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一课时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一课时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15 07:53:09

文档简介

站街中学师生共用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物理 执笔:邓礼洪 审核:韦洪
内容: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 课型:复习课
时间: 2013年3月11日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有关长度,时间测量的知识,技能;系统整理初中物理中有关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对应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速度概念,
2、长度、时间、力的测量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复习设计
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顾:1、物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科学探究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学生共同回顾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单位间尽率、测量方法。
2、概括知识要点:(1)长度测量
(2)正确使用刻度尺
(3)时间测量
3、练习
练习1:物体A的长度应是 cm。
提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录下单位。
练习2:如图所示三种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是否正确,请给予分析。


A B C
三、机械运动
1、问题:(1)什么样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2)在物理学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怎样计算物体运动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区别?
2、讨论、归纳
知识结构:
机械运动
(2)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3、练习
练习1:一位同学在作文只写到:“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这个同学写的“升起”、“奔驰”、“静靠”、“后退”等各是选什么为参照物?
练习2:初三(2)班 的同学课后在操场上测自行车的速度,测量活动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若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40m所用的时间是8s,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练习3:请补齐下面探究报告中所缺少的内容(结论除外)
实验报告
(1)探究问题: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2)猜想(请你对探究问题作出猜想)
(3)实验设计方案:
①实验器材

②主要实验步骤
③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实验结论:
四、小结(略)
复习测评
一、填空题
1、纳米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热门领域,人们制造出来的最薄的金箔的厚度为91nm= m。
2、用如下左图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3、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上的列车,运行时速度可达500km/h。如果从北京到上海修建一条长约1200km的这样的铁路线,那么从北京到上海乘坐这一时速的磁悬浮列车,大约需要 h。
4、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上右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可知第4s时车速为 km/h,从第 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5、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m/s
6、小球沿一斜面A端滚动到B端,间隔相等的时间所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 ,后变 。
二、选择题
7、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m ( )
A、一位学生的身高是16.3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8、某校初三学生正在举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 )
A、4m B、7m C、10m D、12m
9、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10、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
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用形态和色彩论
C、用韵律和节奏 D、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11、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同学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5s和14s,则 ( )
A、甲的速度大      B、乙的速度大
C、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12、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的过程中,此时飞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选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
13、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眼睛迅魂一眨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个哈欠
14、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台板演,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
A、0.1m/s    B、1m/s   C、10m/s    D、20m/s
15、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三、探究题
1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如图。同学们依据图片获得的数据,制作下面所示的数据表格。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照片顺序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61.2
四、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
1、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软线、轮子法(化曲为直法)
适于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3、累积法
适于测纸张厚度,细丝直径。
五、中考回放
1.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后,不会立即停止,是由于汽车具有 。
2.2010年5月26日,我省首趟城际快速列车“先锋号”在贵阳——都匀间正式营运,贵阳至都匀的铁路线长约150km,若列车以160km/h的速度行驶,从贵阳出发,大约需要 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即可到达都匀。
3.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我省林树森省长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谈到,我省即将动工修建一条贵阳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这是我省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260km/h。届时从贵阳乘火车到广州只需5个小时左右,比目前缩短了近17个小时,这将极大地改善我省的出海交通状况。
(1)若以保持设计速度行车5h计算,这条铁路总长多少km?
(2)若火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行驶,则从贵阳到广州和从广州返回贵阳,机车消耗的能量是否相同?请简要解释。
(3)请你给居住在这条铁路沿线附近的同学写一条安全寄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是我国探月工程迈出的坚实一步,目前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已通过电磁波向我们发回了很多月球表面的清晰照片。以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8m计算,则发回一张图片到地球需 s(保留两位小数)
6.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设计车速为100Km/h,是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它的建成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求一辆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7. 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43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国人为之骄傲和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刻。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人,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则他的飞行速度为 km/s。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飞船,请根据他所处环境,谈谈该航天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写出一条即可)
8.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 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9.坐在快速行驶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 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 车的速度快。
10.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0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
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
警示语。
11.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太空轨道空间站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与运输飞船“神舟8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合为一体,如模拟图10所示。开始对接时两个飞行器相距5km,经过1h8min的时间完成对接。对接过程中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8号”的平均飞行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对接成功后它们的相对运动速度为 m/s。
六、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须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大答案
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顾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1)长度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刻度尺、游标卡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并记下单位。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工具:停表或手表(钟)
3、练习1:1.39
练习2:A、B、C三种测量方法均不正确。图A木条左端在尺的刻度线外,无法读数;图B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视线对应的刻度值大于木条的实际长度;图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靠近所要测量的木条。
三、机械运动
2、(1)判断方法:相对于参照物,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单位:m/s
3、练习1:答:(参考:分别以地面、路旁的树、椅背、车厢为参照物)
练习2:刻度尺、钟表、5
练习3:(1)猜想:
①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②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不发生变化。
③改变斜面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大。
④改变斜面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小。
(2)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
②用刻度尺测量长木板(斜面)的长度;
③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
④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三步实验;
⑤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三步实验。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长度
(斜面)木板长度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坡度1
?
?
坡度2
?
?
坡度3
?
?
复习测评
1、9.1×10-8
2、2.52
3、2.4
4、30,增加
5、1.2
6、快,慢
7、B
8、B
9、C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1)22.0,34.1,48.5
(2)变速度直线,1.2
五、中考回放
1.惯性
2.0.94
3.C
4、解:(1)s=vt=260Km/h×5h=1300(Km)
(2)机车消耗的能量不相同,因为贵阳比广州海拔高,从贵阳到广州火车有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可节省能耗。
(3)“车速过快,请不要靠近铁路线行走”。高速运行的列车通过时会使其周围空气流速加大,从而使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气压迅速减小,人有被气压差压入车底的危险。
5、1.27
6、0.36h
7、7.8 供氧、抗撞击、抗辐射、保温、维持压强(或保压)等(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8、⑴ 0.66~0.68  
⑵ 车速
⑶ 如图所示,图像不到横坐标或在横坐标以下,均扣1分
9.自己 自己坐的轿车
10. (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肉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
……………………-……………………………(1分)
所以S车=v车t反=15×1.2=18m ……………………………(2分)
(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t总=t反+t=1.2+1=2.2s ………………………………(1分)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S人=v人t总=1.5×2.2=3.3m …………………………(1分)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1分)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 …………………………(1分)
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1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1. 1.23 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