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单选题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从第一批先民在海岸带上定居开始,人们靠海住海,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建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民居。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 区的珊瑚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珊瑚房最可能分布在( )
A.辽宁大连 B.广东湛江 C.江苏盐城 D.山东青岛
2.关于珊瑚房的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合理的是( )
①夏秋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②冬季降雪丰富,多坡屋顶
③春季西北风强烈,窗户小而低④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两大主要经济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水稻、小麦 B.油菜、大豆
C.青稞、水稻 D.棉花、亚麻
4.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土壤
5.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环境质量较好 B.地广人稀
C.地理位置优越 D.黑土广布
读我国四大自然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7.导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输出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人口多少不同
C.文化习惯不同 D.经济水平不同
读我国甲、乙两省(区)域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造成甲、乙两区域间流动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间民俗习惯差异 B.区域间对外政策差异 C.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 D.区域间文化习惯差异
9.由于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可能对甲区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畸形老龄化 B.土地资源充分开发
C.资源开发加剧人地矛盾 D.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1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房屋建造一般从安全、舒适、成本等要素考虑。聊城地处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乡村房屋以“土坯房”(是用泥土为墙的房子,墙的内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为主(如下图)。随着聊城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坯房逐渐消失,成为一代人心中浓厚的传统记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世纪50年代前,以泥土建造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泥土保温性强,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C.泥土吸水性强,屋内干燥 D.泥土坚硬,安全耐用
13.聊城土坯房后墙(北墙)一般没有窗子或者窗子很小,推测其目的是( )
A.春季风大,防沙尘暴入内 B.夏季多雨,防暴雨入内
C.秋季光强,防强光入内 D.冬季寒冷,防冬季风入内
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中亚核心地带,国土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属于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2500年的悠久历史为乌兹别克斯坦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建筑古迹,成为吸引国际游客到访的重要旅游资源。下图(a)为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拍摄者数量月变化,下图(b)为该地照片数量月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乌兹别克斯坦当地主要的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森林 B.灌木 C.苔原 D.荒漠
15.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到访量与照片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气候 C.市场距离 D.知名度
16.针对游客量低谷区时段,乌兹别克斯坦应( )
A.增加室内旅游产品类型,减弱气候负面影响
B.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
C.加强宣传和介绍,提升知名度
D.加强服务人员相关培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1980年广州的建成区面积为136平方公里,到2018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300.01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越来越多原在市郊的村庄被吞并进城市用地,出现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目前广州有138个城中村。下表为2009-2019年我国主要城市人口和GDP增幅前十名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单位) 2009-2019年增幅排名情况
人口增幅(%) 合肥61,东莞54,深圳51,广州48,郑州38,佛山36,济南33,成都29,杭州28,天津27
GDP增幅(%) 合肥347,成都277,重庆261,福州260,武汉251,郑州259,西安242,南京231,深圳228,南通226
17.相比于粤西城镇化不够发达的乡村,广州城中村( )A.拥有更好的采光 B.种植业更为发达
C.产业结构单一 D.人口流动性大,房屋资源紧张
18.结合表格材料,可以得出的观点是( )
①大部分省会城市可规划为都市圈的增长极
②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③中部地区发展进步巨大
④北方经济发展活力较大
⑤长三角比珠三角更有增长潜力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地形 B.河流 C.降水 D.农业生产条件
20.图中区域划分的目的在于( )
A.加强行政管理 B.协调统筹利用水资源 C.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D.为城市提供农产品
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户往往陷入贫困陷阱,在自发作用下难以实现集体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易地扶贫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陷入贫困陷阱根本上受制于( )
A.地理位置偏僻 B.耕地不足 C.人口密集 D.科技落后
22.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在迁入地( )
A.试点税收优惠 B.完善基础设施 C.优化公共服务 D.加强就业培训
23.易地扶贫后,最先改变的是贫困群体的( )
A.饮食习惯 B.消费水平 C.文化素质 D.就业结构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江苏的经济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苏南、苏中、苏北差距仍然较大,三个区域长期存在“1+1+1<3"的现象。为此,江苏提出“1+3”功能区战略,以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使苏南、苏中进一步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核,更好地辐射、带动和支撑包括苏北腹地在内的其他区域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
A.经济持续发展 B.社会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 D.区域协调发展
25.以下观点不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是( )
A.统一区域文化建设,全部实现脱贫
B.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
C.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D.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26.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小孟同学到某古镇研学旅行,见到竹园旁边的小路用粗糙的青砖铺设(图左)。调查得知,铺地青砖多是从废弃的老屋拆下的旧品,在铺设时需留一定的间隙(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小孟同学在该古镇附近还可能见到( )
A.地形崎岖、雪山连绵 B.黄沙漫漫、驼铃叮当
C.草原辽阔、万马奔腾 D.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28.青砖铺设时需留一定间隙的主要目的是( )
①就地取材,废物利用②减慢热量传导,保持土温③利于下渗,减少积水④增加地面粗糙,雨天防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传统民谣
甲 窗户纸糊在外
乙 帕帕头上戴
丙 四季衣服同穿戴
29.甲、乙、丙所示的地理现象分别出现在( )A.山东、北京、上海 B.黑龙江、陕西、云南
C.辽宁、山西、西藏 D.江西、内蒙古、贵州
30.“大缸小缸腌酸菜”是甲地区常见的习俗,而如今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化,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 )
①气温升高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作物种植类型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
B.均为海洋性气候类型
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
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32.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
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
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
二、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下图),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总人口2430万,国土面积124.67万平方千米,拥有可耕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约35万平方千米),已开垦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合计约350.75万公顷,仅占可耕地面积的10%左右。该国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资源,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全年均可种植水稻,但丰产性较差,所产稻米缺乏市场竞争力。
(1)说出安哥拉的耕地资源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推测安哥拉稻米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原因。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C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头市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第一大矿,属于稀土与铁共生矿床。
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
(1)描述此时内蒙古自治区所处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2)说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在采、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5.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
珊瑚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珊瑚虫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区域,满足条件的只有广东湛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由于珊瑚房位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纬度低,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故①正确;热带地区纬度低,没有降雪,故②错误;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春季西北风并不强烈,故③错误;热带地区纬度低,气候湿热,故④正确。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居民建筑与地理环境关系。根据图片及材料可知,珊瑚虫生在在热带区域,从而可推出该地区位于热带,B选项正确,由于台风多,房屋低矮,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
3.A
4.C
5.C
【解析】
【分析】
3.
甲区域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附近,属于亚热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乙区域是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A正确。油菜、大豆、棉花、亚麻不是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BCD错误。故选A。
4.
影响铁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经过平原,是人口城市集中区,经济发达,人流量、物流量大,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C正确。随着技术发展,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对铁路干线走向影响在减弱,ABD错误。故选C。
5.
乙区域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污染较小,环境质量比甲好,ABD错误;甲区域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C正确。故选C。
【点睛】
三江平原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甲区域人口较多,工业污染严重。
6.C
7.D
【解析】
【分析】
6.
读图可知,南方的资金、技术和产品流向北方,北方的劳动力、自然资源流向南方,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开放性,与整体性、差异性和动态性无关,故选C。
7.
出现这种流动是由于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生的,南方地区经济实力要比北方强,因而输出的都是资金和技术等,北方经济相对弱势,输出的都是劳动力和资源等。经济的互补主要考虑两地的经济差距,与地理环境、人口多少和文化习惯差距不大。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经济要优于北方。
8.C
9.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联系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8.
据图区域轮廓可判断,甲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为广东省,甲、乙两区域间流动要素差异反映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区域发展水平主要受地理环境影响。故选C。
9.
据图可知,由于甲是劳动力迁出区,迁出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人口年龄结构因年轻人比重下降而出现非正常老龄化,A对;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不利于流失区城市化进程,资源开发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缓解人地矛盾,同时利于生态环境改善,B、C、D均错误。故选A。
【点睛】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强西部地区吸引要素的诱导因素并改善要素流动质量,实现要素的趋于优化配置,对缩小区域差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0.A
11.C
【解析】
10.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11.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点睛】
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
12.B
1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2.
据材料可知,房屋建造一般从安全、舒适、成本等要素考虑。聊城地处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乡村房屋以“土坯房”以泥土建造房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泥土多, 就地取材,从而降低建设成本,B正确;黄土高原的窑洞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透水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华北地区的泥土空隙小,保温性和吸水性较差,A、C错误;泥土致密坚硬,安全耐用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13.
聊城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冬季风强劲,因此为防止冬季风的入侵,土坯房后墙一般没有窗子或者窗子很小,起到保温、防风的作用,D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沙尘暴的几率较小,且窗户大小对防沙尘暴和暴雨影响不大,AB错误;南面是阳面,北墙窗口不影响阳光入内,C错误。故选D。
【点睛】
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人们建造了不同形式的住房,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当地物产,民居材料一般来自于当地自然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地取材”。
14.D
15.B
16.A
【解析】
14.
由材料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中亚核心地带,属于严重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当地主要的植被类型最可能为荒漠。故选D。
15.
从乌兹别克斯坦游客到访量与照片数量变化中可知,秋季国际游客最多,再是春末夏初,冬季和初春国际游客最少,再是夏季;乌兹别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不适宜旅游,秋季气候最适宜,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故选B。
16.
结合上题分析,两个低谷时段在冬季和夏季,不适合户外旅游,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应增加室内旅游产品类型,减弱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故选A。
【点睛】
本题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拍摄者数量的变化考查了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得出气候变化是导致游客数量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17.D
18.A
【解析】
17.
广州城中村是在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存在于高楼大厦之间,因此采光会受到影响,A错误。根据题意,城中村已经属于城市,农业生产必然会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加工业或第三产业,B、C错误。据表可知,广州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外来人口众多,房屋资源必然是紧张的,D正确。故选D。
18.
由统计表格可知,人口和GDP增长增幅前10名中,省会城市较多,所以可规划为都市圈的增长极,①正确;很多城市的人口增幅较大,表明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②正确;GDP增幅较快的城市中,合肥、武汉、郑州都位于中部地区,可知中部地区发展进步巨大,③正确;GDP增幅较快的城市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只有郑州、西安,可见北方经济发展活力较小,④错误;据表可知,珠三角的东莞、深圳、广州、佛山等地人口增幅较大,而GDP增幅较大的只有深圳,人口增幅不大的长三角地区的南通GDP增幅却较大,可见长三角比珠三角更有增长潜力,⑤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③⑤,故选A。
【点睛】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11个省(市)。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8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共12个省级行政区。
19.D
20.C
【解析】
【分析】
19.
该图为宁夏农业区划图,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划分的,包括地形、降水热量等,D正确。地形、河流、降水只是影响农业区位的条件之一,无法根据单独的某一个划分农业区划图,ABC错误。故本题选择D。
20.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划区,可以为农业合理布局提供指导性意见,与行政管理、水资源无关,C正确。A、B错误。为城市提供农产品需要考虑的是交通条件和市场的需求,不需要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划分,D错误。故本题选择C。
【点睛】
根据规划图的名称推断其划分的条件,是根据单一条件划分还是综合多项条件划分。
21.A
22.B
23.D
【解析】
【分析】
21.
如果仅仅是耕地不足未必会导致贫困,比如沿海地区虽然耕地不足,但利用位置优势发展商贸业实现致富,B错误;特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较大,但由于耕地更少且质量低,人均耕地较少,C错误;科技落后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由图可知,市场进入性差、交通可达性差说明特困区位置偏远,A正确。故A选项正确。
22.
集体大规模搬迁难度很大,只有具备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迁出地的居民集体迁入,B正确;税收优惠、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是搬迁定居之后才会进一步发展的事项,ACD错误。故B选项正确。
23.
由图可知,易地扶贫后,政府通过无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促进就业和创业,且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贫困群体由主要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向从事类型更加丰富的产业转变,D正确;消费水平、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的提升需要有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ABC错误。故D选项正确。
【点睛】
扶贫的方向: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
24.D
25.A
【解析】
【分析】
24.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1十3”功能区战略旨在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差异,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实现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25.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区域文化是多元的,各级政府要保护好各地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其不断传承,A项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区域协调发展是降低区域冲突、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手段。目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以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为重点,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使全社会成员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6.B
【解析】
【详解】
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反映了早春的景观,A错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反映了我国北方冬季的景观,故B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故C错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
27.D
28.C
【解析】
27.
当地种有竹子,竹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且图中的房顶坡度较大,反映当地降水较多,可以推测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南方地区,因此最可能见到小桥流水、前街后河。地形崎岖、雪山连绵指的是青藏高原;草原辽阔、万马奔腾指的最可能是内蒙古高原;黄沙漫漫、驼铃叮当指的是西北干旱区。故选D。
28.
青砖之间的间隙有利于雨水下渗、减少积水,同时可增加地面粗糙度,起到防滑作用,③④正确。就地取材是利用废弃老屋拆下的旧品,并不是青砖铺设时留一定间隙目的,①错误;青砖中间留有间隙,利于土壤散热,会降低土温,②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注意加强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注意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标识性植被,从而确定区域位置解题第1小题;第2小题注意分析青砖留间隙的目的,一是南方地区降水充足,留有间隙可加大雨水下渗,减少地表积水;二是可增大地表粗糙度,有一定的防滑功能。
29.B
30.B
【解析】
29.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水汽遇冷窗户上易凝结成水,故“窗户纸糊在外”。陕西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戴帕可拭汗。云南纬度较低,但地势较高,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且昼夜温差及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故一天内可能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此外云南年温差变化不大,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故“四季衣服同穿戴”。故选B。
30.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1.C
32.B
【解析】
【分析】
31.
据图可看出,东京地处亚洲东部,最冷月均温大于0℃,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地处欧洲西部,最冷月均温大于0℃,全年降水分配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B错误;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C。
32.
英国矿产资源丰富,日本缺乏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需要进口,A错误;两国都是岛国,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较高,B正确;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是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错误;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都依赖国际市场,工业是“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原料地,是“资源型”布局,D错误。故选B。
【点睛】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 ,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形成的冬、夏季风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所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3.(1)特点:可耕地面积大,耕地利用率低。
原因: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且纬度低,水热条件好,耕地面积大;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2)缺少良种,产量低,品质差;气候湿热,病虫害严重;水稻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安哥拉的相关材料为载体,涉及区域发展差异,农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安哥拉拥有可耕地面积3500万公顷,可耕地面积大,但已开垦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约为350.75万公顷,仅占可耕地面积的10%左右,耕地利用率低。原因的分析既要分析为什么可耕地面积大,还要分析为什么耕地利用率低。读图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地处热带,当地的水热条件好。结合等高线信息可知,区域等高线相对稀疏,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耕种,所以耕地面积大。由于安哥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124.67万平方千米,而总人口只有2430万人,地广人稀,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所以耕地利用率低。
(2)
该地的稻米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是其品质低,二是其生产成本高。该地气候湿热,病虫害较多,影响稻米品质。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缺少优良的稻米品种,其产量低,品质差。正是由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水稻生产效率低,生产的成本高,所以缺乏市场竞争力。
【点睛】
34.(1)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2)采矿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退化(荒漠化);选矿产生的废水,造成水污染;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尾矿大量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中的稀土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和“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区域发展阶段特点、资源开发的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根据材料“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可知,目前,内蒙古二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伴随着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因此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如图中所示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分布。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由于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发展势头强,因此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同时中心城市对于区域也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由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总体来说,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2)
读图可知,矿体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之内蒙古气候干旱,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在选矿过程中,易产生废水、废气等,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同时,读图,铁精矿含稀土,稀土废弃,含稀土的尾矿废弃,既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也导致稀土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稀土资源的短缺。
【点睛】
35.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川渝地区为载体,考查川渝地区的地理优势,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
由图可知,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与长三角相比,土地广阔;川渝较落后,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由图可知,川渝矿产、能源、水利等资源丰富;“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说明川渝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