能打消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为国争光。张謇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朋友心血来潮,纷纷拍手叫好,几个人便不谋而合的走到了一起,决心在通州创办纱厂。经过好多周折终于办成了大生纱厂。
在张謇的带领下,大生纱厂越办越好,产出的棉纱质量比欧美、日本等国都要高,很多布庄纷纷放弃从国外购买棉纱转而从大生纱厂采购,外地的更是慕名前来,买纱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纱厂里产出的棉纱供不应求,把日本人的棉纱挤出中国市场,为中国人狠狠地出了口气。大生纱厂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名气最响亮的纱厂,慈禧太后对张謇称赞不已,举国上下都知道这个清末状元在通州创办纱厂等轰轰烈烈的事迹。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1918年10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图为部分社员1920年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右三为邓颖超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
马克思主义
2
3
4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
一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二是中国历次探索与救国失败
三是先进的中国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是与共产国际的支持帮助分不开
但归根到底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中国大多数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解放的利益,要实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与幸福。而这正是先进的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所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便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到无产阶级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呼唤德先生、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救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回顾百年党史,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也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结果。
百年党史为人民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与工农运动结合,到工农中去,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动员、组织、领导他们同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去争取应得的权益。如: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去长辛店,刘少奇、毛泽东去安源路矿,从省港大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共产党人一直在为工人劳动者利益而斗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人组织工会、农会等进行压迫和剥削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战歌唱遍大江南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得了广大贫苦的大力支持,使革命根据地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红军长征时期
特别是在长征时期:尽管我党遭遇严重挫折和残酷损失,但我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宁愿自己受受难也为了老百姓,帮助贫苦的人民劳动者。《半条被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半条被子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广大人民抗日呼声为指针,与国军不计前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在解放区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人民交租交息,固结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抗日 击战,利用人民智慧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多种战法,创建和扩大了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解放区广大贫苦农民无地或少地问题,得到大多数农民支持和响应,所以在淮海战役中才会出现几十万农民小推车支援解放军的前线作战。所以,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人知道,解放战争前,国民党史号称800万军队(据史证是430万),共产党才127万军队,一个是美式装备,一个是小米加步枪,最终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胜,何也?人民的力量,共产党为了谁?就是为了人民,所以人民支持共产党,人民反对国民党,这是就党史,是历史,是事实。说明什么?
——共产党为人民,人民拥护共产党!
不忘初心在践行




纵观党史,在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内涵和目标不同。新中国建立以前,为人民谋利益集中体现在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人民谋利益集中体现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人民谋利益不再局限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只是数量上的叠加,还要有质的跃升。人民群众期盼民主和自由、公平和正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等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利益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历程永无止境
人民利益 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在领导人民闹革命求解放的伟大实践中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脉相承,带领全党实践党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宗旨的思想内涵和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宗旨的理论升华和实际应用。回顾党史的历史,梳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和要求,对于全党提高践行党的宗旨的自觉性、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不忘初心在践行
中国共产党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我们党召开七大,毛泽东同志在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接着,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他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内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接着,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至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我们党的根本规定性,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全党树立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特别是雷锋和焦裕禄两个重大典型,为引导和激励全党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和优良风气,发挥了巨大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
唐山地震中奇迹
开滦煤矿的吕家坨矿,当时井下工人1006名,这1006人中,有100多名机关干部,有兄弟单位的打井队,有参加大会战的洗煤厂工人,有下井不足半个月的新工人,还有四十几名女同志。最高的领导是担任副主任的共产党员贾邦友。大震来临那一刻,先是一阵强烈的震风,煤尘轰然而起,什么也看不见。接着,从底板方向传来巨大的声响,由远而近,渐渐地震耳欲聋。整个巷道都在晃,顶板上的煤和矸石哗哗地往下落。钢制的拱形支架接头,在激烈的碰撞和摩擦中发出巨响,令人恐怖的火花四处乱溅,地下深处的矿井立即陷入了地狱一般的绝境。
现场管理者即是抗震指挥者。一个临时的党支部和指挥部成立,由贾邦友担任书记和指挥。他鼓励大家:“要看到光明,增强勇气,在撤离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服从指挥。”最后,贾邦友宣布了撤退路线,撤退的顺序是,兄弟单位的同志先走,然后是井上工人、采煤工人,最后是机关干部。“各单位都要先群众后党员,先工人后干部,领导必须最后撤离。”
大地震使大家惊恐万状。 这时,代班的贾邦友振臂高呼:大家不要乱,听我指挥。共产党员站出来,共青团员站出来。(这时,党员就是大家的主心骨)贾邦友作临时党支部的负责人把年轻的党团员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去找“生命通道”,其他的党团员安抚群众,维持秩序,当时讲述的这位女同志虽然不是党团员,因为是科室人员,也在最后撤离之列。 撤离工作从凌晨五点到下午四点多才结束。 这位女同志爬出通风口,惊讶地发现:外面是瓢泼大雨,先出来的人谁也没走。她看大家都聚集在通风口周围,只说了一句:“出了这么大的事,大家都回家看看吧。”几天后,这位女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可以想象,那时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觉悟、素质,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有人说是”人类历史的最高峰!”
学习党史,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在重温党的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怀,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并积极践行这些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是一切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回避的基本价值取向问题。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运动本质特征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把人民群众放在价值主体的位置上,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以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为目标和标准,这种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本价值定位。
为了谁
为人民服务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1939年2月,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最早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1年11月6日,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4年,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以人民为中心
2013年6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内自上而下展开。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出了一个崭新的号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早出处。此后,他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丰富,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文化领域,二是物质生产领域。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几十个人的小党发展为一个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之所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之所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定力与活力,就在于始终坚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这是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立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