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通史复习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宋代通史复习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0: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
钱穆(1895-1990)
陈寅恪(1890-1969)
“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宋史复习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2021.6(6) 宋朝商业
2021.1(4) 宋朝“市”的发展
2020.7(5、6) 武经总要、宋朝“市”的发展
2020.1(5) 宋朝“市”的发展
2019.4(7) 参知政事
2018.11(4、5、6、33) 朱熹思想、丝绸之路、朝代排序、宋代商人地位
2018.4(6) 朝代排序
2017.11(4、7) 丝绸之路、参知政事
2017.4(3、4、5) 海上丝绸之路、《武经总要》、绘画
2016.10
2016.4(5) 柳永
2015.4(5) 辛弃疾
考查情况: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时事热点: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水转翻车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越地区
冶金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制瓷业的成就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宋代商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其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漆侠:《宋代经济史》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①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空间:
时间:
管理:
①商业活动突破市坊的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商业街(布局)
②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下也出现了“市”(区域)
宋代夜市更加繁荣、出现晓市
③“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庙会集市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1.国内市场的繁荣
②(商人)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情形,到宋代有所改变
2.城市的繁荣:
《东京梦华录》 汴京
3.海外贸易的兴盛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北宋翰林学士李邴《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必三26)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必三26)
宋代统治者为何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另外,北宋官僚队伍膨胀: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020年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财政需要
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必二P17)
三、文化的发展
通俗文化的繁荣:宋词、话本、风俗画
宋代文化发展的哪些现象体现出对商品经济的迎合?
对商品经济发展的迎合
《清明上河图》中的说书人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典雅文化的追求: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
宋代印刷术的发展
词风的转变:
苏轼《枯木怪石图》
理学(新儒学):理学家通过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儒学
关注现世实际
回避终极问题
信仰危机
二程
不系统

寻理
途径
宋明理学
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思:
“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
——吕祖谦:《宋文鉴·论士风》

格物致知
学习实践
仁者境界
正君心
程朱理学
(三纲五常)
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思: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世界的本原是:
实现理的途径是: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普罗大众
儒学
关注现世实际
回避终极问题
信仰危机
二程
不系统

寻理
途径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信众有限
知识精英
陆王心学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
(2022届湖丽衢高三一模)28.材料一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吕祖谦)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朱、陆议论的异同。(5分)
朱以陆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2.钱穆先生的“积贫积弱”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1.教科书展示的宋朝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
材料二:近代以来,国人痛感国力不强,备受外族欺凌,类比历史,才使关于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逐渐定型。 ——李华瑞《宋代经济:历史观察的时代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历史解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文化繁荣,政治稳定,因而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与日俱增……学界推崇与网络普及的双重促进,都把“造极之世”说推向历史的新高,“积贫积弱”说则被视为陈见而打入历史的深渊。 ——朱永清
材料一:一直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看法,一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一是积贫积弱,保守因循,屈辱投降。这两种看法各有其事实依据,其实是着眼点不同,看待历史的角度有别。造极说更多地是从经济文化着眼,强调的是两宋经济繁荣,思想进步,科技发达,社会稳定。贫弱说,更多地是从政治军事和对外关系着眼,强调的是财政紧张,军力孱弱,保守拖沓,因循苟且。
——宁可《辽宋夏金史讲义·序》
3.钱穆先生为何没有去关注宋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016.10)26.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B
不主观想象,不盲从盲信,基于史料,立足时空,敬畏历史、理解同情、多维解读、客观评判。这样,历史自然会展现其智慧与力量!
历史解释往往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和主观的痕迹。但我们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苛求,不应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责备。
对于前人的历史解释:
我们的历史解释:
板书设计: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文化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放松商业控制
冗官冗员
二府三司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