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一、命题依据和思路
二、考查内容和分值分布
三、考试数据反馈
四、选择题解题的典型错误
五、非选择题答题诊断
六、复习建议
一、命题依据和思路
(一)命题依据
主要以现行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及以往选考卷为参照依据。
(二)命题思路
1、模仿选考,力求原创
题型结构:2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
(50分) (10+10+15+15=50分)
史学素养题:第25题
选择性问题:第28(3)题
文、图、表等结合(图表共6处)
(二)命题思路
2、立足核心素养,凸显价值引领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考察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如第3、4、22、23等题涉及时空观念,第10、12等题等体现史料实证,第1、5、6、9、16、18、19等题体现历史解释,第11、14、15等题考察了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十五大的内容和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贡献,体现了家国情怀。29(3)应对经济危机的认知,体现了更为宽广的情怀。
(二)命题思路
3、强化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整合、迁移
以教材为本,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考察基础知识。如第2、13、14、15、17、20、21、24等题。
挖掘各时期、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构建历史的整体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这类题有:2、8、14、28(3)、29(3)等题。
(二)命题思路
4、关注时政热点
本卷在命题中不回避热点,但又不是为考热点而考热点,而是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知识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例如明年是建党100周年,11题考查中共一大党纲;14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切入。
二、考查内容和分值分布
题号 内容 模块 时期 题号 内容 模块 时期
1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一 中古 19 《德意志帝国宪法》 必修一 世近
2 中西方思想 必修三 跨时期 20 《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 世近
3 灵渠 必修一 中古 21 马克思 选修四 世近
4 玄奘西行求法 选修四 中古 22 “电”的重要成果 必修三 世近
5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必修二 中古 23 太平洋战场 选修三 世现
6 军机处 必修一 中古 24 世界经济组织 必修二 世现
7 中国古典文学 必修三 中古 25 史学素养
8 干支纪年 跨模块 跨时期 26(1) 汉代“抑商” 必修二 中古
9 近代经济 必修二 中近 26(2) 改革开放新阶段、十四届三中 必修二 中现
10 左宗棠收复新疆 必修一 中近 27(1)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必修三 世古
11 一大党纲 必修一 中近 27(2) 启蒙运动 必修三 世近
12 《国共合作宣言》 必修一 中近 28(1) 改土归流、边疆政策基本原则 必修一 中古
13 三大制度、中美关系、两岸关系 必修一 中现 28(2) 儒学、康熙 选修四 中古
14 中共十五大 跨模块 中现 28(3) 颐和园 选修六 跨时期
15 中国空间技术领域成就 必修三 中现 29(1) 罗斯福新政 必修二 世现
16 罗马法 债务奴隶 必修一 世古 29(2) 苏联五年计划 必修二 世现
17 新航路开辟 物种交流 必修二 世近 29(3) 德日法西斯建立标志、应对经济危机 跨模块 世现
18 宗教改革 必修三 世近
三、考试数据反馈
1、总体情况:
参考学校:54所,考生数:11502名;
总平均分56.7(原始分)、70.47(等级分),难度0.57;
选 择 题33.51,难度0.67;
非选择题23.22,难度0.46;
2.平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等统计
学校 平均分 客观题 主观题 优秀人数 优秀率
玉环中学 75.58 41.67 33.91 155 74.52
台州市第一中学 72.85 40.32 32.53 195 68.9
台州中学 71.94 39.82 32.12 167 62.08
天台中学 71.42 40.01 31.41 154 60.87
温岭中学 71.21 40.64 30.57 95 58.28
北师大台州附中 71.09 40.23 30.86 81 59.12
台州市黄岩中学 68.36 38.66 29.7 120 48.58
温岭新河中学 67.86 38.87 29 110 46.81
天台育青中学 67.38 37.8 29.58 114 47.3
仙居中学 67.11 38.19 28.92 110 48.89
玉环楚门中学 66.82 37.44 29.38 121 44.65
台州市路桥中学 65.63 36.78 28.84 116 37.18
三门中学 65.02 36.27 28.75 91 35.55
临海回浦中学 63.08 35.79 27.3 158 31.73
温岭二中 62.85 36.12 26.73 36 23.33
台州市书生中学 61.92 35.81 26.11 75 28.63
台州市洪家中学 60.24 34.81 25.43 44 18.18
台州市九峰中学 60.23 35.08 25.15 41 22.16
临海大田中学 59.62 35.75 23.87 93 19.46
仙居横溪中学 57.36 35 22.36 5 8.93
优秀分数线
82.0
优良分数线
67.0
合格分数线
52.0
(一)54校客观题的选择率统计
小题题号 标准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1 D 1.15 10.23 7.62 80.97
2 B 3.98 79.78 11.19 5.03
3 A 53.83 13.73 19.47 12.89
4 C 2.01 4.2 92.47 1.3
5 B 1.8 85.12 9.64 3.41
6 C 1.97 2.69 94.53 0.78
7 D 26.23 2.03 12.25 59.43
8 C 18.48 23.61 44.72 13.04
9 D 4.75 22.1 6.31 66.76
10 C 7.21 5.57 86.35 0.83
11 A 68.77 10.07 17.92 3.2
12 D 49.57 5.43 4.17 40.79
四、选择题解题的典型错误
小题题号 标准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13 D 2.69 16.33 11.79 69.13
14 B 15.34 61.3 2.72 20.59
15 C 11.01 24.01 62.63 2.26
16 C 4.49 23.13 46.25 26.1
17 B 6.51 68.2 19.98 5.29
18 B 3.09 92.45 3.41 1.03
19 A 69.73 24.9 1.38 3.88
20 A 76.22 3.42 17.38 2.96
21 B 12.36 49.1 23.28 15.23
22 C 17.21 32.42 47.47 2.8
23 C 9.6 18.78 49.02 22.47
24 D 14.09 7.57 17.64 60.62
25 D 0.17 0.69 29.02 70.09
(二)选择题难度不同分类及占比
难度分类 1-25题 占比
容易题
(0.7及以上) 1、2 、4、5、6、10、18、20、25 合计共9题36%
中等题
(0.5—0.7) 3、7、9、11、13、14、15、17、19、24 合计共10题40%
较难题 (0.5及以下) 8、12、16、21、22、23
合计6题24%
2、解读材料能力尚欠缺,抓不住关键信息
如:3、9、11、12等
4、文史知识薄弱
如:1、7、8等
3、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知识迁移能力弱
如:16、18等
1、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14、15、21、22等
(三)选择题错因归类
5、图表解读能力差
如:4、23等
1、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重大举措。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同时也 A.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明确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
C.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拨回到正确轨道
D.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成为治国方略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B 15.34 61.3 2.72 20.59
1、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
15.2020 年 7 月 31 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 代。下列对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
B.198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C 11.01 24.01 62.63 2.26
1、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
21.马克思的活动引发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他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过着流亡的生活。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其流亡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是
A.撰写《资本论》
B.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C.创办《新莱茵报》
D.主编《德法年鉴》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B 12.36 49.1 23.28 15.23
1、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有关“电”的重要成果,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②美国人贝尔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③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④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C 17.21 32.42 47.47 2.8
2、解读材料能力尚欠缺,抓不住关键信息
3.“秦人凿破楚咽喉,南北通航贯九州。五岭青云漓水落,三湘黄叶洞庭秋。悠悠岁月添人事,渺渺江波少物流。故道如今成古迹,申遗岂为稻粱谋。”诗中的古迹
A.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位于当时的“西南夷”地区
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A 53.83 13.73 19.47 12.89
2、解读材料能力尚欠缺,抓不住关键信息
9.对于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村镇的社会变化,时人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说明
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贸易中心已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影响中国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D 4.75 22.1 6.31 66.76
2、解读材料能力尚欠缺,抓不住关键信息
11.“烟雨楼台蕴藕香,嘉兴水碧溢清凉。南湖萍聚流芳古,赤色方舟诞党纲。”该材料中的党纲
A.提出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阐述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A 68.77 10.07 17.92 3.2
2、解读材料能力尚欠缺,抓不住关键信息
12.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 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并待命出动,……”。此宣言发表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中共土地革命时期 D.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D 49.57 5.43 4.17 40.79
3、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知识迁移能力弱
16.公元前 326 年罗马元老院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 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对这部 “法案”表述错误的是
A.调整了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
B.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实现了人人平等
D.推动罗马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C 4.49 23.13 46.25 26.1
4、文史知识薄弱
1.最早记录“中国”一词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记载:“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 ‘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来)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 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统治)民。”这反映了
A.西周各诸侯国负担的贡赋较重
B.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扩展
C.西周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西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D 1.15 10.23 7.62 80.97
4、文史知识薄弱
7.某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 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该此作品是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窦娥冤》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D 26.23 2.03 12.25 59.43
4、文史知识薄弱
8.2020 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庚子年的有
①《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③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④中央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C 18.48 23.61 44.72 13.04
5、图表解读能力差
答案 A选择项 B选择项 C选择项 D选择项
C 9.6 18.78 49.02 22.47
23.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场。关于右图 数字标注点发生的战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日本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B.②处美军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C.③处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
D.④处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五、非选择题答题诊断
54校非选择题统计
题号 26(1) 26(2) 27(1) 27(2) 28(1) 28(2) 28(3) 29(1) 29(2) 29(3)
得分 3.72 1.62 1.21 1.99 2.2 2.23 2.39 2.81 3.62 1.41
难度系数 0.74 0.32 0.30 0.33 0.44 0.45 0.48 0.56 0.60 0.35
26(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并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理由。(5 分)
标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 分)理由: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 分)
基础不扎实;审题不清
改卷反馈
26(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个问题本来比较简单,属于识记题,但是很多学生把这一问题同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搞混淆,很大部分学生写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或者没有把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写完整,甚至有些学生写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第二小问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经济体制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理由,本小问问题较长,实际上就是答出十四届三中全会跟市场经济相关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不出来或者写不完整,尤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很多学生写成了决定性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写成了现代化企业。还有不少学生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本题得满分的学生较少。
2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发展”的功绩,并归纳苏格 拉底与智者学派在思想上的共同点。(4 分)
功绩: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人类自我意识 的第一次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2 分) 共同点: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2 分)
审题不清,写成了具体主张;
概念错用、乱用
改卷反馈
27 (1)学生失分原因
1、审题有误。设问是“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发展的功绩”,而部分学生审读成主张,答案写成: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归纳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审读成智者学派的共同主张等。
2、基础知识很不扎实,记忆出现混乱。一半以上学生无法把材料的信息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或迁移,无法准确背诵出教材中“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义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思想上的共同点。部分学生与文复兴、宗教改革等知识混淆,把功绩表述为把人从神学或神权中解放出来,甚至有学生表述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或为加强君主专制等。共同主张只会写:都主张人文主义或都肯定人的地位等。
3、答题不规范、表述不精准,错别字较多。部分学生答题时一逗到底,没有序号化,答案无法归属;部分学生答题时纯抄原文,没有摘录或归纳等;部分学生把西方人文精神滥觞表述为发展等;部分学生答题时出现错别字如:滥觞写成烂觞,或写成滥角,或写拼音等。
27(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德“理性哲学”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表现。(6 分)
内涵:旨在消除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融合了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包含了逻辑理性和价值理性)。(2 分) 发展: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人的解放发展到强调人的彻底解放(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出现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4 分)
概括不全;基础不扎实;字迹潦草
改卷反馈
27(2)学生失分情况
1、概括康德“理性哲学”的主要内涵。
这道题目,学生基本上还能够比较好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失分在于概括不够完整。只讲到其中一点的比较多。
2、简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表现。
这道题目,考点明确,但是学生对这一考点显然不够熟悉,得分率较低,4分基本上只有1、2分。主要答错的有:答成启蒙运动各个思想家的主张;答成文艺复兴的内涵等。或是言之无物,仅仅把问题重复一遍。
29(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事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应 对经济危机的认知。(4分)
标志:希特勒就任政府总理;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分)
认知:改革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防止专制独裁,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2分)(任意2点即可得2分)
审题!!!
改卷反馈
29(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小问:主要问题是表述不准确及人名记错,典型的比如希特勒任总理写成希特勒任总统,有少量完全记错或不记得的,如答法西斯国家集团的形成、“柏林—罗马”联盟等;广田弘毅名字记不熟,如写成大田广义、东条英机、武田弘毅等,也有错答成近卫文麿的。
第二小问:此题主要是解题不准确,大量同学答经济危机的成因、经济危机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影响、或客观描述各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没有抓住“应对经济危机的认知”这一点回答。
审题:
1、知晓三类主要设问方式
第一类根据材料…… 从材料中获取答案
第二类结合所学知识…… 联系教材内容
第三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既要从材料中获取答案还要联系教材内容
例:29(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
措施:引进技术;进口机器;引进专家和技术人才;积极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4 分)
例:29(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事件。
标志:希特勒就任政府总理;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 分)
例:26(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并归纳汉代“抑商”措施。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稳定。(1 分)措施:不得衣丝乘车;课以重税;不得为官;发 展官营工商业(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4 分)
2、审“提问词”:指出、概括、分析、概述、说明等
3、审“中心词”,即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答什么
例:26(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并归纳汉代“抑商”措施。
4、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
例:28(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对“西南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主要举措。
例:29(2)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
6、审“分值”,按分给点
例:29(3)谈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知。
5、审“句子”,化繁为简
例:26(2)并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原因。→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六、复习建议
发挥备课组团队的力量
关注热点,重视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教师:
加强考试研究,把握复习方向,科学制定复习计划
练习精选精讲,小题大做,融合贯通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
六、复习建议
回归教材,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知识
多读、多背、多写
学生:
依据考点,利用问题清单等形式突破薄弱环节
整理必不可少,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