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表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表格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9 09: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难点名称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分橘子的具体情境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清晰分辨“等分”和“包含分”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橘子。【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说说看:“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2.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想一想,可以怎么平均分? 三、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演示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方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方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教师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板书: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5)、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定几位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2题。 (1)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同桌交流分法。 (2)指名学生叙述分的过程。 3.思考题:把18个 平均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点拨】让学生用连线或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然后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