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连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亿焦耳/米2·年)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阿留申群岛地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
A.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 B.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小
C.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海岭 D.岛屿呈集中带状分布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阿留申群岛及其南侧海底地形的成因,合理的是( )
A.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C.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
D.狭长的海沟为板块生长边界,走向为弧形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A B.B C.C D.D
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发电、采暖和供热是利用地热能的主要方式。冰岛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位于板块交界处,水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发电以水能和地热能为主,风能发电仅占约0.1%。目前,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下图示意冰岛活火山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冰岛的地热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由东向西延伸的断裂带 B.从西南到东北的火山带
C.中南部城市密集分布区 D.环岛屿的沿海平原地区
6.冰岛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规模利用风能发电,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和地热能发电技术要求较低 B.风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C.水能和地热能发电量大且价格低 D.风向和风力季节变化大
7.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冰岛( )
A.电价低廉 B.科技先进 C.政策支持 D.资金雄厚
8.2020年3月18日,美国犹他州发生5.7级地震,和该地震发生有关联的板块是( )
A.大西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下图为某向斜山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该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
A.地壳水平挤压 B.地壳上升运动
C.外力沉积作用 D.外力侵蚀作用
10.沿NM方向的岩层剖面示意图是
A. B.
C. D.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沿平缓的山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与大陆边缘类型a相比,大陆边缘类型b( )
A.位于板块激烈碰撞处 B.地壳比较稳定 C.处于板块张裂处 D.多火山、地震
14.示意图中的大陆最可能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北美大陆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18.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A. B. C. D.
20.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1.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22.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甲处是很好的
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D.储气构造
24.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A. B.
C. D.
冰岛是坐落在北大西洋中脊上的一个岛屿。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岩浆岩,仅从地表看,冰岛似乎完全由火山喷发形成。然而,地质学家在冰岛的大西洋中脊上发现了古老的火山岩,测年数据表明其年龄值达1300万年,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年龄值应该为零(或没有)。同时,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冰岛
A.是从西南方向漂移过来的 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大西洋中脊上
C.位于板块张裂处,由火山喷发而成 D.是由被西南风吹来的火山喷发物沉积形成
26.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下列最可能成为此观点证据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巨大断层 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处
C.厚达300米的深海沉积物 D.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甲处地质构造是( )
A.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B.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
C.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D.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
28.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 )
A.气候异常 B.洪涝灾害 C.地壳下沉 D.山体滑坡
29.丙处岩浆岩( )
A.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 B.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
C.属丁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 D.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30.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31.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
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
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
二、综合题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上图命名 。
(2)将“海沟”“洋脊”“岛弧”“玄武岩”填入图中合适的位置。
(3)若该图广大水域表示太平洋(包括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那么该图左侧紧邻区域和右侧紧邻区域分别对应的板块名称是什么?
(4)图中出现了“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试分析两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3.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东北太平洋 C-C 海区)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下图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C-C海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成因分类,夏威夷群岛是 岛。
(2)夏威夷群岛位于 板块,该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 ,判断理由是 。
(3) 夏季,与夏威夷群岛所在海域相比,太平洋西岸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较低,原因是 、 。
(4)东北太平洋 C-C 海区海底地形为 ,该海底地形特点是 。对我国而言,该海域属于 (填写序号)。
①领海 ②毗连区 ③经济专属区 ④公海
34.读“某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其主要判断依据是:①从岩层形态看:_______;②从岩层新老关系看:_______。
(2)图中B处地貌是_______,A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
(3)A、B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处。
(4)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中_______处相同,其构造名称为_______。
(5)若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C、D四处应选择____处,理由是:___(至少两方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A正确;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B错误;南侧海域海底深度变化大,地形为海沟,C错误;岛屿呈分散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A。
2.
有海沟分布,地处板块消亡边界,A错误;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B正确;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C错误;狭长的海沟为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弧形,D错误。故选B。
【点睛】
板块消亡边界形成的原因是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一个板块向另一板块俯冲,导致板块边界处地壳深入地下,在高温影响下,溶为岩浆。消亡边界中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岛弧—海沟或海岸山脉—海沟型边界。生长边界一般是在大洋的中脊,板块交界处的地壳较为脆弱,地底岩浆很容易以此为出口喷发,在喷发过程中将原有地壳向两侧推移,形成新的地壳,称之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处形成海岭。
3.A
4.A
【解析】
3.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4.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
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5.B
6.C
7.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冰岛能源开发及利用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5.
地热资源来自于地球内部,引发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读图分析可知,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而且图中的火山带呈从西南到东北走向,说明该地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故B正确。
6.
根据材料可知,冰岛水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均较丰富,发电以水能和地热能为主,风电仅占约0.1%。水能、地热能、风能发电对技术要求均比较高,A项错误;冰岛属于发达国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并不落后,B项错误;冰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急促,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水能和地热能发电量大且价格低,C项正确;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主要吹西风,风向变化不大,D项错误。
7.
电解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冰岛能源丰富且廉价,使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故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
【点睛】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地震多发,地热能丰富
8.D
【解析】
【详解】
美国犹他州处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和该地震发生有关联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D正确。故选D。
9.D
10.D
【解析】
9.岩层受挤压弯曲过程中,向斜向下弯曲一般直接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向斜两侧的的背斜顶部多张裂容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反而形成山岭,因此影响该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作用,D符合题意;地壳水平挤压和地壳上升运动对向斜山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而主要的地质作用,排除A、B。向斜山的形成与外力沉积作用系不大,排除C。故选D。
10.根据出露地层界线的延伸方向判断,图中向斜的构造线应沿MN方向延伸,MN线正位于向斜槽部中心,向斜槽线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弯曲,但在槽线方向上岩层没有明显弯曲,有一定倾斜,由此判断,A、B错误;读图可知,岩层①顶部在NM沿线与地面的交点海拔均为600米,岩层①顶面在NM方向上是水平的,读图可知,岩层②顶部在NM沿线与地面的交点海拔虽然都在700~800米之间,但根据与等高线的距离判断,左侧明显低于右侧,因此岩层②的项面左侧低、右侧高,由此判断,C错误,D正确。故选D。
11.C
12.C
【解析】
1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都是低于300米的,可知丙的海拔为600米,丁的海拔为500米,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丙地,可知ABD错误 ,C正确。故选C项。
12.图中的信息是无法显示出该公路是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的,①错误;读图可知该公路在经过山谷时多数都是与山谷中的陡坡处的等高线是斜相交,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公路的坡度,可知②正确;读图可知图中的公路是呈“之”字形弯曲的,且这些“之”字形多出现在陡坡处,这样可以降低公路的施工难度,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路的修建时不可能沿着山脊来修建的,④错误,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
【点睛】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的数值,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13.B
14.D
【解析】
【分析】
13.
读图可知,大陆边缘类型a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激烈,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大陆边缘类型b位于大洋与大陆的交界处,不属于板块交界地带,因而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地壳比较稳定,B正确,A、C、D错。故选B。
14.
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大洋板块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是板块相向运动导致的。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岸板块做相向运动,西岸不处在板块交界处,与图示不符,A错;非洲大陆西岸及澳大利亚大陆西岸不处在板块交界处,均与图示不符合,B、C错;北美大陆西海岸处在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形成海沟和海岸山脉,符合图示信息,D正确。故选D。
【点睛】
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背向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消亡边界,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15.D
16.C
【解析】
15.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
17.A
18.B
【解析】
17.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选A。
18.
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选B。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19.D
20.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构造及意义。
19.图中①③大坝建在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不安全;②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不坚实,④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坝基稳定,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正确。故选D。
20.图中③处位于断层构造带处,岩石破碎,可能有泉水出露,C正确。故选C。
【点睛】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21.C
22.C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21.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
22.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23.A
24.C
【解析】
23.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
24.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
25.C
26.D
【解析】
25.据材料可知,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因此冰岛应由火山喷发而成,且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选C。
26.冰岛地处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若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则有可能存在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如地层中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可作为证据,据此结合选项选D。
27.B
28.C
29.C
【解析】
【分析】
27.
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B正确;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A错误;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的向斜和背斜,C、D错误。故选B。
28.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C符合题意;乙沉积层有没有信息表明形成过程中气候异常、洪涝灾害,排除A、B;由于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C。
29.
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A、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应形成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比乙沉积岩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形成比丁形成更早,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30.A
31.D
【解析】
30.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地形,故A正确。
31.
根据所学知识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延长路程,从而降低坡度,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故D正确,为少占耕地,建高架就可以了,不一定建回旋路,故A错,修路就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可避免,故B错,无法避免自然灾害,故C错。
32.(1)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剖面示意图)、海底扩张示意图(剖面示意图)、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示意图(剖面示意图)等
(2)如图所示:
(3)左侧: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右侧: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4)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由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密度较大,大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里往往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受到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俯冲的过程中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且大洋中脊附近岩浆涌出,海底扩张。结合海底扩张学说的相关知识可知,该图可称为“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剖面示意图)、海底扩张示意图(剖面示意图)、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示意图(剖面示意图)”等。
(2)海沟应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地带;洋脊应位于大洋板块海底岩浆涌升至海底处;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的过程中,大陆部分被抬升,且两个板块的摩擦作用使地幔物质增温,岩浆上涌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并出露海面,形成岛弧;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根据上面分析,绘制如下:
(3)根据全球板块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如果该图广大水域表示太平洋,则左侧(注意图中方向为“西”)位于太平洋西侧地区,属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北太平洋西侧为亚欧板块,南太平洋西侧为印度洋板块),右侧位于太平洋东侧地区,属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北太平洋东侧为美洲板块,南太平洋东侧为南极洲板块)。
(4)本题主要考查海底扩张学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大洋板块位置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陆板块位置较高,密度较小。所以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逐渐熔化而消亡,该处往往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作用明显,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等。
【点睛】
33.(1)火山
(2)太平洋 由东南向西北(由东向西) 岛屿岩石年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
(3)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河流淡水注入多;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4)洋盆 地形平坦 ④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海洋地理。
【详解】
(1)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露出海面而下次的岛屿。
(2)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属于太平洋板块,该群岛由岩浆岩组成,分析岛屿岩石年龄可以看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说明该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3)太平洋西岸为季风气候,因而夏季,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河流注入海洋淡水多,海水盐度较低,此时夏威夷群岛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高。
(4)东北太平洋C-C海区属于远海,深海区,海底地形为洋盆,洋盆底部地形平坦,东北太平洋C-C海区距离我国远超过200海里,对我国而言,属公海海域。
【点睛】
34. 背斜 向斜 A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B处岩层向下凹陷(弯曲) 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A B C 地堑 A处 ①岩层上拱,天然穹形结构,不易塌方(稳定性强);②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漏水(不易发生透水事件);③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工程难度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质剖面图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B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读图可知,B处地貌为山岭;A处地貌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而形成。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找油气资源应当选择A处;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B处。
(4)渭河平原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与C处相同。
(5)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处A,理由需要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分析,背斜岩层上拱,承受的外部压力大,不易塌方,稳定性强;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透水事件;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易于施工。
【点睛】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