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5 白鹅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倾心交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上序号)。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郑振铎 B.丰子恺 C.朱自清
2.课文的中心句是( )。
A.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B.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C.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在班会上,她首先第一个发言。
B.夏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C.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与“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一向讨厌母鸡:没来由地叫、如怨如诉地叫。
B.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C.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D.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总是不胜其烦地给我辅导功课,使我深受感动。
B.路路学习向来一丝不苟。
C.他因为做了错事而感到局促不安。
D.元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左顾右盼。
6.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地选择字义。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_____
A.赢,占优势
B.超过
C.优美的
D.尽
E.能承受
二、填空题
7.请把动物名称恰当地填入名句中。(选做题)
(1)千里送( )毛,礼轻情意重。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3)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4)明月别枝惊( ),清风半夜鸣( )。
(5)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骂,训斥( )
2.自在,不着急( )
3.快速,敏感( )
三、语言表达
9.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把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从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造句。
①即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论……不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 )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 )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 )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
1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3.把短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14.作者运用________来突出鹅的特点。鸭步调_______________,而鹅步调________________。
课文精彩回放。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5.用“_____”分别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
16.“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______句,又是_______ 句,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17.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_______的特点。如,用鹅的______与狗的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与鹅的______对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略
2.略
3.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在班会上,她首先第一个发言。”这句话中“首先”和“第一”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夏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这句话的病因是前后搭配不当,北京不是季节,而是地方,可以改成“夏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地方。”或“北京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4.A
【解析】
【详解】
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A项错误,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B项作者表面上对猫生气,实际上表达了他对猫无可奈何又十分喜爱的心情。
C项从字面看好像作者不喜欢鹅,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D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5.A
【解析】
【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A不胜其烦,意思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句中主要表达的是,老师不嫌麻烦地给我辅导功课,可以改为“不厌其烦”。不恰当。
B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句中形容露露学习十分认真。恰当。
C局促不安,意思是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句中指他因为做了错事而感到拘谨不安。恰当。
D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句中指元元上课不认真,老是左看右看。恰当。
6.D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确定。
胜:①赢,占优势;②超过;③优美的;④尽;⑤能承受。在“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句中“胜”是尽的意思。
7. 鹅 鸭 蝶 莺 鹊 蝉 白鹭 鳜鱼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积累。要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完成本题,必要时可查阅诗集或网络资料。
8. 呵斥 从容 敏捷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平时要注意的积累,根据所给的意思,进行概括、理解,就能够写出这个词语。
9.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左顾右盼
从容不迫 :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一丝不苟: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解析】
略
10. 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中,我们理应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尽力克服。 无论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无论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依旧坚定地走向前方,寻找他的梦想。
【解析】
【详解】
(1)即使……也……:表示的递进的关系。(2)不论……不论……都……:表示的是并列的关系。我们了解关联词的用法之后,很容易的能够写出相应的句子。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11.xiàng mú jué xiāng
1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13.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4. 作比较 急速 从容
【解析】
11.
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
“相”(xiāng)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xiàng)容貌,样子。故“不安志之相”的“相”的读音应该是“xiàng”,“毫不相让”的“相”应是“xiāng”。
“模”(mó)法式,规范,标准;(m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故“大模大样”的“模”应读“mú”
“角”(jiǎo)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jué)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净角”的“角”应读“jué”。
12.
本题考查了如何找中心句。
“找中心句”是概括做单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本段主要写了鹅的步态高傲。故文段首句: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是本段的中心句。
13.
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
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文章中的比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此句把“鹅”比作“京剧里的净角”,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4.
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关键句子“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可知,课文拿“鸭的步态”和“鹅的步态”进行比较,而得出答案:作比较、急速、从容。
15.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16. 总起 中心 总领全文
17. 高傲 叫声 狂吠 步调 步态
【解析】
15.此题考查对段落中心句的掌握,能够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是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16.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句话首先位置位于文章的第一句。其次看下面每个段落都是围绕这句话中鹅的“高傲”的表现“叫声”、“步态”和“吃相”来进行描述的,由此可以看出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是总起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17.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第二题的解答可以知道,全文都在讲鹅高傲的特点,然后分别用“叫声”、“步态”和“吃相”来进行描述,为了描述得更加形象生动,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鹅的叫声和狂吠作对比;用鸭的步调和鹅的步态作对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