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09:56:48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历史
八年级/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目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
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
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
分裂活动。
目录和教学目标
视频:归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 望大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形似纺锤, 日月潭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湖泊。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 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四季鲜果不断,地下矿藏丰富,被称为“宝岛台湾”。
三国-吴国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明末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1949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
第三次分离
回归
第二次分离
回归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巩固东南海防,维护国家统一
回顾历史上的台湾
(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台湾问题的由来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
美国第七舰队
请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分别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材料1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2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3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
时间 代表人物 方针政策
时间 代表人物 方针政策
建国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台湾
五十年代中期 毛泽东 和平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首先针对于台湾问题,而成功实践于港澳地区。)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台湾同胞书》
⑴走向缓和:
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⑵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蒋经国
⑶“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⑷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意义: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⑸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⑹新发展: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胡锦涛会见连战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⑹新发展:
相关史事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
同胞福祉。
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
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
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结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A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2、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方针。
随堂练习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海峡两岸的交流背景?
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
哪些史实表明两岸交往正日益密切?
背景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2. 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表现
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交流
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两岸“三通”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
①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③2008年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思考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不利因素
外部因素:国外反华势力
内部因素:台独分子
知识拓展 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
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
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
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
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
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倒在亲人的墓前痛哭失声。在一
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
送令人心酸的寻亲人的启事。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
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一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想家的苦,
到底有多苦?
能让一个人走上街,
像战士一样战斗,
也能让一个人俯下身,
像孩子一样泣不成声。
对他们来说,
此生最长的路,
就是回家的路。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习近平出席发表重要讲话。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考: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
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 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C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
“两岸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海峡两岸
的交往
密切交往奠基础
推进统一成大业
基础
发展措施
方针政策
表现
影响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缓和
变化
共识
发展
停止炮击,倡议“三通”
调整“三不”,开放探亲
成立“两会”,九二共识
两党互动,重申主张
血脉相连;文化认同;方针指引;共同努力
直航达成;启动“三通”;人员交往;经文交流
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追根溯源话台湾
板书设计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历史
八年级/下



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新课导入】
视频:归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 望大陆》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过程】
模块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形似纺锤, 日月潭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湖泊。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 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四季鲜果不断,地下矿藏丰富,被称为“宝岛台湾”。
回顾历史上的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请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分别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材料1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2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3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
⑴走向缓和:
⑵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⑶“九二共识”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⑷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意义: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⑸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⑹新发展: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相关史事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结
随堂练习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2、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方针。
模块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流背景?
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
哪些史实表明两岸交往正日益密切?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经济交流
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两岸“三通”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
①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③2008年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思考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知识拓展 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倒在亲人的墓前痛哭失声。在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令人心酸的寻亲人的启事。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考: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
随堂练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C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 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
“两岸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视频: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