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黎明:转型的起点》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近代的黎明:转型的起点》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5: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640年前的欧洲近代化史
14世纪
17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发展
时空观念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A
B
C
D
打通模块之界;
必修选修整合。
构建整体面貌;
强化时空观念。
挖掘内在联系;
解释历史因果。
深化主干理解;
助推细节把握。
形成学科大概念(big idea)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通”史复习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 定
反作用
1640年前的欧洲近代化史
近代的黎明:转型的起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思想自由
文艺复兴为什么不反对专制君权?
1265-1321
腓力四世
(1268—1314)
封建贵族割据
罗马天主教皇
格列高利七世
德国皇帝
亨利四世
教权压倒君权
国内市场分裂
国外市场受限
教会盘剥沉重
封建君权
封建
教会
封建
贵族
VS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资产
阶级
(2015年10月)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
A.基督教神学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它是各个方面的一个复兴。它带有一个特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精神同以前大大不同。
——《欧洲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一:趁这大好的时光,好好地享受它一番。让我们就这样地生活下去。只要死神不来召唤我们。
——序
材料二: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碰上一群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第四天序
材料三: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然驳斥:“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第四天第一个故事
材料四:一天夜里女修道院长接到报告,一位修女竟与情人在修道院里幽会。大堂之上,院长气急败坏地痛骂不休。满面羞惭的小修女猛一抬头,却发现院长头上戴的不是头巾而是男人的短裤。
——第九天第二个故事
批判封建等级,提倡人类平等
肯定现世生活
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反对禁欲主义
揭露教会虚伪,批判教会神权统治
文艺复兴文学
中的人文主义
美术三杰
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这个根本特点,决定了……中世纪艺术作品的主题是神,在他们看来,神与人是对立的……反对表现人的艺术。
——杨琪《你能读懂的西方美术史》
主题是人
我想象不出来,世界上超凡脱俗、最善最美的耶稣是什么样子,我也想象不出,一个卖主求荣、反目成仇的叛徒是何等嘴脸,我不得不到市井上去寻找他们的原型。
——达芬奇
人诠释神
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文主义
《雅典学院》
《创世纪》
《哀悼基督》
①以人、世俗生活、古典人物为题材。
②题材虽然是宗教题材,但是以人性化的方式表现。
③表现人的情感,歌颂人的美、人的力量。
题材
表现方式
情感表达
文艺复兴建筑中的人文主义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乌菲齐宫
①为表现人的能力、彰显人的尊严而建。
②由著名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设计、参与建造。
④收藏人文主义美术作品,或以人文主义美术作品为装饰。
③继承、发展古希腊罗马建筑式样(柱子、拱券、圆顶)。
建造目的
建造者
建筑样式
藏品
马基雅维利(1469—1527)
文艺复兴政治中的人文主义
早期的作家……把政治学和道德学或神学密切结合起来。马基雅维利……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马基雅维利:近代政治学之父》
为什么马基雅维利成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呢?
反对分裂割据,追求民族统一
思考现实人性,体现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彰显的人文精神
动摇了
基督教信仰
文艺复兴
彰显的人文精神
动摇了
基督教信仰
宗教改革的主张如何反映资产阶级的诉求?
宗教改革主要主张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圣经论
建立民族教会和廉洁教会
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上帝
教会
信徒
上帝
信徒
天主教
路德新教
信仰
服从
实质:脱离罗马教皇控制的政治斗争
反对教会盘剥,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简化宗教礼仪,为资本主义发展留下空间。
倡导民族教会,顺应建立统一市场的需求。
民族国家有何特征?
共同的语言文字。
共同的民族意识。
中央集权的加强。
方言的逐渐文学化和方言文学在 15 世纪和16 世纪的突出成就,譬如但丁、马基雅维利用意大利语和乔叟 、莎士比亚用英语写作的优秀作品,强化了西欧各族群对自身文化特性的推崇······在政治上,西欧君主国家的强盛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成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政治背景,君王成为民族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也就是说,近代民族主义其实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意识。
——《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宗教改革
动摇了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组织
亨利八世(1491—1547)
英国国教完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吗?
英国国教
16世纪后半叶,英国出现一个新教教派——清教。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清教如何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它要消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纯洁教会,故称“清教”。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为代表的封建神学对思想的束
缚。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
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要求国内市场的统一,扩大海外市场,实行殖民扩张。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资产阶级有怎样的诉求?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支持王权?
资产阶级为什么能发展壮大?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
圈地运动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发展
···
教权压倒君权
封建贵族割据
教会依附君权
贵族依附君权
催生
推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
社会
转型
学科大概念(big idea)
腓力四世
(1268—1314)
路易十四
(1638—1715)
封建
专制王权
封建
贵族
封建
教会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资产
阶级
封建君权
封建
教会
封建
贵族
VS
VS
资产
阶级
封建
专制王权
封建
贵族
封建
教会
路易十四
(1638—1715)
1640年前的欧洲近代化史
近代的黎明:转型的起点
为什么资本主义发展要支持王权?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如何反映资
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1640年前的欧洲近代化史
近代的黎明:转型的起点
历史,就同自然界一样,诞生与衰弱并存。种过分成熟的文明的衰弱是新文明诞生的标志。同样,在某些时期内,对新文明的追求也意味着该时期文明的衰落。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支持王权?
资产阶级为什么能发展壮大?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
圈地运动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发展
催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民族国家
顺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