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的顺叙、补叙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探寻主题;学习并应用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品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后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很多读者在阅读完《边城》之后,对那个美丽的茶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美丽的翠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美国学者金介甫在曾与作者沈从文通过信,在一封信的末尾处,他写道:(PPT展示)我知道许多管渡船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上,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从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读者心中永恒的翠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边城》,去认识那个美丽的少女。 读这小段文字,进入情境。(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导入新课,引入人物形象分析
形象分析 师:请同学们在我们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谈谈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5-8分钟快速阅读)在同学们交流之前,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权当抛砖引玉吧。文本节选的第四部分第二自然段写道“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这是对翠翠的语言描写。翠翠话里的潜台词是想和爷爷一起去,同时也表明了要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表现了一个小女孩的聪明可爱,同时也道出了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同学们可否把自己在文中认识的翠翠介绍给大家呢? 阅读课文,分析翠翠人物形象。预设示例:课本中:“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分析: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展现她心里的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厚的感情,对爷爷的依恋。(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入手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她与祖父之间深厚的亲情,她对傩送产生的朦胧情愫以及她对天保的态度) 分析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必然分析到翠翠与祖父之间的感情,她对傩送与天保的态度,所以能自然地串联故事情节。
形象总结 师: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大致全面了解了翠翠,这真是个美丽的女孩啊。请一位同学给美丽的翠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由分析的一个个要点总结人物形象)预设:翠翠是个在自然中长大的少女,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她对傩送产生了朦胧的好感,羞涩,矜持。这种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思却不能与老祖父交流,内心很孤寂。她抗拒祖父对她婚事的期待,又显得执着。 由点到面,全面深入了解翠翠形象。
结局设想 师:我们在文中节选部分已经看出来,翠翠情窦初开了。那她的故事会是什么样子呢?昨天在预习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猜想了翠翠接下来的故事,甚至有些同学自己创作了一些片段细节。我们来欣赏一下:“梦里,翠翠回到了当年的码头,傩送抓着鸭子忽然从水里冒了出来,抬眼间看到了岸边的这位美丽的姑娘,他把手伸向翠翠:‘在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答应了,将手递给傩送。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景象变成了洞房花烛,新娘缓缓地揭下面纱……翠翠醒了,暗恼自己怎么会做如此荒诞的梦,脸不禁红了。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刚才的唢呐,翠翠突然觉得心中少了什么,有些苦涩,却又说不上到底少了什么。”这是我们杨xx同学的原创,同学们看看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还有很多同学为翠翠设想了她的爱情故事的结局,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同学设想故事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而另一派的同学恰恰相反。(PPT展示同学们设想的大概结局及同学姓名)我们请这两派同学各自派出一个代表阐述一下你们设想的理由和依据。(角度:结局设想要符合人物形象及性格) 分享预习时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边城故事”,从课堂上分析总结的翠翠形象入手,探讨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合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预设:杨xx同学原创的片段非常合理。因为翠翠内心很孤寂,她对傩送暗生的情愫自己可能都没法理解,身边又没有人可以交流。这个小片段借用梦的形式将翠翠对傩送的感情明化,既照应了节选部分结尾翠翠看到迎亲花轿的情节,又符合人物心理。设想不同结局的两派同学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互相辩驳。预设:悲剧结局似乎更加合理。 走进故事,设想故事结局其实是对故事的个性化解读,其中蕴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设计这一环节不仅给学生展现自我阅读体验的平台,对结局的阐释中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并过渡到小说主题的探究。
结局展示 师:诚然,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故事最后以悲剧结束了。天保意外身亡,外公抱恨而终,顺顺痛失爱子,傩送出走他乡,而翠翠只能守着破旧的渡船独自无望地等待着。(PPT展示小说结尾的一段话。)最后,翠翠明白了,我们同学们可明白了? 阅读小说结尾处的一段话:“翠翠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傩送的唱歌,大老天保的死,顺顺父子对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而他的心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全明白了。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
作者简介 师:我们要明白这个故事结局,先得了解一下创作这个故事的人—沈从文。(PPT展示作者简介)沈从文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情画和优美清新的自然风景画于一炉,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了解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为探讨小说主题搜集信息、储备知识。
主题探究 师:沈从文先生对自己的作品是这样解读的:“我的作品能够在市面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读完《边城》,我们感受到了真情、善良和美。所以,如果美还在我们身边,请好好珍惜。如果有一种美不得已而消失了,请在心底留一个小小的角落去怀念它。 探讨预设:沈从文从一个闭塞的农村走到首都北京,辗转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之中,目睹了繁华的城市背后失落的淳朴善良。他满含沉痛的怀旧的情绪创作《边城》,展现已然消失的美与真情。 开放式主题探究,不作明确要求,感受到美与悲伤即可。
拓展阅读 课后拓展阅读:《隐伏的悲痛》 延伸阅读
5 / 6