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轮复习 中国古代秦汉史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三轮复习 中国古代秦汉史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4: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
【考纲要求】
1.秦汉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2.秦汉时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秦汉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人物》:秦始皇
6.《遗产》:长城、秦始皇兵马俑
【知识线索】
【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大一统局面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从而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知识整合】
一、政治——大一统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一)秦的统一
1.有利条件:
2.统一过程:
①东灭六国: 。
②北击匈奴: 。
③南平百越: 。
④征服西南: 。
①客观原因:
(1)采用铁犁牛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2)商鞅变法,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统一的历史趋势、人民的意愿
②主观原因:
(1)雄才伟略,广纳贤才 (2)正确的策略
BC230-BC221,韩赵魏楚燕齐(地图)
BC215,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BC214,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设郡
开辟“五尺道”,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疆域?
3.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军事 ②政治 ③经济 ④文化 ⑤交通和工程建设
4. 统一的影响:
①必修一正文
②必修一课前提示
③《人物》表述
5. 秦的暴政:
①表现: 、 、 。
②影响:
焚书坑儒 大修长城 大兴土木
(2021年1月选考,第28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8.(1)原因: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
意义: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人物》)“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必修一》)
【知识整合】
一、政治——大一统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概念、形成的条件、主要特点、影响
2.主要内容:
①皇帝制度:建立、特点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三公的名称、职责、相互关系——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权操于上
(2)九卿的职责: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③地方行政:郡县制
(1)起源 (2)内容 (3)特点 (4)影响
注意:阅读九卿的职责,体现出 的政治特点。
家国不分
④监察制度 ⑤选官制度
一、政治——大一统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三)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汉承秦制: 、 、 得以沿袭。
2.中央政治体制:为 ,实行“ ”制度。
内朝: 。
外朝: 。
3.地方管理制度: 。汉初地方除设郡县外,还分封诸侯,
, 并存。后来导致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至汉武帝时期基本解决“王国问题”。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内外朝
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享有决策权
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所构成的官僚机构,享有执行权
郡国并行制
郡国
5.选官制度:从 制到 制。
察举制:概念、开始、存续的时期、选才的依据、评价
4.监察体制:
①始于 ,秦汉在中央设立 ;
发展于汉,西汉在地方设 和 。
②刺史制度:
内容:开始推行时代、具体内容、意义、特点(位卑权重,无固定治所)
演变:东汉时,刺史逐渐演变为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治所为州。

御史大夫
刺史
司隶校尉
世官
察举
二、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①耕作方式的进步:
②生产工具的进步:
③水利灌溉:
④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及其根源、危害、对策、结果及其原因
⑤农书:
汉代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成熟时期。
二、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
1.纺织业:①纺织技术发达(史证) ②“丝路”和“丝国”
2.冶金业:
①推行 制度 ②汉代开始用 燃料 ③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
3.陶瓷业:
①由 发展到 的过渡时期。
②东汉晚期,瓷器制作技术成熟,开始生产 瓷。
4.田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煤炭
铁业官营
二、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
1.汉代商业活跃的表现
2.汉代海陆“丝绸之路”开通,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交流,中国因此被称为“ ”。
3.“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
①秦汉“市”的设置和管理
②五都: 。
③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 已经形成
丝国
全国性商业中心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二、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在汉代的具体表现:
①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③商人应入市藉,一入市藉则不得为官
三、思想文化——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思想
1.秦始皇:焚书坑儒 ①实质 ②影响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背景
②目的
③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④汉武帝尊儒、崇儒的措施
⑤实质和影响
三、思想文化——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技
1.秦汉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 。
2.造纸术:①纸的发明和改进的史实 ②传播史实
③对文明进步的意义
西汉时并行使用 、 、 、 四种文书用品
3.火药:《 》对 、 、 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神农百草经



三、思想文化——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三)文学艺术
1.书法:
① 、 、 、 的形成时代
②字体的特点
③书法家李斯及作品
④教材P31“诏铭”和P32“汉简”
2. 绘画:
先秦两汉盛行 。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遗产》
(一)长城:秦汉长城
①修筑历史
②目的
③建筑风格
④文化内涵
⑤历史影响
●《遗产》
(二)秦陵、兵马俑
①秦陵的结构布局、历史文化内涵
②兵马俑的布局、阵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