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5: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 试卷 (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5页,两道大题,4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按考场座位顺序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60分,每小题1.5分)
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2.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阿拉伯文明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某旅行社为配合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魅力
4.下列选项中,对右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
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5.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右图是
一个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主要
特点是
A.等级森严 B.自给自足
C.中央集权 D.市民自治
6.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7.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
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开展三角贸易 D.争夺海上霸权
8.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指出:“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
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由此判断米兰多拉推崇的是
A.人文主义 B.城邦自治 C.因信称义 D.君主专制
9.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但丁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10.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 ②宣扬主权在民 ③赞同君主专制 ④倡导天赋人权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哪位著名球星进行交流
A.意大利的巴乔 B.英国的贝克汉姆
C.葡萄牙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D.法国的齐达内
12.英国当代哲学家约翰·格雷指出:“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启蒙理性”具有突出之处是因为受到_______的影响
A.宗教改革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科学革命
13.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A.调整了人与教会的关系 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 D.调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14.启蒙运动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革命思潮,其促进社会改造的理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均有体现。下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A.社会契约 B.国家干预 C.自由竞争 D.浪漫主义
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6.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典型代表,其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①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这部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用了某位重要思想家的思想,推行三权分立的重要举措,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华盛顿
19.有学者指出: “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意大利的统一
20.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
① 殖产兴业 ②制定宪法 ③文明开化 ④王政复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下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1841年 1877年
A.英国的劳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工业革命推动工业人口的增长 D.殖民扩张增加了工业收入
22.某班高一学生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为《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他梳理的目录如下,你认为合理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富尔顿发明汽船 D.爱迪生发明电灯
24.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南美玻利瓦尔 中国孙中山 印度提拉克 苏丹马赫迪
A.拉美独立运动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国际工人运动 D.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25. 一位同学在查阅纺织技术革新的材料时发现了以下两则事例。这两则事例能说明
事例一:1783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培尔发明滚筒印花机,革新布匹印花技术,提高工效100倍。 事例二:1792年,美国人E.惠特尼发明轧棉机,实现棉花脱籽工序的机械化,这项技术很快传人英国。一个人操作轧棉机每天能轧棉1000余磅。此前每人每天只能轧棉5磅到6磅。
A.英国的工场手工业逐渐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工业革命时期技术不断改进 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6.某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词
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的统一
27.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克里米亚战争”“赎买份地”“地方杜马”“陪审律师”等关键词。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 美国内战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统一
28.《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9. 某书写道:“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由此推断该书应该是
A.《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人权宣言》
30.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31.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
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3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右图中四个国家近代
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33.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以下内容中属于史论的是
①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众消费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
②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
③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像英国纺织品、铁制品以及机器工具等工业产品。
④水晶宫的展览使参观者大为惊奇,对工业社会的成就赞不绝口。
A.① B.② C.③ D.④
3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被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反映了马克思
①肯定殖民掠夺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抨击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5.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后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由各国无产阶级领导 B.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
C.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37. 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A. 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38.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认识历史。下列示意图呈现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国际联盟内部隐藏的矛盾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冷战形势下的对抗和冲突
39. 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0.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20分)
材料一
16世纪后全球的联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4分)
材料二 1763 至 1914 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 1914 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 500 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概括 18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6 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3)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4分)
材料四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 (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 ……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取)包括经济关系……及外交关系之断绝。……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联合国宪章》1945年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不同点。(4分)
(4)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二者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的原因。(4分)
附加题:请选考历史同学完成
英国 美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 产生 国王;世袭;统而不治 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行使行政权,军队总司令。
政府首脑 责权 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无须对国会负责。
议会 作用 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财政、行政监督等权。 行使立法权、财政权。
43. 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试结合表格中的内容简要加以比较。有人认为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更优越,你认为呢?说明理由。。(8分)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 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2.4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B A A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C A A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B C A B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A C D C C A B B
41.(共20分)
(1)(4分)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流动以及世界性商品贸易的发展。如欧洲的手工制品被带入非洲,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进入美洲,大量白银流向亚洲等。(举一至两例即可)
(2)(6分)
特点: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说明: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经济上,西欧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它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3)(4分)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一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的思想。(如果回答“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也体现了制衡的思想,但是不能得满分。)
(4)(6分)
特点:总体上都有所增长(增加);
在增长速度上呈现出不平衡性(或增长速度有快有慢);
原因: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各国工业基础不同、政策各异;
各国工业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差异。(6分)
42.(共20分)
(6分)
(2)(6分)
(3)(4分)
不同:国际联盟: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 联合国: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
(4分)
原因:国联盟约反映了一战后人类初步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有些地方不成熟,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
附加题:
43.(8分)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世袭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首相是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以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3分)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联邦法院。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有任期。(2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同时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而美国既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也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两国的政体均适应了各自的国情,没有哪一国更优越之说。(3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